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智库近年来频频对中国军事力量发表报告,从战斗机到导弹再到防空导弹系统,这些报告无不透露出一种“捧杀”的味道。

表面上,它们肯定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称中国战斗机数量已经超越美军,红旗-19防空导弹系统超越“萨德”,甚至中国的导弹技术具备“大杀器”级别的威胁性。

然而,这种表面赞誉的背后却暗藏着另一种意图。通过这种渲染,美国不仅试图向国内传递焦虑情绪,还在向国际社会输出“中国威胁论”,为其军备扩张寻找正当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扩大化的中国威胁

智库报告中提到,中国近年来战斗机技术快速崛起,五代机的数量和质量正逐渐逼近美军的水平。

在这些报告中,中国被描绘成在台海方向具备压倒性制空权的军事强国。

例如,解放军已经拥有超过2500架战斗机,其中包括700架歼-10、400架歼-11B、350架歼-16,以及330架隐形战机歼-20。

在区域军事投送能力方面,这些数据无疑彰显了中国的进步,但智库选择性忽视了中国空军的防御性质,只强调数量上的对比,以此来渲染所谓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弹技术则是美智库炒作的另一重点。

东风系列导弹,特别是东风-26,被称为“关岛快递”,具备对美军基地实施精确打击的能力。

美方分析指出,如果冲突爆发,中国的导弹库足以覆盖美军第二岛链内的所有关键设施,甚至能够摧毁驻日美军基地和关岛的机场跑道。

这些结论虽然源自模拟推演,但其目的显而易见:通过强调中国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引导美军加大对反导系统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投入。

美智库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导弹技术已经在国际范围内产生震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近期的一些报告中描述了中国研发的新型地空导弹“天女散花”式的攻击方式,这种导弹能够在高超音速飞行后释放出多枚小型弹头,对战区内的F-22战斗机和其他高价值目标实施全覆盖式打击。

虽然这种描述更像是对中国技术的猜测与幻想,但在美国国内却引发了对军工研发进度的焦虑。

防空导弹系统的竞争同样成为焦点。中国的红旗-19系统被美智库称为防空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认为它已经超越了美军的“萨德”系统。

红旗-19不仅在区域防御能力上与“萨德”旗鼓相当,而且还针对高超音速导弹威胁进行了优化设计,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

这种描述无疑是在抬高中国的技术实力,但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却是通过夸大对手的能力,推动美国进一步扩充军费,甚至加速六代机与七代机的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捧杀目的

从表面上看,美智库对中国军事力量的“捧杀”似乎是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肯定,但实际上,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舆论操作。

首先,通过渲染中国的威胁,美国可以为国内军备扩张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近年来,美国国内军费预算已达全球第一,但其军工产能却因长期的去工业化而遭遇瓶颈。

以导弹为例,美军现有库存难以应对一场高强度冲突,即便全力提升产能也需要数年才能满足需求。

通过渲染外部威胁,美国智库试图转移国内对经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同时为军工复兴寻找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这种“捧杀”也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霸权地位。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需要通过一系列报告向盟友传递信息:尽管中国军事力量快速发展,但美军仍然具备技术与资源优势。

这种信息的目的是让盟友在军事合作上进一步依赖美国,同时削弱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的信任关系。

然而,这种炒作背后存在明显的逻辑破绽。

智库报告常常选择性地放大数据,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中国的军事力量,却很少提及中美两国在军费开支、军事战略定位上的本质差异。

比如,中国的国防预算虽然增长迅速,但占GDP比例仅为1.7%,远低于美军的水平。

而美军在全球的军事部署与干预行动显然更具进攻性,且开支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这些报告对中国军事战略的解读往往流于片面。

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强调“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不惧怕冲突”。

智库将中国的防御性军事发展描述为威胁,无疑是误解甚至是故意的曲解。中国的军事发展更多是为了遏制潜在危机,而非像报告中所描述的“全球争霸”。

此外,这些“捧杀”的背后也反映出美军内部的技术焦虑。

近年来,美国军工产业的产能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即便在预算持续增长的情况下,美国的武器研发和量产能力与需求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

智库通过渲染外部威胁,不仅在国内制造紧迫感,也试图在国际上为美国的军事干预行动寻求更多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美智库的“捧杀”策略,中国则需要保持冷静与理性。

首先,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的国防政策,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证明自身的防御性战略。

通过增加透明度与国际合作,中国可以有效减少“威胁论”的负面影响。

其次,中国应加大对关键军事技术的研发与实战检验,确保国防能力稳步提升。

这样不仅能回应外界的猜测,也能在必要时捍卫国家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还需要避免陷入美军炒作所引发的军备竞赛。历史证明,单纯以数量和速度追求军力增长容易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中国在推进国防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避免盲目扩张。

此外,结合经济、科技和外交手段,构建多维度的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美智库的“捧杀”策略虽显繁复,但其核心目的无外乎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并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

面对这种双面剑式的舆论操作,中国应以实力与智慧应对,通过和平发展的路径实现长久的安全与稳定。

唯有如此,中国才能真正破解“捧杀”的迷局,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信任。

参考资料

炒作中国军事威胁,美国智库专家这回把《孙子兵法》都搬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