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同志在一起,打起夯来心要齐。一夯来,一夯去,好像男人在种田;好像女人纳鞋底;好像木匠弹木线;好像裁缝做新衣。萧穿铁路国防线,保卫祖国大事体,国家强大靠根基,百年大计靠质量,同志阿哥牢牢记。”
这激情豪迈的打夯歌
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
建设萧穿铁路打夯人的号子
萧 穿
指的是萧山和穿山
北仑境内的铁路
是萧穿铁路中的最后一段
原为“沪杭甬”铁路向东的延伸段
即由宁波到穿山(柴桥)
其中
从育王岭到柴桥这段铁路
可以说是北仑的第一条铁路
它的建设历经坎坷
修了又拆,拆了又修
也见证了
北仑经济发展的轨迹
值得一提的轻便小铁道
讲到北仑境内的第一条铁路,不得不提到一位宁波帮著名人士——宝幢人乐振葆,他曾出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碶璎珞村与鄞州宝幢镇之间建设过一段育王岭轻便小铁道。
△育王岭轻便铁道人力推车厢 (约1936年)
过去,北仑境内除小港街道外,大部分地区被称作岭里头,由于南北向的太白山余脉山岭相隔,大碶、新碶、霞浦等乡镇的老百姓去宁波、镇海城都必需翻山越岭才能走出去;内河的客货航船也只能止于璎珞村的杨乐河头,然后上岸,翻越育王岭,之后才能到宝幢河头坐船去向宁波,奔向全国各地。
在育王岭翻山越岭,人扛肩挑,费用高、效力低,采用铁路运输,能大大提高效率,这条轻便铁道也就因运而生了。
宝(幢)(璎)珞轻便铁道于民国二十年(1931)开始建造,次年建成通车,行驶轨道小车。铁道起于鄞县(今鄞州区)宝幢,止于璎珞村,全长约三千米,用以衔接宝幢航船与芦江航船客货运之用。其间设有桥梁三座,均为钢筋混凝土桥墩,木梁桥面。1934年7月宁穿公路建成通车后,货运业务转淡,改为行走人力推车。1940年4月19日,宁波沦陷后,路轨被侵华日军拆走,轨道运输再次中断。
△育王岭上轻便铁轨(约1935年周云亭摄)
萧穿铁路开建
1953年,国民党政府溃败后,在美帝的保护下盘踞台湾,叫嚣着要反攻大陆。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人民政权,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穿山半岛地处东南沿海,是海防前哨,更是战略要地。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浙江修建一条从萧山直到宁波穿山的铁路,史称“萧穿线”。
当年7月1日,萧穿铁路在原甬曹线的路基上又分段开始重建。1955年12月12日,萧山至宁波庄桥段修复接轨,于次年5月正式通车。
重建后的萧穿铁路宁波站改设在了今天的宁波南站,这意味着从庄桥到宁波南门的新建轨道将跨越宽阔的姚江。
由于宁波沿海是软土地基,姚江上的青林渡铁路大桥两岸地基松软,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路基屡次塌方,短短几公里的末段,在长达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苏联铁路专家的帮助下,1959年3月,庄桥至宁波南门段终于迎来续修,9月底竣工通车。至此,总长147公里的萧甬铁路第一次实现了全线贯通,宁波站也第一次接入了全国的铁路网。
△肖(萧)甬铁路全线通车(宁波报1959年9.29)
值得一提的是,萧甬铁路的全线贯通,也有幸迎来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到访。
1960年3月16日晚,毛泽东主席乘坐的专列由杭州抵达庄桥站。他在火车上召开了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书记会议,随后在专列上过夜;次日傍晚抵达宁波南站,下车后仅短暂地坐汽车视察了一下宁波市容。这也是毛主席唯一一次踏上宁波的土地。
△沪杭肖(萧)穿铁路沿线导游(1959年出版)
1954年,在萧穿线(北仑段)铁路建设中,还有一件事更值得一说。
当路基建设到陈华浦支夹岙到泥堰头时,在地下挖出了一千多米的历史遗迹。其中发现有板瓦、陶井圈、木桩等,经专家判断为汉代聚落遗址。
△1969年天地图上的萧穿线 陈华浦段
在1958年2月出版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汇编》(内部资料)中记载有1956年9月1日公布的“浙江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名单”。
△陈华浦遗址陶井圈 (镇海文保所藏)
其中,“陈华浦汉代遗址”被列为一级保护的文化遗址,其范围为:东起泥堰头,西至蟹钳山。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这份内部文件一直没有对外正式公布。直到今年10月,网友“徐侠客”提供相关资料后,才被重新发现。如今,该遗址已被北仑文保所列入四普中重要的新发现。下一步,将有计划地进行考古勘探。
