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要点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海外经济展望——动荡伊始
展望2025年,笔者研究团队更加关注政策落地的顺序和力度,以及年内可能产生的综合影响。一、特朗普新政在2025年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回落至2%左右。美国库存周期或将步入“补库存”后半程。美联储全年可能降息2-3次左右,维持“温和限制性”利率,以应对有限的通胀风险。美联储年内可能适时停止缩表。二、寻求复苏的欧日经济。欧元区方面,预计2025年欧元区实际GDP增速将从2024年的0.8%左右,回升至2025年的1.2%左右。欧央行或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息空间。预计2025年日本央行仅加息2次。三、深刻变化的国际政经环境。1)全球政治光谱“向右”。2)地缘冲突“剪不断”。3)产业链重塑孕育新机。特朗普当选后的全球传统贸易关系进一步遭遇挑战,加快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脚步,包括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创造新的投资机遇。全球资金在产业链重塑的叙事下正在积极配置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四、动荡环境下的大类资产走向。1)美债:利率前高后低。2)美元:关税加持。美元指数在2025年的波动中枢或在103-104左右,基本持平于2023年以来的“新中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可能令美元走强,而不是像其所希望的那样走弱。3)美股:谨慎乐观。AI牛市的潜在拐点等,投资者或需在乐观的同时保持“谨慎”。4)黄金:机遇犹存。虑到全球避险需求、“去美元化”叙事以及中国配置力量的影响,黄金中长期投资机遇良好,金价全年仍有上涨空间。5)原油:中枢下移。2025年,原油市场可能继续面临需求和供给预期的双重担忧,预计国际油价波动中枢为65-70美元/桶,较2024年的75-80美元/桶有所下移。
伍戈(长江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以价换量”到何时?
伍戈首席认为,以价换量,虽是市场调整的自发结果,但并非微观主体乐于见到的。如此“内卷式”竞争,不仅体现在诸多内需行业,甚至扩展至外需领域,也折射在整体劳动力市场。为何其如此普遍的存在?究竟是微观症结,还是宏观问题?未来能否扭转?对此,伍戈表示,以价换量是微观主体面临需求收缩的被动反应。宏观上,则表现为实际GDP增速较为平稳,价格却呈现低速甚至负增长,但后者更能真实反映经济低于潜在增速而产生负的产出缺口。放眼全球,如此情形大多出现在房地产大幅调整引致的经济变化时期。各国史实表明,随着价格低位的时间拉长,微观主体的预期会“固化”。过去一年多我国的现实来看,市场预测对价格的高估也表征低价格的粘性特征。古往今来,对此的扭转倚赖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当然,还应包含真正意义的公共资金介入地产市场。展望明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努力之下,或也能实现以实际GDP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但若要摆脱以GDP平减指数为代表的价格负增长,从而扭转“以价换量”的内卷格局,或非易事,需超常规的总需求政策以及房地产纾困。
二、经济前瞻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海外经济展望——动荡伊始
展望2025年,笔者研究团队更加关注政策落地的顺序和力度,以及年内可能产生的综合影响。一、特朗普新政在2025年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预计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回落至2%左右。美国库存周期或将步入“补库存”后半程。美联储全年可能降息2-3次左右,维持“温和限制性”利率,以应对有限的通胀风险。美联储年内可能适时停止缩表。二、寻求复苏的欧日经济。欧元区方面,预计2025年欧元区实际GDP增速将从2024年的0.8%左右,回升至2025年的1.2%左右。欧央行或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降息空间。预计2025年日本央行仅加息2次。三、深刻变化的国际政经环境。1)全球政治光谱“向右”。2)地缘冲突“剪不断”。3)产业链重塑孕育新机。特朗普当选后的全球传统贸易关系进一步遭遇挑战,加快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脚步,包括中国企业继续“走出去”,为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创造新的投资机遇。全球资金在产业链重塑的叙事下正在积极配置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四、动荡环境下的大类资产走向。1)美债:利率前高后低。2)美元:关税加持。美元指数在2025年的波动中枢或在103-104左右,基本持平于2023年以来的“新中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可能令美元走强,而不是像其所希望的那样走弱。3)美股:谨慎乐观。AI牛市的潜在拐点等,投资者或需在乐观的同时保持“谨慎”。4)黄金:机遇犹存。虑到全球避险需求、“去美元化”叙事以及中国配置力量的影响,黄金中长期投资机遇良好,金价全年仍有上涨空间。5)原油:中枢下移。2025年,原油市场可能继续面临需求和供给预期的双重担忧。预计国际油价波动中枢为65-70美元/桶,较2024年的75-80美元/桶有所下移。
伍戈(长江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以价换量”到何时?
