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12月21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中国外贸信托总经理卫濛濛围绕“穿越波动:老龄化趋势下的财富管理转型与客户陪伴” 这一主题阐述观点。她指出,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背景下,为银发客群提供专业、全面的养老服务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必答题。

卫濛濛从信托的独特作用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信托赋能“养得安心”需求落地

卫濛濛表示,养老需求可分为“养得舒心”与“养得安心”两个层面,其中“养得安心”更直接与信托的功能和服务契合。她从信托工具的独特优势、客户中心的服务初心以及行业生态圈的共生共荣三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卫濛濛指出,信托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在信托三分类后,资产服务信托在财产独立性、资产多元性、功能灵活性和代际传承性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能够为养老财富管理提供坚实支持。

信托财产独立性方面,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使得资产装入信托后,即便遭遇子女债务纠纷等特殊情况,也能够确保养老资金的稳定。

信托资产多元性方面,信托能将客户的多元化资产纳入管理,包括非现金资产,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资产保护,并在完整承载客户养老资源的基础上灵活地管理和应用。卫濛濛特别提到,北京市近期推出的《关于做好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为不动产传承和养老资金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信用功能灵活性方面,信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养老规划。外贸信托已为近千亿规模的服务信托设立了丰富条款,既关注财产保值增值,也满足很多家事服务的需求。

在代际传承方面,信托与养老主题天然契合。信托在保障老人自身养老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能够妥善规划财富的跨代传承。在老人健在时,信托按照既定的规则提供养老资金支持;在老人离世后,能依据其生前意愿,将剩余财富有序地分配给子孙后代,实现家族财富的永续传承。

卫濛濛强调,养老服务是一项需要专业与情感兼具的“良心活”。信托公司不仅要以信托条款的制度理性实现客户对自身养老的规划,为主观的价值理性保驾护航,更需注重销售适当性的落实和投后服务的陪伴,为客户搭建更好的策略组合和资产组合,逐步改变信托就是高收益理财工具的刻板印象。

面对养老需求的复杂性、多元性、长期性,卫濛濛呼吁全行业共商、共创、共赢,构建面向养老客群的综合服务体系。

她表示:“通过过往实践和探索,我们意识到最有效的方案组合,是基于信托法律架构服务。”因此,信托可与私行、券商、保险、基金管理人、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合作,形成面向养老客群提供综合服务的财富管理共同体。

养老服务产品创新需提供稳定现金流

对于信托机构在切入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服务于投资者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卫濛濛表示,信托公司作为比较独特的资产管理机构,在服务客户时经常提及两句话,一句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另一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信托机构客户服务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在“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维度,现金流的稳定会成为产品非常重要的特征。

卫濛濛表示,要实现稳定现金流,有效支持养老阶段的特定需求,金融产品一方面要通过大类资产的分散和再平衡形成均衡的配置,满足稳定现金流供给需要;另一方面要扩大受托资产范围,比如不动产、股权,通过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资产包整体稳定的现金流支出。

在“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维度,信托公司的特殊之处在于,信托产品的出资人不仅仅是“投资人”,更重要的是“委托人”,信托公司要从委托人的意愿出发,通过信托结构满足委托人合理合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