最近,去朋友家做客,她将家人一一介绍给我。
朋友家姐弟三人,感觉三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
首先说我朋友这个人,她在家排行老二,是个很务实的人,做事相当的稳重,同事们都会觉得她很可靠,但是性格里带了那么一点“讨好型”人格。
而她姐姐,就能明显感觉到性格里的一点雷厉风行,事事都在做决定。
就好比那天,我们坐在一起讨论午餐吃点啥,每个人都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姐姐则会做出最后的选择,朋友和弟弟会习惯性的跟随姐姐的决定。
而朋友的弟弟作为老幺,明显的更加自由,没有我朋友身上的那种有时候有点小心翼翼的感觉。
看到朋友家,性格迥异的三姐弟,我忍不住在想,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的孩子,随着出场顺序的不同,性格会有这样的不同。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大在家庭中首先面临的是父母的高期望情境。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
老大是负重前行的开拓者
老大作为家庭中的首个孩子,往往被父母寄予厚望,成为家庭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最初承载者。
这种期望成为他们内心的一种驱动力,促使他们努力追求卓越,以获得父母的认可和家庭中的地位。
例如,在很多家庭中,老大在学业上会格外努力,因为他们深知优异的成绩是满足父母期望、维护自己在家庭中榜样形象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他们遭遇挫折时,如考试失利,他们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这源于他们长期以来将自我价值与满足父母期望紧密相连。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面对职场或生活中的失败时,也难以释怀,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害怕辜负他人的期待,完美主义倾向由此进一步强化。
老二是夹缝中的奋斗者
老二则处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心理环境。他们出生时,家庭格局已经因老大的存在而初步形成。
他们一方面想要超越老大以获得父母更多关注,另一方面又常常感觉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超越老大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地位。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
老二这种在家庭中的 “中间感” 还会导致他们角色定位的模糊。
他们既不是备受瞩目的老大,也不是被过度宠爱的老幺,这种身份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在性格塑造上更加复杂。
可能会表现出时而叛逆、时而讨好的行为特征,以试图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位置。
就像在经典韩剧《请回答 1988》中,德善作为家中老二,总是面临着衣服要穿姐姐剩下的,过生日也要和姐姐一起过等情况。
生动地展现了老二在家庭资源分配和关注度上的尴尬处境,让许多观众都感同身受,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出生顺序对孩子成长的深刻影响。
老幺是宠爱与依赖的纠结者
老幺在家庭中处于被溺爱的环境,从心理学层面分析,他们的需求总是能得到及时满足,这使得他们缺乏对挫折和困难的应对经验。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老幺在成长过程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爱与归属感的需求都被充分满足,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注重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但往往缺乏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和毅力。
例如,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老幺可能会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和面对失败而犹豫不决,他们习惯了在家人的庇护下生活,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准备。
而且,由于长期被当作家庭中的“宝贝”,老幺可能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与他人交往中,可能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质量,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给伴侣带来较大的压力。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
在许多的传统家庭观念里,老人常常感慨家里的老大命最苦,从成长历程来看,老大通常率先承担起家庭责任。
也有网友认为,作为家中的老二,“爹不疼娘不爱”,才是命最苦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哪个出生顺序的孩子最 “命苦”,因为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命运轨道上努力前行。
作为父母、兄弟姐妹以及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理解每个孩子面临的挑战,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对某个孩子过度期待或忽视。
对于老大,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放松空间,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让完美主义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
对于老二,要多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
对于老幺,要在宠爱他们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己面对困难和挑战。
兄弟姐妹之间也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的家庭中,你是否感受到了在家中的排行问题对你的影响呢?你又是如何应对这些影响的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经验,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有趣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