伍戈首席认为,以价换量,虽是市场调整的自发结果,但并非微观主体乐于见到的。如此“内卷式”竞争,不仅体现在诸多内需行业,甚至扩展至外需领域,也折射在整体劳动力市场。为何其如此普遍的存在?究竟是微观症结,还是宏观问题?未来能否扭转?对此,伍戈表示,以价换量是微观主体面临需求收缩的被动反应。宏观上,则表现为实际GDP增速较为平稳,价格却呈现低速甚至负增长,但后者更能真实反映经济低于潜在增速而产生负的产出缺口。放眼全球,如此情形大多出现在房地产大幅调整引致的经济变化时期。各国史实表明,随着价格低位的时间拉长,微观主体的预期会“固化”。过去一年多我国的现实来看,市场预测对价格的高估也表征低价格的粘性特征。古往今来,对此的扭转倚赖于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当然,还应包含真正意义的公共资金介入地产市场。展望明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努力之下,或也能实现以实际GDP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但若要摆脱以GDP平减指数为代表的价格负增长,从而扭转“以价换量”的内卷格局,或非易事,需超常规的总需求政策以及房地产纾困。
管涛(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币汇率继续调整,银行结售汇重新逆转——11月外汇市场分析报告
12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24年11月份外汇收支数据。现结合最新数据对11月份境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1月份,美元指数先升后降,人民币汇率继续回调但贬值压力较小,人民币在非美货币中总体偏强。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增强,官方重申汇率维稳目标。跨境资金转为净流出,主要是因为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净流出规模增加,货物贸易净流入规模放缓。当月,境外投资者连续第三个月减持境内人民币债券,但净减持规模有所收窄。银行结售汇重回逆差,逆差规模远小于上半年月度均值。市场结汇意愿保持基本稳定,购汇动机有所减弱,但远期购汇意愿增强,或与中美利差倒挂程度加深、美元贴水幅度扩大有关。
张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货币政策、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资本收入份额
为探究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本-劳动两大要素在货币政策影响下的收入差异,本文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收入份额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在货币政策影响企业资本收入份额中的作用。研究证实,宽松的货币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资本要素的收入份额,且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加剧了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收入份额的影响。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推动资本深化和推高企业股票价格实现。异质性分析显示,规模小、融资约束高、资本密集度低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以及银行流动性囤积较低时期的企业,其资本要素收入份额在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呈现出更快的上升趋势。
高瑞东(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年还有多少降息空间?
美东时间12月18日,美联储召开12月FOMC会议,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25%-4.5%。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但上调明年的通胀和经济预测,将明年降息空间从100bp缩窄至50bp,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但鲍威尔发表鹰派观点,指出“接近或已到达”放缓、暂停降息的节点,叠加特朗普政府即将正式执政,新政带来的“再通胀”压力即将从预期逐步变为现实,市场再一次集中做出降息放缓的交易——美债收益率上行,美股、黄金价格大跌。但是,考虑当前居民消费在逐步降温,且最为顽固的住房通胀已经松动,且特朗普政策不会“和盘托出”而是逐步推动,明年美国“再通胀”风险是阶段性可控的,我们认为实际降息次数或超过美联储当前预期。美联储出于谨慎考虑,或先引导市场预期收紧,以给未来的降息创造条件。不过,因特朗普政策存在节奏和先后顺序上的不确定性,预计未来美债收益率双向波动的幅度会加大。
程实:2025年美联储将降息2-3次,降息的节奏取决于经济数据
笔者研究团队预计2025年全年降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左右,即降息2-3次,降息的节奏将取决于未来经济数据的具体表现。整体来看,2024年美国经济超出预期,通胀呈趋势性回落。美国经济韧性主要得益于稳健的消费支出,然而,随着限制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滞后累积效应逐渐显现,美国经济增长在二季度见顶后,三季度GDP增速已经有所回落。短期内政策刺激下美国经济可能有所上行,2024年超预期的经济增长和温和的通胀回落将为市场提供支撑,但长期来看,贸易保护措施、劳动力市场收紧以及高利率的累积效应仍可能拖累美国经济增速。
未来政策路径:谨慎降息与灵活应对。点阵图显示到2025年底的目标利率区间中值由此前9月的3.375%上调50个基点至3.875%,即联储当前预期在2025年降息仅50个基点,而非此前预期的100个基点,显示在通胀有所停滞而劳动力市场并未明显下滑的背景下,联储偏向采取更为谨慎的政策路径。
钟正生(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谨慎”开新局——美联储2024年12月议息会议解读
笔者研究团队认为,2025年美联储可能仍有2-3次的降息空间:在经济温和下行的背景下,美国通胀的基准情形是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推移,“中性利率”可能仍在3%附近,美联储维持3.5%以上的利率仍是合适的;美国就业意外降温,也可能触发美联储降息。展望2025年一季度,市场可能暂时交易“紧缩”。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处于偏高水平,美股短期调整的压力加大,黄金也可能阶段承压。二季度以后,伴随“特朗普交易”降温,美联储下一次降息的时机也可能逐渐显现,并引发市场情绪的缓和甚至反转。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全球局势与经济形势前瞻性分析