△浙江省第一批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名单 书影
萧穿铁路的最后一段,约在1954年开始建设,西起宁波南站,东至如今的柴桥街道芦江村。据水芹村的林中天老人回忆:
先在水芹漕西北侧建起了较为简易的火车站,再在距离火车路基40米外挖土填路基,挖出来的长长大坑被称为铁道部河。在火车站西面的路基下面造了十多间房屋作为工作用房。在水芹漕西边又建了十多间房屋作为员工宿舍,故而这些房子被称为铁道部屋。
△1956年4月萧穿铁路镇海(北仑段)铁路办事处筑路民工合影
为了服从国家建造铁路的需要,老百姓们不要补贴赔偿,靠着热情支援国家铁路建设,沿线各村农民齐心合力,用手提肩挑的方式,完成了铁路路基的修筑工程。
那时掏河取土的方式是先用铧锹深插二下,开出一个洞,然后向周围扩开。铧锹插二下以后,再由另一人徒手把泥块捧出来,放到下一个人带长柄的一只似瓢的工具上,称忽铣。再由提忽铣的人抛出去,由下一个人用同样工具接住,再抛给下一个人,用这样的击鼓传花方式传递上去。地表土都用土箕挑,挖到青紫泥时就用溜板推送的方式进行。这些工程都需要较强的体力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才能胜任。
△1969年天地图上的柴桥站
取土的地方在火车路基南五十米处,沿线挖出一条宽窄不一的河道,称作铁道部河。
这条河道在钟灵、红光自然村往西都比较窄,到水芹村因为设有柴桥火车站,路基比较宽,并且有两条路基,故而挖的河比较宽大且深。根据设计,火车到了终点站后,还需要清洗车厢以及加备用水,所以在火车河张家漕及萝卜桥旁,分别建有两座抽水泵房,输送水源到裘家山顶的储水塔内,以供应火车的清洗保养之用。另外,铁路局还在水芹漕建造了两处管理人员用的平房。如今,不少房子依旧存在。
到了1960年,由于中苏之间的矛盾,苏联撤回了专家,终止援助。即将竣工的这段铁路建设不得不停止,路基也随之废弃。
△如今废弃的柴桥火车站(林中天摄于12.12日)
北仑铁路再次开建
北仑段铁路再次提上建设议程,是20年后的1983年,主要与北仑港建成后的发展有关。北仑港一期10万吨的矿石码头,自1978年开始建设,至1982年底竣工。
据《北仑区志》记载,1983年10月30日,浙江省副省长张兆万在宁波主持召开加快北仑港铁路建设会议,上海铁路局、浙江省计经委、浙江省交通厅、宁波市政府有关领导14人参加会议。会上,对宁波市和上海铁路局作出了分工。
当时宁波市对建设北仑段铁路十分重视,市长耿典华亲自挂帅当总指挥,下属的鄞县(今鄞州)和镇海县又各成立了一个土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部设立在两县交界处阿育王寺,由宁波市各部门领导组成。施工建设方面,由上海铁路局和杭州铁路局负责工程设计、建设指导,劳动力则全部是鄞县及北仑沿线的农民。
1983年的冬天,北仑铁路的建设号角吹响。
铁路的起点是宁波东站,终点是北仑港站。沿线设宁波东、宝幢、大碶、北仑站,北仑境内为大碶、北仑站,年设计运输能力270万吨。全程35.5公里,在北仑区境内为15.6公里。
其中,宁波至陈华段的约32公里,是利用1956年建成的原萧穿铁路路基修成,陈华至北仑港3.6公里为新建线路。
1985年12月,北仑铁路终于迎来了试通车的时刻。火车的汽笛声在北仑的上空回荡,仿佛在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1987年,这条疏港铁路正式运行,它不仅连接了北仑与宁波,更是连接了北仑与全国。
“小时候,我们在村里玩,听到火车鸣笛声,就会停下来,跑到铁道旁,一节一节数火车车厢,感觉特别有趣!”家住大碶的90后小伙回忆说。
△2020年,火车开过璎珞村
△2024年9月,火车开过大碶
后来,北仑铁路的建设突飞猛进。
2015年开工的宁波穿山港铁路工程包括新建宁波穿山港铁路和北仑铁路电气化改造,总投资达41.33亿。新建的宁波穿山港支线铁路自北仑大碶站引出,经柴桥、穿山港至中宅,线路全长29.29公里,为单线铁路。北仑支线铁路电气化改造自宁波东站至北仑站,线路全长30.16公里。这些改造使得北仑支线铁路能够开行运力更大、能耗更低、噪音更小的电气化列车。
△甬舟高铁线位图
如今,在北仑小港正进行着甬舟铁路的建设。甬舟铁路西起宁波东站,经宁波市鄞州区、北仑区,舟山金塘岛、册子岛及舟山本岛,东至定海区白泉镇。线路全长约77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宁波至舟山30分钟铁路通达,杭州至舟山缩短至一小时铁路通达。
梅山铁路支线和北仑支线复线的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计划从柴桥铁路支线直达梅山岛,以提高海铁联运比率,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将进一步发挥北仑港口的硬核力量。
文图丨陈一鸣
一审丨郭梓谦
二审丨沈焰焰
三审丨张若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