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日本老牌车企日产即将破产一事冲上热搜。

毕竟,日本当初可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谁能想到,作为日本汽车产业中的顶梁柱,日产居然会落到这种地步。

在上个月,日产一度宣布即将倒闭,流动资金只能支撑12个月至14个月,如果没有奇迹发生,日产真的可能成为日本汽车产业中的过去式。

近日,属于日产的奇迹发生了,那就是日产和本田启动合并。

大框架基本上已经敲定,未来六个月内就可以完成所有细节的对接。

让人更加意外的是,同为日本老牌车企的三菱也表示。

想要加入日产与丰田的合并之中,至于股份如何分配,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于是日产和本田的股票形势大好,但是日产一点都笑不出来。

尤其是今年前十个月,日产全球销量达到277万台,基本上和去年持平,但是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0%,只卖出55.8万台。

【日产宣布与本田合并,组建新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产宣布与本田合并,组建新联盟】

而本田在今年前十个月全球销量只有313万台,中国区产量只有去年同期的65.5%。

这一数据一经公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日产与本田合并。

压根就不是什么强强联合,而是抱团取暖。

甚至可以说有了三菱的加入,这个合并完全就是失败者联盟。

很多人其实不了解日本车企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完全的垄断。

比如说A公司需要生产一台电脑,这台电脑所需要使用的零部件全部交由A公司麾下的子公司生产,最后A公司负责销售,有钱大家一起赚。

这就相当于A公司属于火车头,子公司就是车厢。

这家公司能不能上市,全看火车头。

从表面上来看,日产与本田合并之后,旗下的生产线必定也会合并,那就是优质工厂继续生产,劣质产业直接剔除,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只不过纵观日本企业发展史来看,一旦企业合并,最终的下场就是关门大吉。

比如说2010年,富士通和东芝合并手机业务。

结果当初垄断全球一半份额的日本手机,早已不见踪迹,在本土也仅剩一家夏普。

2012年,索尼、东芝、日立宣布合并显示面板业务。

如今日本在全球显示面板份额只剩下2.3%。

而在巅峰时期,可是一度垄断全球95%的出货量。

2019年,日本最大的造船企业今治造船和第二大船企日联合并造船业务,四年后的今天,新合并的船企连前五都排不进去。

整个日本在造船业的份额也在不断缩减,从50%暴跌至2.8%。

此外,还有2000年小松与久保田合并成立建筑机械制造业务,2012年,新日本制铁和住友金属合并成立新日铁,2020年日立和三菱电机合并半导体业务,最终的结果没有例外,均扑街的扑街,死翘翘的死翘翘。

【三菱电机与日立合并,依旧难逃倒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菱电机与日立合并,依旧难逃倒闭】

如今日产和本田宣布合并,甚至日产还要加入其中。

说实话,一点都不看好这个失败者联盟

就像上文所说的那样,依靠火车头带动整个企业发展,本身就存在一个巨大的BUG。

一旦火车头脱轨,后续的车厢也得跟着摔下悬崖。

就比如说当年的日本尼康,原本在光刻机领域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结果阿斯麦崛起之后,生产的光刻机比尼康和佳能更加先进,最终导致日本在全球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去年只有8.68%,预计2030年将会清零。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思想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那就是一旦遇到发展瓶颈,日本企业首先想到的就是合并,而不是谋求突破。

因为合并之后,并不是穿新衣走新路而是走老路。

这就导致日产和本田合并之后还会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车企不断发展,就算合并也无法阻止中国产品登顶。

别忘记,2021年,中国超过韩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

2022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2024年前十个月,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内销1384万辆,外销近500万辆。

同时,在往年,欧美日要向中国市场出口2500万辆汽车,但是伴随着中国国产汽车销量飙升之后,代表着欧美日无法在中国市场继续赚个盆满钵满。

【中国汽车出口至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汽车出口至欧洲】

这样一来,眼下是日产和本田率先扛不住,下一步可能就是欧美。

毕竟,德国大众和劳工代表一直进行谈判,如果谈不妥就得关闭工厂,其中就包括裁员3.5万人。

当然,中国车企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也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