我们已经处于三重拐点叠加的阶段。第一种拐点是经济拐点,经济已经过了最差的时候,现在已经逐步进入复苏阶段,政策的转向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25年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具有发动一轮牛市的机会,是这轮牛市的第二波、第三波行情。市场正在酝酿跨年度行情,酝酿春季攻势,所以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未来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包括三大领域:消费领域、新能源、科技和互联网。首先,消费领域,2016年就提出消费白马股是值得拿来养老的品种,从2016年到现在很多消费白马股涨了5到10倍。近三年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以及居民收入下降的影响,消费板块的走势低迷,预计2025年可能会迎来一个估值修复的机会,消费在2025年表现可能会超过2024年。新能源是经济转型受益的板块,也是我国重大的能源战略。在科技领域,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包括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芯片、半导体等,都是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2025年还会持续表现。
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降息前景生变—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点评
联储如期降息25bp,但暗示后续降息节奏将明显放缓,整体基调偏鹰派。会议过后,市场降息预期大幅下调,目前市场预期2025年只降息1次,已低于本次点阵图显示的2次。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降息预期已接近触底,若后续经济和通胀数据表现并未明显超预期,反而存在上调的可能性,因此资产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可能有限。
汪涛(瑞银亚洲首席经济学家):11月经济增长动能分化
汪涛首席研究团队认为,继10月经济增长动能强于预期之后,11月经济活动表现不一。一方面,11月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转正,经季节性调整的房地产销售面积也进一步环比回升,并且推动房地产相关商品的销售改善,但是房地产行业数据则显示销售有所走弱。另一方面,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仍然疲软,并且拖累了房地产投资和建筑活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设定了更为积极的政策基调,强调“稳定增长”为首要任务,预计2025年增广财政赤字率或扩大2个百分点,央行进一步降息30-40个基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府补贴规模可能至少翻倍至3000亿元或以上、支持范围也会进一步扩大,政府应会提高社保支出,加快推动房地产去库存,推进更多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笔者研究团队认为,市场需关注这些因素:1)特朗普政府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布加征关税方案细则;2)中国主要政府部门或于2025年初讨论和公布全年主要工作计划;3)3月两会前,政府可能会提前下达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并且有可能宣布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延续;4)关注经济基本面变化,包括房地产销售、“抢出口”、春节期间的消费和出行等数据;5)2025年3月召开的两会将公布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刺激方案细节。我们认为政府有可能在2025年内和2026年进一步加码政策支持。若未来3个月出现超出预期的重大冲击,政府可能会在两会中调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讨论的部分政策目标和措施。
熊园:11月财政数据的喜与忧
2024年1-11月一般财政收入累计19.9万亿,同比-0.6%(1-10月同比-1.3%);11月一般财政收入1.4万亿,同比11%(10月同比5.5%)。1-11月一般财政支出累计24.5万亿,同比2.8%(1-10月同比2.7%);11月一般财政支出2.36万亿,同比3.8%(10月同比10.4%)。
笔者认为,与同期经济、信贷社融数据等表现一致,11月财政数据有喜有忧:喜在,一般财政收入增速连续两月回升、税收和非税收入均延续改善、专项债继续加快落地;忧在,一般财政支出放缓、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再度走阔、土地出让收入未能延续改善等。年内看,政府性基金收入可能存在较大缺口,相关支出可能较难完成年初预算;一般财政收入缺口可控,通过盘活资金、利润上缴等应能对冲,三保等民生支出仍有保障。往后看,继续提示: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也进一步明确了提赤字、扩大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规模,2025年赤字率有望创历史新高。
高瑞东(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税收持续改善,收储专项债将启动发行
