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一词是中国的古称,同时也是汉民族的别称。最初,华夏代指周王朝及其诸侯国,后来扩大至包括九州地区,成为汉地及汉族的别称。“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意为中原地区的居民自称。“华夏”的“华”通常指的是我国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华夏”的“夏”则指的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因为汉江在古代被称为夏水,汉江称为夏水的原因是与秦人的先民对银河的称呼有关联,因为他们有将汉水和华夏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在古代,汉水被秦人称为夏水,因为古夏水的源头在“夏国”,这充分反映了古人对天空银河的崇拜以及对汉江的敬仰。
华夏的名称就是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华夏的概念不仅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区,更是指文化上的高度发展。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解释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华夏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代表着礼仪和文化的高度发展。华夏在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华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周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华夏文明。华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华夏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代称,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在2000年前的孟子时代,人们就已经将长江黄河淮河汉水(汉江)相提并论了。汉江地处中国地理的心脏部位,由陕西秦岭的漾水、沮水、玉带河三源头水流集聚汇流而来,并一路奔向东南流经湖北省的西北至东南方向,它在途中收留了投奔她的褒河、任河、旬河、夹河、堵河、丹江、南河和唐白河等众多支流,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在完成了约1500多千米的行程之后,在湖北省会武汉市汇入到了母亲长江的怀抱之中。汉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非常大,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多个方面,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汉江既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汉朝的文化、文字(汉字)、服饰(汉服)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汉江又是汉人的老家,汉江沿岸的陕西汉中被誉为汉人老家的祖屋。汉中与汉族它们的称谓的形成也是与汉江有直接关系的。汉江还被称为“华夏的祖母河”,汉江在自然年龄上比黄河、长江还要早7亿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汉江自古以来还在中华民族的经济和军事战略中也发挥了自己的重要作用。汉江与长江的夹角地带,由于两大江流带来的丰富水资源量,所以在湖北省的版图腹地形成了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孕育了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
汉江的“汉”字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呢?“汉”这个字应该是中国文字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字之一,自从代表中华文明的汉语言文字诞生以后,中国人就与“汉”字结了缘,在中国人的字库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汉”字。汉族、汉语、汉字、汉学、汉风、汉韵、汉服、汉剧、汉白玉、汉朝等等。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都被称为炎黄子孙,而炎帝神农正是生活在汉水流域,公元前2700 年左右,炎帝部落与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进行了几次战斗,然后他们握手言和,组成的联盟共同灭掉了蚩尤部落,大地上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炎黄子孙!
汉江不仅是重要的水运交通要道,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还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战略的前沿阵地。汉江流域的汉中、襄阳、南阳、汉口(现在的武汉)等城市,不仅是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江的航运便利又使得它成为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尤其是在铁路出现之前,汉江的航运作用更为显著,汉江在中华文明的融合和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汉江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起到了连接南北的重要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华夏文明的根源于汉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