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11月7日—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开放大学指导,《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围绕“数字赋能终身教育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主题,探寻推进教育数字化、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的路径,为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贡献了行业智慧。

大会传达的信息表明:在数字赋能教育、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进程中,我国终身教育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特别制作大会专刊,致敬终身教育同仁,希望以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的智慧碰撞,促进政产学研各方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

精彩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祝智庭 | 再论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逻辑与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首席顾问祝智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联通学校和赋能学习者的重要性。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概念包括数码化、数智化和数字转型,这些概念与数字管理、治理和创新紧密相关,为转型提供了基础。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在于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智能技术,促进教育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及效果的良性转变。由于数智技术的作用几乎存在无限可能性,因此我们需要以合愿性(愿景与效用目标调和,需要综合平衡多方涉益者的关切)为导向来进行教育系统改造/再造的“逆向设计”。合愿性不仅关注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还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实现,比如文化创新。

需求分析显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旨在促进个性化学习、教育公平性、社会适应力和教育竞争力的提升。同时,转型也是为了应对劳动力需求变化,培养新型劳动力,以适应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其中,需求驱动是转型的关键,通过培养人的关键技能,来推动各个行业的研究与实践,实现学习成果向经济收益的转化,并通过改革高等教育模式减少不平等。同时,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有新的需求,包括学习方式和职业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包括人员、场所和流程的交互,涉及活动空间变革、技术应用和文化变革。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变革分为四个阶段——替代传统方法、扩展新功能、改善现有流程以及系统重组。同时,数智技术赋能教育系统变革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不断循环迭代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人为的进化过程,需要被植入新的教育文化基因:学为中心,适性服务;需求驱动,开放创新;人技协同,数据赋能。其转型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大规模和可持续成本的教育,帮助突破质量、规模和成本难以兼顾的难题。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教育数字转型的逻辑起点在于,从“教育作为服务事业”层面切入数字转型,通过个性化学习和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与效率,同时兼顾国家使命与人类福祉。逻辑框架包括逻辑起点、实施路径、目标设定、关系适调、反馈机制和挑战应对。这是一个应然状态,即教育应该如何转型。

我们借鉴传统文化,特别是从《道德经》中演绎出以“道、法、术、器、势”为核心要素的事理逻辑,不妨称其为“道行套论”,作为指导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框架。该框架强调领导力、治理、数字能力、教育培训、变革管理、数字文化和战略方向等要素,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通用框架相吻合,涵盖了数据与证据、连接与基础设施、协调与领导力、内容与解决方案等要素。此外,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应遵循“问题驱动+理念引领”“系统进化+创新突破”和“价值评估+迭代优化”的第一性原则。这些原则强调了现实问题的解决、未来发展的考虑、系统改进与创新突破的平衡,以及持续的价值评估和优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应由智慧教育来引领,旨在构建智慧学习生态,提供数据智慧、教学智慧和文化智慧。通过设计思维和模型优化,智慧学习、智慧服务和智慧测评得以实现。这一过程涉及数据智慧的洞察、问题驱动的优化、愿景驱动的创新,以及双循环模型的构建,体现了“转型=进化+创新”的独特思路。我们的理想目标是构建教育创新生态系统,包括渐进性创新(确定性)与剧变性创新(不确定性)、使命性创新(自上而下)与适应性创新(自下而上)。通过创建这样的生态系统,可以确保教育系统转型后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各级各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学者们认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六大机会,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适应性学习、数字看板、虚拟现实、应用预警分析。美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会发布的专题报告指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在数字学习技术、学习者发展、教师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支持服务、组织政策和规划、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等七个领域进行。

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如GPT)被视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AI的发展使得人类进入了AI协同认知和创造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考察教育的重构。

数据智慧的四层框架(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由技术获取数据,到分析理解信息,再到加工知识,最终达到智慧的层次。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能够生成知识,已经到达3.5层,并且越来越接近智慧,而人类则需要在情感劳动、创造力、伦理和道德决策等方面保持优势。因此,为了适应AI时代,教育系统需要构建未来智慧教育系统四层框架(智慧素养,适应社会;技能优先,就业准备;思想本位,全人发展;设计未来, 造福人类),推动构建数智赋能的智慧教育生态,形成数智赋能新质教育的融创实践新样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对策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人员能力的提升,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以及文化观念的革新。同时,伴随着三大风险:技术依赖及高成本、数据隐私与伦理问题、数字学习机会不平等。

面对这些挑战和风险,可以通过合作、开放和治理的方式应对。在研究过程中,我提出了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治理生态。治理生态分为三个层次:主体层,包括政府、教育机构、技术提供商、教师和学生、家长和社区;机制层,涵盖政策引导、资源配置、技术支持、反馈与评估、合作与协同;特性层,强调多层次性、动态性、协同性、数据驱动和创新性,形成完整的治理架构。其中,领导力发展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至关重要,包括规划能力、促变能力和文化能力等要素。

来源丨2024(第二十三届)中国远程教育大会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