笔者研究团队认为,11月财政数据显示,收入端——税收持续好转改善了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提升了财政发力的可持续性,有利于缓和财政收支矛盾。支出端——地方“三保”支出维持一定强度,基建相关财政支出维持正增但增速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边际放缓。此外,土地市场相关收支仍处于缓慢探底过程中,期待收储专项债资金落地,缓解土地市场供需矛盾、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地产销售的亮点与社零消费的异常——11月经济数据解读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处于V型反弹的初始阶段,8月是全年经济的底部,9月是筑底企稳的起点,10月和11月延续回升向好态势。11月经济回升向好的两大主线:“两重”“两新”政策持续生效、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1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有两个指标意外回落: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低于前值的4.8%和市场预期的5.3%;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为3.3%,低于前值和市场预期的3.4%。但也要正视当前及明年经济面临的内需不足和外部冲击,要继续观察政策推动的经济回升、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回暖能否持续。当前中国经济短期筑底回稳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10万亿资金化债激发了地方政府积极性,但特朗普上台对中国经济和政策产生压力,这需要财政、货币、房地产等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增强和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笔者表示,只要实施更大力度的财政、货币等政策并确保政策同向发力,推动一系列制约发展的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明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仍是大概率事件。
李迅雷(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投资者为何爱讲故事不爱算估值
笔者曾在2012年发表文章《中国投资者为何爱讲故事不爱算估值》,分析了国内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思维特性。笔者表示,经过长达12年的洗礼,我国A股市场理应更加成熟和理性;尤其近年来监管部门积极倡导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构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但如今发现A股市场的投资者教育仍任重而道远。笔者发现,美国纽交所加上纳斯达克市场的股票加起来,与我国沪深两地A股市场的合计个数差不多,均为5500家左右。尽管美国股市的体量要大中国A股好多倍,但A股中市值低于1亿美元的公司累计只有103家,而美股多达1468家。由此发现美股的分化现象非常明显。如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公司数量是A股的5倍多,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是A股的近8倍。但A股的小市值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否存在偏高现象?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影响估值理念,,东方传统思维的特征大体是归纳能力强,逻辑演绎推理弱,辩证逻辑能力强于形式逻辑;注重局部与个案经验,忽视整体思维,缺少理论框架。从表意文字到写意绘画,再到如今给予新股、创业板、新兴产业或偏远地区上市公司较高的估值,这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呢?给透明度高的企业低估值,给透明度低的企业高估值,给盈利模式不稳定的中小企业高估值,给盈利有保障的大企业低估值,这显然是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国际化有利于A股市场迈向成熟规范,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更高的定价,势必会迎合投资者偏好。而在美国,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上市民企遭到美国证监会的调查,原因是涉嫌造假。可见,一个成熟理性的市场对于公司治理的改善是有好处的。过去20多年,为了防止股市下跌而多次暂停市场扩容和放松境外投资管制,其结果是给投资者带来短暂上涨的憧憬之后,带来更大的亏损和更多的痛苦。中国传统思维特性对A股估值体系紊乱的影响有多大,确实很难估算,但对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其阻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程实(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美国经济的长期隐忧:被遗忘的中产
近年来,住房、医疗、教育等基本生活成本迅速攀升,结构性分化与通胀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在疫情后的经济复苏中,由于资本积累和资产配置的差异,中产家庭资产增值受限。
此外,随着特朗普即将再次执政,政策累积效应将持续影响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减税政策并未实质性惠及中产阶级,而削减社会福利以及抬高关税将直接影响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支出和长期抗风险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经济周期中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而中产阶级经济状况的变化将对整体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其实际购买力下降将直接影响美国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拖累长期经济增长。
陶冬(淡水泉(香港)总裁):美国利率走到十字路口了
美股有点升不动了,美债大跌,比特币却维持强势。S&P500录得特朗普胜选以来最差的表现,M7回吐。资金担心财政赤字,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暴涨25点,送上今年以来最差的单周表现。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却在特朗普言论支持下又冲新高。美股市场中散户参与比率创下历史记录,meme股鸡犬升天。美国经济明显好过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美元汇率继续走高。
赵建(西京研究院院长):内需政策全面发力打响经济收官战
