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尿常规检查中白细胞阳性的结果反馈,倒逼患者复盘自己日常的管理漏洞,并在医生精准的健康教育和风险提醒下,得以即时“止损”,有效防范了由“白细胞+”演变为“尿蛋白+”的被动局面。类似重大的“微”修在慢病门诊中时时上演。
有人说,慢病的治疗和管理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颠覆性的。慢病本身的特点是迁延不愈,这也命定了“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不间断”的治疗路径。相应的,慢病随访门诊和规律复查的模式也成为与之完美匹配的最佳治疗模式。
以肾脏病为例。患者在出院以后,首先要无缝衔接到慢病随访门诊。通过门诊的定期检查,连续监测、评估,因病、因时给予不同程度的综合干预管理,减少肾脏病的风险因素,持续为肾脏减负,有效实现延缓肾病进展,降低复发概率。
像肾脏病,它的病因是极其复杂的,由里及表地分析,有素因、有主因、有诱因。最深一层的素因是脾肾虚损;风、寒、湿等外邪是主因;表面上的饮食、劳倦、酒色及外感风寒、感染等归为诱因。
表里互为牵连的紧密联系,导致任何细节管理不到位都可能演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压倒病肾的“元凶”不仅仅是那根稻草,但最后一根稻草的加入却足以打破脆弱的平衡,让治疗前功尽弃。
要知道,慢病的治疗目标是稳定病情、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慢病管理的首要场所不在医院,是在患者的家庭和工作场所。所以要想帮助举步维艰的病肾避开诸多的“稻草”,患者势必要承担更多的管理疾病的任务和责任。
当然,要想游刃有余地掌握慢病管理的技能,患者还需要在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的持续协助下。比如怎样吃蔬菜不会造成血钾高,进而不会因血钾高导致停服中药而阻断治疗?哪些食物对肾脏来说负担小?肾康栓的用量达到多少才能起效?怎样平衡运动与劳累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如此类可归属于生活范畴,又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的医学项目,不胜枚举。每掌握一项,或是通过定期检查及时排查一项,都是在为病肾“排雷”减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