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逐渐步入尾声,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统计,截至12月20日,2024年全年实际发行上市的IPO企业数量为97家,比起2023年的313家,缩水了超过三分之二。

同时,物以稀为贵的逻辑也使得新股市场越发火热起来。

2024年上市的97家新股中仅1家在首发当日破发,个股平均首发涨幅超200%,首发涨幅最高的红四方上市当日大涨19倍,盘中最大涨幅更是超过21倍,也是A股已有史以来上市首日涨幅第二大的股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新在IPO收紧趋严的背景下,成为市场中不可多得的确定性高,且回报丰厚的方向。

犀牛之星研究院从今年各板块上市情况及撤否项目延伸,来试了解监管层在的隐形红线。

创业板主板IPO撤回率最高,北交所变化最明显

今年以来,截至2024年12月20日,A股有超过420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包括主动撤回、审核不通过、终止审查及其他),这一数字相较于2023年全年的284家大幅增长超50%,创下历史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单月的撤否数量变化看,2月开始,IPO终止审核数量出现明显攀升趋势,到6月,IPO单月终止审核数量达到顶峰,创下年内最高。

从IPO终止审核企业所申请板块来看,创业板和主板成为本轮“撤单潮”的集中地,同时这两个板块也是今年以来新股上市数量最多的板块;科创板则是上市和撤否数量都最少的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变化最明显的,还是北交所

虽然横向和其他板块对比,上市数量不算特别少,可纵向对比2022年的83家和2023年的77家相比,板块上市数量明显迎来了断层式下降;骤增的撤否数量(去年同期撤否数量仅为38家),也侧面更印证了,北交所作为新板块的扩容上市窗口期似乎开始消退。

不过从板块内撤回和中止的公司情况看,虽然北交所的上市扩容暂停了,没有如之前一般那么容易上市,但是对于符合要求的公司,在审核速度上仍有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果仔细来看北交所内终止和中止的公司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公司公司撤回的原因,都是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难以符合上市标准的情况。

IPO的撤单频繁与监管政策的调整及市场环境的变化紧密相连。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IPO市场开始迎来明显降温。

直接原因就是新政中的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和提高发行上市标准等措施,对拟上市公司的质地和辅导上市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营能力、业绩情况、经营稳定性、股权架构、信息披露质量及舆情管理等方面存在短板或瑕疵的企业,会受到监管的重点关注。

外部监管政策的明显收紧,加上国内的经济转型大背景,也对拟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撤回公司不少都在今年最新的业绩报告中,出现了明显营收净利下滑,特别是在净资产收益指标上,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根据北交所上市标准一要求中的最近一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8%,板块内撤回和中止企业中,根据最新业绩表现看有超7成公司不满足北交所的上市要求。

客观来看,这七成公司的上市冲刺失败,几乎和监管层审核趋严收紧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受经济增速下行和行业周期发生较大变化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剩下的三成公司则其实各有各的问题,或是因为行业谨慎性原则,或是因为政策对分拆的态度发生变化。

成立不满三年的北交所,原本被视为部分争议行业的潜在境内上市地,不过从近来监管层的动作来看,一些限制类行业登陆北交所的空间正在缩小。

如近几年,食品餐饮、白酒等冲刺科创板、创业板上市频频受限,盖世食品(836826.BJ)、路斯股份、朱老六(831726.BJ)、欧福蛋业等食品企业已经成功登陆北交所作为案例,给了市场消费行业在北交所上市仍有空间的预期。

但12月以来,英氏控股、百菲乳业、丽宫股份3家企业的业绩均在北交所的平均水平以上的食品企业,却都主动终止了北交所辅导备案/上市申请,很难不让市场浮想联翩。

特别是从行业分类来看,目前北交所在审项目已经没有食品、餐饮等消费类的企业了,北交所是否仍然对食品等消费类企业保持宽容度,也成为了2025年颇值观望的方向之一。

另外,则还和新规对分拆上市公司的限制有关。

今年4月发布的“国九条”中,明确提出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并对分拆上市进行从严监管。发布后沪深交易所属于分拆的IPO企业出现大面积撤回。

而北交所此前的中科美菱,贝特瑞都是从母公司分拆至北交上市的子公司,根据犀牛之星APP显示,截至目前北交所内已上市的A拆北公司有8家,有母公司站台,基本都能在首发有不俗的表现,其中曙光数创(872808)、民士达(833394)、鼎智科技(873593)更是北交所内数一数二的大热门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随着用友金融、西诺稀贵等业绩不俗的公司相继撤单后,A拆北似也或将成为板块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