进入下半年以来,外部环境出现较大变化。支撑中国经济韧性的出口面临地缘冲突、贸易战、全球经济下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迫切需要切换增长动能,强化以内循环为主的内外循环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其中,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激发市场经济内生动力成为宏观政策的主要方向,各种政策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在逆周期政策起到显著效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有清醒的认识。虽然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房地产有见底趋势,但总体上中国的房地产还处于深度转型、加速探底阶段,距离全面企稳还有一定距离。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隐性债务置换压力,某些地区应付账款到期未还和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一些处于深度转型阶段的行业对就业负贡献,年轻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还没有有效缓解。在资产负债表出现收缩的情况下,预防性储蓄依然较高,对消费造成较大压制。中美利率倒挂幅度和持续时间都创造历史记录的情况下,稳定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的难度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对顺利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构成不小的压力和挑战。赵健院长表示,相信在各种内需提振政策的综合发力下,在市场和民营经济的内生驱动下,2024年经济会顺利收官,并为来年的攻坚克难、加快复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投资策略
李湛: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大类资产预测确定性提高
李湛首席认为,本次美联储上调了未来两年的通胀预期和利率预期水平,释放出鹰派信号。李湛表示,从9月开启预防性降息以来,美国劳动力市场和整体经济并未如美联储当时担忧的那样继续明显降温,通胀的下行过程在近几个月陷入停滞,稳定就业市场和控通胀的目标权重存在再平衡。利率水平方面,美联储最新利率预测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很可能于明年下调降息次数。明年降息中位数在2次,而非原先市场预期的3次。相较于联邦基金利率,一些大类资产的预测反而具有更高确信度。李湛认为,“特朗普交易”仍在持续,美股前期对于特朗普回归“片面乐观”,片面看重其对内减税、去监管等政策,选择性忽略对外加关税等政策的负面影响。本次鹰派FOMC引发的调整为当前美股极高估值和高仓位拥挤度的状态敲响警钟。明年境内,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李湛表示,“强美元环境下,商品将整体承压,黄金相对强于其他品种。”
美联储最新利率预测点阵图
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全球局势与经济形势前瞻性分析
我们已经处于三重拐点叠加的阶段。第一种拐点是经济拐点,经济已经过了最差的时候,现在已经逐步进入复苏阶段,政策的转向极大地提升了投资者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25年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具有发动一轮牛市的机会,是这轮牛市的第二波、第三波行情。市场正在酝酿跨年度行情,酝酿春季攻势,所以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从经济转型的角度来看,未来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包括三大领域:消费领域、新能源、科技和互联网。首先,消费领域,2016年就提出消费白马股是值得拿来养老的品种,从2016年到现在很多消费白马股涨了5到10倍。近三年由于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以及居民收入下降的影响,消费板块的走势低迷,预计2025年可能会迎来一个估值修复的机会,消费在2025年表现可能会超过2024年。新能源是经济转型受益的板块,也是我国重大的能源战略。在科技领域,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包括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芯片、半导体等,都是经济转型受益的方向,2025年还会持续表现。
四、货币和经济政策
芦哲(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提振消费:5个方向与17个抓手——挖掘消费空间系列一
11月社零同比增速降至3.0%,消费压力仍然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促消费将成为明年的重点工作。本篇报告梳理消费偏弱的原因,并提出提振消费的5个方向和17个政策抓手。我们将17个政策抓手通过“政策时间(短期执行、长期推进)”和“政策难度”两个维度,进行了分类,(一)直接的消费补贴:(1)“以旧换新”等商品消费补贴加力扩围(2)通过“消费券”补贴服务消费;(二)提高特定群体收入:(3)生育补贴将初婚初育纳入范围;(4)提高失业保险受益率;(三)增加社保补贴:(5)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6)在居民医保缴费端增加财政补助;(四)开展服务消费的“供给侧改革”:(7)基本民生类服务要增加供给数量;(8)发展享受型服务要提高供给质量;(五)改革体制机制中约束消费的部分:(9)错峰休假、落实年假;(10)稳住楼市股市,发挥财富效应稳消费的作用;(11)工业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改善分配;(12)公共支出从投资向消费转型;(13)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补居民收入短板;(14)减少消费限制;(15)土地改革,增加农村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16)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财税改革;(17)新型城镇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服务消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