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发表董仁威文章:呼唤更多少儿科幻创作。
目前,中国少儿科幻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全国有上百家出版社和期刊出版少儿科幻作品,作者队伍从十多年前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有上百人的骨干作家队伍。董仁威相信独具中国特色的少儿科幻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
呼唤更多优秀少儿科幻创作
董仁威,科普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创始人。著有科普作品《生物工程趣谈》、长篇少儿科幻小说《三星堆迷雾》等。
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21世纪以来,一些坚持少儿科幻创作的作家及理论工作者意识到过往“倒澡盆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的错误,认为应该把“倒掉的婴儿”拾回来,让少儿科幻文学蓬勃发展。2013年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始增设最佳优秀少儿图书奖,2019年将其独立成少儿科幻星云奖,至今已举办了12届,极大推动了少儿科幻文学的创作。多年来,在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奖项的推动下,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开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中国少儿科幻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比如,少儿科幻是否有必要独立为一种科幻文学亚类型。时至今日,大部分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认为,儿童的少年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关键时期。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少年时期的孩子充满想象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具备非凡的创造力。因此,创作少年这个独特群体喜欢的少年科幻文学作品,保护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市场的层面,市场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行细分。实践证明,包罗万象的读者市场和细分读者市场的营销结果大不一样。比如,《科学爱好者》杂志在研究了细分市场后,改为《课堂内外》杂志社的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杂志销量大增。因此,出版社从科幻文学类型中细分出科幻童书市场,是科幻文学成为畅销书的必由之路。当然更重要的还包括作者的层面。由于少儿科幻的读者对象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一批了解孩子、谙熟少儿科幻写法的作者,专攻少儿科幻,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也必须要克服幼稚化、科学专业性和前瞻性不足的缺点。
我一直认为,少儿科学幻想文学有四个关键词:儿童、科学、幻想、文学。当前,创作者在全面融入这四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各有侧重,逐步形成了童趣型、文学型、科普型和科学型等几种少儿科幻文学亚类型。
从文体特性来看,童趣型少儿科幻与适合成年人阅读的主流科幻小说存在共性。但从受众特性来看,童趣型科幻文学更强调小读者的惊奇感、夸张性和少年英雄主义情怀。每一次创作童趣型科幻文学的过程,都是一次返回童年的过程。作者需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兴奋、好奇、渴望、梦想……完完全全地从记忆库中调动出来并用文字进行呈现,并建立自己独特的、适合于少儿阅读的话语系统,来敲开儿童受众的心扉。
科普型少儿科幻以普及科技知识为目的,以文学为手段。它是一种类型科普,也是主流科普的重要分支。它普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知识,还弘扬科学与科学家精神,以及自然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倡导科学的世界观,探讨科技对社会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科普型科幻讲述知识点时,往往由“知识点”到“知识条”,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知识点,而是深挖与之相关的小读者会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丰富小说的知识图谱,培养儿童读者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型少儿科幻不同于以科普为目的的科普型科幻。它坚持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并不以传播科技知识为自身目的,但主张必须要以科幻构思为核心,注重核心科幻设想的建构。随着我国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读者也在逐渐追求更前沿的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核心科幻设定更为感兴趣。
相较于这三种类型,文学型少儿科幻则以文学性为核心,科幻是其工具。甚至文学作品中的科技是作者的杜撰、想象,并非已知的科技知识,但其想象符合科学思维的方法。
随着当代少儿科幻的写作方法不断深化,充分吸取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经验,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杨鹏、超侠、彭绪洛为代表的“童趣型”少儿科幻,以张之路、马传思、赵华为代表的“文学型”少儿科幻,以陈楸帆、宝树、江波为代表的“科学型”少儿科幻以及以陆杨、姜永育为代表“科普型”少儿科幻创作流派。
目前,中国少儿科幻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全国有上百家出版社和期刊出版少儿科幻作品,作者队伍从十多年前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有上百人的骨干作家队伍。我相信独具中国特色的少儿科幻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
本文原载于《文艺报》2024年12月23日第6版科幻,经授权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