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4年第一百零一期(总第871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短篇小说《故乡》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杨二嫂是这篇小说中除了闰土之外的另一个经典人物形象。

分析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对比他们前后的变化,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常规操作,但在分析杨二嫂这一形象时,老师和学生大多会着重关注下面这样一个经典比喻句:

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确实,这出比喻句很妙,堪称神来之笔,甚至“细脚伶仃的圆规”已经成为“杨二嫂”的代名词,凡是上过初中,学过《故乡》这篇小说的,一提起“细脚伶仃的圆规”,头脑中就会浮现杨二嫂这一形象。

除此之外,在分析杨二嫂时,还会关注到下面这样一些描写。

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竟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注:灰堆里掏出十几个碗碟),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但我以为,除了以上这些叙述和描写,有几句话在分析杨二嫂的形象时是绝对不可忽略的。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

在分析这段话时,可能更多人关注的是 “我愕然了”之前的部分,“ 哈! 这模样了! 胡子这么长了! ”当着一个近乎陌生人的面对人家直来直去地评头品足,很粗俗很无礼,再加上“尖利的怪声”带给人的感官冲击,自然杨二嫂这个形象一出场就“先声夺人”了,和《红楼梦》中凤姐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但除了关注“我愕然了”这几句描述,其实“我愈加愕然了”之前的“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是绝对不该忽略的。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这一句从内容上乍一看,似乎不过是杨二嫂为了拉近关系,脱口而出的某种事实的陈述罢了,有什么值得品评琢磨的呢?

如果这是一个成年女子对一个小男孩说的话,当然平平无奇。但只要还原现在“对话”双方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份,就会意识到这句话真的没那么简单了。

一个是“五十上下的女人”,一个是“胡子这么长了”的中年男人,两个人之前并无太多交集,刚一见面这个女人就对男人说:“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这个画面是不是比较辣眼睛,是不是会让人觉得很尴尬,尤其是在小说所设定的那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所以“愈加愕然”实在是最本能的反应。所谓“说话见人品”,杨二嫂这看似无心的话语,透露出来的正是她泼辣放任,无所顾忌的性格。

再看小说中的另外一段话: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这段话中大多数人可能更关注到的是“人都叫伊‘豆腐西施’”这句话,这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修辞,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会把那些年轻貌美出来摆摊做生意的女子叫做“××西施”的。

大多数人读到“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这样的话时,也能会心一笑,很清楚地意识到豆腐店的生意好并不是因为豆腐本身有多好吃,而是某些人并不是真心想要买豆腐,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买豆腐只是借口,贪恋杨二嫂的美色,占杨二嫂的便宜才是真的。

不过,在赏析这段话时,绝对不可以忽略“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这句话,不能只是注意到这句话在“圆规”这个比喻上做了一个前后呼应,更该关注“终日坐着”这四个字,读懂了这四个字,才真正读懂了年轻时的杨二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二嫂很清楚知道这些人买豆腐是假,借机挑逗是真。但为了能够把豆腐卖出去,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出卖色相,要“擦着白粉”,打扮一番。但“终日坐着”意味着杨二嫂对某些不怀好意来买豆腐的人,不是主动的迎合,而是被动地接受,是不得已而为之。

唯有读懂了这些,才可以看透造成青年杨二嫂和中年杨二嫂巨大差异的根源,中年之后的“恣睢”,其实不完全是性格使然,更是生活所迫,唯有体会到这一点,才能给予杨二嫂以深切的同情,而不是无情的嘲讽。

可以说,这几句关于杨二嫂的描写,正体现了鲁迅如椽之笔的深厚功力。经典之为经典,正在于其“常读常新,常读常深”。唯有我们在阅读时真正静下心来,才能常常收获意外发现之喜。

我的视频号,持续更新中,欢迎关注。最近开始讲《古文观止》的公益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视频号,来听一听。

欢迎关注我的新书《用减法教语文》,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减法教育》,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