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日乡村采摘游吸引不少市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黄粉虫成为助农增收“黄金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农庄内大棚芹菜丰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美学场景。

仲冬时节,寒意渐浓,菏泽沃野乡村依然生机勃勃。蔬果大棚内暖意融融,绿意盎然;养殖基地里,繁忙有序,产业兴旺;一座座生态园升起烟火,吸引不少游客寻觅“家的味道”……田园风光与乡村文旅共生共荣,农旅融合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渐次铺展。

特色产业打开乡村“致富密码”

“农民不耕田,农机过冬眠,夏秋忙两季,一年闲半年。”这是过去对农民一年生活的写照。如今,农村的“冬闲”正被“冬忙”代替。12月18日,在菏泽鲁西新区佃户屯街道吴店社区的一处黄粉虫养殖基地里,村民们忙而有序。室外寒气袭人,养殖大棚里却温暖如春,人工养殖的黄粉虫沙沙作响,正以“听得见的速度”成长。

走进大棚,可见一排排标准统一的盒子整齐摆放,盒子里密密麻麻的黄粉虫通体晶莹透亮,在麸皮里上下翻爬,十分有活力。养殖户张华楠是一名“90后”,一大早,他就到大棚内查看黄粉虫的活动情况,调节温度、湿度条件,喂食麦麸、菜叶。

“我们这个黄粉虫养殖基地成立于2021年,共有8个大棚,养殖规模5万盒左右,主要销售到青岛、日照、威海等沿海城市,经过进一步加工再出口欧美市场,年销售额在七百万元左右。”张华楠说。

黄粉虫是一种优良的饲料昆虫,具有高蛋白、高营养、易于饲养和繁殖等特点。过去,由于养殖户缺少经验、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产量效益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近几年,随着我市不断发展特色养殖,牡丹区、鲁西新区、定陶区、鄄城县等多地都建设了黄粉虫养殖基地,推动黄粉虫养殖规模化发展,小小黄粉虫成为农户发家致富路上的“黄金虫”。

黄粉虫不仅市场价值高,在循环农业中也可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养殖的黄粉虫有30%用于水溶性肥料的生产。”狮克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孟伦说,“添加了黄粉虫的水溶性肥料,吸收率高、低碳环保,且有利于土壤改良。目前,我们研发了130多款产品,能适用于不同农作物,年产2.7万吨,远销全国各地和部分海外市场。”

农业废弃物是困扰农户和影响环保的一大难题,狮克农场利用黄粉虫每年能消耗各类农业废弃物430多吨。“这些都是出现问题、有残次、不能流通到市场上的萝卜、南瓜,经过加工后可以喂养黄粉虫。”孟伦说,“添加了黄粉虫的水溶性肥料可以应用到各种设施农业中,农业废弃物又被黄粉虫消耗,这样就实现了生态循环。”正是得益于这种循环理念,以狮克农场为依托打造的“山东菏泽虫菜循环农业科技小院”,入选了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名单。

农旅融合拓展乡村新业态

菏泽作为农业大市,物产丰富,粮食产量超160亿斤,占全省1/7,居全省首位,蔬菜产量占全省1/10,瓜果产量占全省1/4,是全省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虽然是寒冬时节,但我市各地种植大棚里的果蔬长势喜人。

在位于鲁西新区佃户屯街道的禾源生态农庄内,一座座整齐的温室大棚有序排列,大棚内一片翠绿,一垄垄芹菜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番茄已开始挂果,丰收在望。

“大棚里种植的是西芹,这个品种好,香味浓郁,可榨汁,我们通过循环种植提高效益及产量。当下正是丰收销售的季节,我们通过电商销售,年销售额在60万元左右。”禾源生态农庄负责人李康说。

日光温室大棚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种植的产品品种优、产量高、效益好。禾源农庄在建立规模化生态蔬菜基地的同时,还在不断拓宽农业新领域。“以生态果蔬种植为基础,打造集农业研学、劳动实践、采摘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庄。在这里,每逢假期都有不少游客来开展团建活动,或带家人享受亲子时光。”李康说。

农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我市各地依托资源优势,打造集观光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业态,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在鲁西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旭日阳光采摘园里,红彤彤的草莓似一盏盏小红灯笼,掩映在绿叶之间。“小草莓”已成为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产业”。这里的大棚内还种有沃柑、丑橘、柠檬等南方水果,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马岭岗镇把村庄文化、产业经济串点成线,打造了融合文化、休闲、体验、娱乐等一体的“跨村联建”示范片区,建成了1400亩、全市最大的草莓种植基地,草莓年产值达1.5亿元,片区内村均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同时,积极发挥面塑、钩织、制香等传统文化产业,积极扩大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目前,马岭岗镇从事面塑制作的艺人2700余人,人均年收入20多万元;从事古法钩织5600余人,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该镇通过农文旅相互融合,以水果产业、面塑、古法钩织为导向,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加快推动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出了不同主题的乡村美学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