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九是《诸夏侯曹传》,卷十是《荀彧荀攸贾诩传》,卷十七是《张乐于张徐》传,按照古人修史的规矩,列传排名越靠前的地位越高,《三国志》因为是把三国的事情一起写,为了体现曹魏正统,就把不属于曹魏的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吕布等诸侯(反贼)也放进了《魏书》,后来的《旧唐书》、《新唐书》也把李密、王世充等人放在了前面。

陈寿原本是蜀汉之臣,后来又端起了曹家和司马家的饭碗才编写和进献《三国志》,所以在给曹魏文臣武将排序的时候是不敢马虎的,于是我们通过列传顺序,就能发现诸夏侯曹的地位远高于五子良将,程昱郭嘉也比荀彧荀攸的地位低很多。

程昱郭嘉比荀彧荀攸低是可以理解的:荀彧相当于曹操的萧何,荀攸常为曹操“谋主”,而郭嘉到死也不过是个军谋祭酒,像郭嘉那样的军谋祭酒,同时期有六七个,基本相当于少将高参那一类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郭嘉地位和能力不如荀攸,可能会有人不高兴,咱们就换一个话题:除了诸夏侯曹,曹魏集团还有多少武将的地位和能力比五子良将更高更强?

五子良将之说,在《三国志》中是能找到依据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五子良将在曹魏只是将而不是帅,做到四方将军基本就到头了,在司马懿崛起之前,“非诸夏侯曹不得为大司马大将军”是惯例,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再厉害,也还是“外姓人”,而且除了乐进之外,另外四个都曾经效忠过别的主公:张辽换了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四个主公,于禁原本是济北相鲍信的部下,张郃在官渡之战曹操火烧乌巢的时候才叛袁降曹,徐晃是车骑将军杨奉的骑都尉。

《汉书》和《后汉书》对汉朝的将军有过明确分级,曹魏前期执行的也是这个分级标准:“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两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四方将军是有自己的直属部队和防区的,也就是相当于大军区司令,金印紫绶,秩(还有比、中)二千石,跟九卿和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平级——中郎将前民有冠名,地位就比无冠中郎将、裨将军、偏将军高多了,甚至可能比四征四镇的的级别还高。

五官、左、右、虎贲,这四个中郎将都二千石级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五官中郎将曹丕、左中郎将蔡邕、右中郎将徐庶、虎贲中郎将袁术。

上述中郎将都是“天子近臣”,四方将军则是重兵集团主将,刘备自称荆州牧之前,到哪儿都自我称“左将军领豫州牧、宜城亭侯”,直到进位汉中王,才把左将军的紫绶金印通过驿站还给了汉献帝刘协。

五子良将都当了四方将军,张郃还享受“特进”的准三公待遇,但却不是曹魏顶级将帅,除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纯,还有很多外姓将领的地位和武功比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高,首先一个就是“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的钟繇。

钟繇是书法家,也是军事家,征讨袁绍残部的时候,马超也要归他调遣,庞德一战成名,就是在钟繇指挥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隶校尉可不是比中郎将地位还低的普通校尉,其职能相当于后来明朝的锦衣卫和《庆余年》里的鉴查院,同时好像还承担着九门提督、直隶总督的部分职责——袁绍跟随大将军何进的时候,就是司隶校尉。

钟繇是魏王国的首任相国,也是魏帝国的首任廷尉(最高司法长官),后来更是成了三公中的太尉——太尉是真三公,大将军大司马是比三公,只有少数时候大将军大司马比太尉级别高。

第二个比五子良将地位高的武将,就是司徒王朗——没错,就是在《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王朗,他原本可是武将出身,还跟孙权的哥哥打过仗:“孙策渡江略地。朗功曹虞翻以为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为汉吏,宜保城邑,遂举兵与策战,败绩,浮海至东冶。策又追击,大破之。”

王朗虽然两战皆败,但毕竟没被曹孙策杀掉,其逃跑功夫也堪称一流,后来加入曹营,当了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曹操当时的正式职务就是司空),后来也像郭嘉一样当了军祭酒(原先都叫军师祭酒,后来避司马师名讳,才有了军祭酒、军谋祭酒之说)。

王朗最后官拜三公中的司徒——三国以太尉(或大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后来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怎么说,钟繇和王朗这两个“文官”不但是武将,而且地位也远高于五子良将,那么在曹魏外姓武将中,是不是还有比五子良将地位更高的呢?这样的武将,我们至少还能找出两位——为了公平起见,他们必须是跟五子良将同时期的。

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因为寿命长而享受“特进”待遇,地位算是最高的,不在五子良将中的臧霸,头衔比张郃还多、权力也比张郃大:“文帝即王位,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及践阼,进封开阳侯,徙封良成侯。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于洞浦,征为执金吾,位特进。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

三国时期军衔乱套,四方将军的权柄未必就比四征四镇将军大,比如曹仁当征南将军的时候,假节左将军于禁就得听他调遣,立义将军、关门亭侯庞德是曹仁的部将而非于禁的先锋。

臧霸并非吕布部将,他跟吕布应该算盟友关系,归顺曹操之后,地位也远高于张辽:“太祖以霸为琅邪相,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说钟繇和王朗是文官,却绝不能说程昱是文官,因为身高八尺三寸的美髯公程昱一开始干的就是武行,这山东大汉年轻的时候就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加入曹军后先后当过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奋武将军、卫尉,要不是以人为军粮,早就位列三公了:“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卫尉是九卿之一,四方将军位比九卿,但毕竟不是真九卿,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基本相当于禁军司令,四方将军要朝见皇帝,先得在卫尉的部下面前解下刀剑。

九卿很容易晋升三公,四方将军顶多能“特进”享受准三公待遇,所以不管是张辽乐进还是于禁张郃徐晃,在程昱面前,都嚣张不起来——程昱有望位列三公,他们一点希望都没有。

身为外姓将领,进入曹魏核心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像荀彧、荀攸、贾诩那样的谋士,更是少之又少,郭嘉跟了曹操十一年而未得提升,却是很常见的事情:外姓人,不聪明不可用,太聪明了不敢用,武将也是如此,五子良将能当四方将军就已经摸到了天花板,臧霸、程昱比五子良将都受曹操重视,是因为他们都纳了投名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看《三国志》,就会发现四方将军的地位还真未必比四征四镇将军高,即使不是诸夏侯曹,有的征镇将军地位也比四方将军高,比如毌丘俭就是例子:他先是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然后转为镇南将军,后来又跟诸葛诞对换当了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毌丘俭和诸葛诞算是“后起之秀”,跟五子良将不是同一个时代,但是钟繇、王朗、臧霸、程昱却绝对是五子良将同时期的“名将”,甚至“成名”比五子良将还早。

笔者才疏学浅孤陋寡闻,翻遍了《三国志》,也只找到这四位“外姓名将”在曹营的地位比五子良将高,但是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四方将军只是二级武将,那么就一定还有更多的武将比他们级别高,于是最后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据您所知,号称“战将千员”的曹营之中,还有哪些外姓人的地位和武功比张辽徐晃等五人还高?钟繇、王朗、臧霸、程昱与于禁张郃单挑,是不是也有可能的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