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一天,钟伟前往黄克诚大将的家中拜访。虽然已经69岁了,但是他依旧不改军人风采,精神矍铄,步伐稳健。
钟伟与黄克诚是老相识了,两人在红三军团时就是战友。抗战时,黄克诚南下支援新四军,担任第三师师长,钟伟则在后面调到第三师任职。可以说,钟伟是黄克诚多年的老部下,两人之间感情深厚。
更巧的是,两人都是性格耿直、胸怀坦荡之人。这也不奇怪,红三军团出来的干部身上多多少少都带有彭德怀的影子,比如张爱萍、王平、李志民、钟赤兵等等,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铜豌豆?黄克诚和钟伟当然也不例外。
钟伟的到来,让黄克诚感到既惊喜又意外:“哟,钟伟,你今天怎么得闲到我这儿来了?”
“黄老,我这是遇到了些麻烦,想来请教您。”钟伟的话语里夹杂着一丝尴尬和无奈。
“哦?遇到了什么事?”黄克诚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关切。
“我如今是无家可归了,黄老。”钟伟的声音低沉,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落寞。
黄克诚微微一愣,难以置信地问道:“难道平反之后,他们没有给你安排住所吗?”
“安排倒是安排了,但那里让我感到很不满意。”钟伟的话里带着几分不甘。
黄克诚通过深入的交谈才明白了钟伟的真正心愿:他是希望住回以前的那个房子,毕竟住了那么久,有感情。不过,那间房子早被分配给其他同志了。
黄克诚当时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负责拨乱反正工作和对老干部的安置工作。
面对钟伟的坚持,黄克诚只能以一颗理解的心,委婉拒绝了他的请求,毕竟房子是国家分配的,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如果每个人都挑肥拣瘦,那还怎么了得?
然而,钟伟的心中似乎还有些不甘,他换了一个请求:“黄老,那您能不能帮我一个忙,让我重新回到军队呢?”
黄克诚叹了口气,语气中充满无力与无奈:“钟伟啊,现在的时代与我们当年已大不相同。就连我们这样的老兵,也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军队生活,回到军队恐怕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况且你都快70的人了。”
在钟伟接连不断的请求下,黄克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哀愁:“钟伟,我并非不想帮助你,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任务已经圆满完成,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那份红军的精神,那份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真切地传递给下一代。”
钟伟听后,情绪激动地说道:“传递?当下时代连毛泽东思想都鲜有人提,红军的精神又如何能够传承?”
钟伟的话让黄克诚震惊不已。接着,他解释说:“如今,人们纷纷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终于有了明确的认识,再不能搞毛泽东那一套了。”
听到这些话,黄克诚的脸色变得沉重,情绪也变得激动:“‘毛泽东’、‘毛泽东’,我更习惯于尊称‘毛主席’。直呼其名,我还真是感到不适应啊!”
钟伟和黄克诚的争论愈演愈烈,黄克诚愈听愈是激愤,他生气地说道:“钟伟,你这是忘本啊,若非毛主席领导我们闹革命,你又怎会有今天?”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打在钟伟的心上。
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谭政将军突然走了进来,他对屋内的情况浑然不觉,开口便说道:“黄老,关于‘四千人大讨论’,我听说了一些过激的言论,似乎引起了不少争议。”他的到来,无疑给了黄克诚一个沉思的契机。
黄克诚沉默了一会,随后点头表示认同:“是的,我也留意到了这些情况。”他的回应,平和而深沉,似乎蕴含着对时代巨变的深刻理解。
接着,黄克诚缓缓地说道:“钟伟啊,我理解你。但你要多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以及你个人的成长历程……作为一个经历过风雨的老干部,心胸要开阔些。”
钟伟听后,内心深受震撼,沉默片刻后,他低声说道:“黄老,您的胸怀广阔,令人敬仰,我钟伟听您的!”
钟伟离开后,黄克诚沉浸在深深的思考之中,反复琢磨着种种问题。不久之后,他在公开讲话中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坚定地维护了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及建设中的历史地位。黄老的话语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那个复杂的时代。
黄克诚的讲话被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广泛传播,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热烈反响。可以说,黄老的这番话,为真实、客观评价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伟大贡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