当初可是拿市场换技术,在自主品牌崛起之后,才真正实现突破。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中国车企倒闭的情况。

因此,日产、本田、三菱在发展过程中被淘汰,也是理所应当。

甚至可以说,即便将来丰田也沦落到一个悲惨的下场,我们也不需要意外。

在这一点上,如果了解中国电视机发展史就会明白,日本车企走到今天不是意外。

当初,日本电视机可是中国市场上的宠儿。

结果呢,在如今这个时代,中国电视机已经拿下日本市场,日本本土产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和索尼,两者相加不到20%。

同时,日产与本田合并之后还会面临一个新问题。

那就是汽车出口属于日本支柱性产业,累计为日本提供约542万个就业岗位,而且还有衍生产业,比如说汽车维修、汽车金融和汽车美容。

在日本从事汽车行业的普通人,可以拿到最低20万元的年薪,最高可以拿到41.7万元年薪。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日本车企垮掉,影响不亚于富士山火山爆发。

毕竟,日本汽车出口业务问鼎全球的那几年,日本GDP出现巅峰时期,最高是2012年的6.2万亿美元。

如今,日本GDP只有4.2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0年蒸发近2万亿美元。

而且不是笔者吹牛,纵观近十年各行业龙头企业,日本的松下、索尼、日立、川崎重工、东芝都已是过去式,至于被谁取代和打败,懂的人都懂。

而且了解日本历史的都知道,当初日本可是守着全球最富有的金银矿,结果呢,愣是穷了数千年,期间还被迫当海盗。

近代日本之所以能崛起,可不是智商得到提升,而是背后有列强扶持,否则日本与工业化这三个字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美国为了牵制苏联与中国,哪有什么日本制造业席卷全球这一说。

【日本制造业再也回不到从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制造业再也回不到从前】

因此,如今的日本似乎正在被打回原形,两大车企或者说三大车企,组建失败者联盟之后,依旧无法扭转颓势。

这也许是对日本最狠的报复,让其重新回到当初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比马踏东京更实在。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未来是否会选择与中国加强合作,咱们无法得知,但是美国已经坐不住了。

为什么?因为中国严格管控稀土出口。

毕竟,按照美国《空军杂志》公布的数据来看,一架F-35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要消耗2.4吨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可以消耗4吨稀土。

而中国的稀土产量占据全球产量的70%以上。

手中还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中国已经完全主导稀土上下游产业链。

没想到啊没想到,美国人声称已经找到破解的办法。

一个是出台鼓励政策,尽快解决供应链问题。

另一方面美国军方与友好国家加强合作,希望可以继续为美国提供稀土。

然而真正让人感到气愤的是,美国居然企图坑蒙拐骗。

也就是说从第三方手中偷偷进口来自中国的稀土,为此,美国哪怕是需要斥巨资也在所不惜。

【美国部分装备消耗稀土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部分装备消耗稀土数量】

说明什么?说明美国人从未放弃打破中国的反制。

毕竟,美国人深知自己的围堵手段对于中国几乎无效,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让中国出口额连年飙升。

如今面对中国的反制,美国心中很不痛快。

可是美国似乎有点低估我们的手段了,毕竟,以中国制造业强国这一身份,我们手中可以用的王牌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也许还有更加严苛的反制措施等着美国。

至于日本,如果寄希望于合并车企就能摆脱眼前的困境,同样有点异想天开。

咱们不否认日本老牌车企在这一领域的实力。

但是在中国自主品牌强势崛起之后,日本车企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这一点欧盟成员国深有感触,否则此前也不会出现欧盟执意对华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目的可不仅仅是打压中国车企,更多的是为了保护本土企业。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如今的实力早已甩了欧美好几条街。

更别提在新能源领域几乎没有任何建树的日本。

所以,日本如果想要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可不是合并这么简单。

或者说合并只是一个开始,关键还是要改变日本车企的发展模式。

否则别说日产、本田、三菱准备合并,就算是丰田加入其中也无济于事。

说到这,估计日本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会面临被打回原形的局面。

但是对于日本而言,这一切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不仅日本无法阻止中国产品登顶,就连欧美也做不到阻止中国产品登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