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策马直刺颜良,在万军之中取其首级,袁绍的士兵都不敢阻挡,白马之围被彻底解开,曹操喜出望外,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关羽对这个职位那是十分的珍惜,那这个“汉寿亭侯”到底是多大的官职,为什么关羽会这么珍惜?
关羽的忠义与身份变迁
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山西谢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将领,在他的少年时期常习武读书,崇尚侠义,乐于助人。
正因为这种性格,到后来他与同乡刘备和张飞在桃园结义,成为兄弟,
关羽不仅体魄强健,他对于兵法也是十分的了解。
特别是在刘备四处讨伐的岁月里,关羽始终扛起忠义的大旗,誓死捍卫兄弟情谊。许多人认为关羽投降曹操是个谜,实际上他只是为保护自己并积累实力。
当时刘备被曹操击败,不得已只能率人投奔袁绍,而关羽在败战之际冲出突围,但是却十分的不幸被曹操俘虏。
曹操久闻关羽的勇猛,决定礼待他,不仅任命其为偏将军,还赐予大量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那时人们早已形成了“贤臣不仕二主”的观念,所以极为抵触成为降将。
但是关羽却成了一个例外,他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兄长,他明确声明自己是为汉天子办事,这也为他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和重视。
在曹操麾下的日子,关羽的表现也是尽心尽力,作为战将的他凭借着自己的非凡勇气和谋略,迅速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斩颜良事件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对峙于白马,袁绍的大将颜良素十分凶猛,并且视刘延为眼中钉。
在打斗的过程中,关羽策马直刺颜良,在万军之中取其首级,袁绍的士兵都不敢阻挡,白马之围被彻底解开,曹操喜出望外,上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这一战也使得关羽的威名大振,但是很多人对“汉寿亭侯”这个称号有些许疑惑。
汉寿亭侯的真实价值
汉代实行的是分封制,这个爵位能给予封侯者领地和实物上的保障,亭侯则屯田300户左右,所得赋税由受爵者享有。
关于被封的汉寿亭侯不是官职,只是爵位,当时汉代的爵位主要分为诸侯和列侯两种,诸侯国封王者仅限于王室宗族,而列侯则多用于赏赐立下战功的大将。
“汉寿亭侯”中的“汉寿”其实是湖南的地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四川省境内),隐含汉天子的授予之意。亭侯虽然是最低等的爵位,但对关羽一个初登战场的将领来说已是莫大的荣誉。
这其中其实还象征着汉朝廷对于关羽身份的正式承认。
古人常把“忠义”挂在嘴边,对于忠义之士往往是褒奖有加,而像关羽这样堪称“义绝”的,就更是被人追捧,甚至百姓还会将他的行为进行神化。
而这个爵位代表了汉代封侯者能获得一定的封地和赋税,从而享有实际的物质支持和荣誉。这份荣誉不仅让关羽名声大振,更使他获得了曹操和朝廷的双重肯定。因此关羽始终珍视这一身份,无论如何都不轻言放弃。
并且关羽视此爵位为荣耀的背后还有一层原因
他一直以来以“忠义”名震天下,这也是他从未背叛兄长刘备的重要因素。
而汉寿亭侯等于是汉朝廷授予,象征汉室正统,因此关羽看重这身份,不仅是对自己军功的肯定,也映衬了他对刘备出身汉室的忠诚与追随。
这份忠诚也为刘备日后的雄图霸业提供了政治上的合法性。
关羽对这个身份的珍视也在他的行动中有所体现。
他通过这个爵位,坚定了自身在曹操阵营乃至朝廷内的地位,在后来与刘备的交往中,他亦能以此身份更显名正言顺。
这种荣誉背书使得他在之后几次战役中亦挑起领导的重担,树立了更多威望,关羽善于在已有的荣誉之上进一步施展影响力。
从白马之战到后来的几次战斗,他以此身份协调军心,提升士气,把“汉寿亭侯”打造成了他个人的品牌招牌。
后来变化
这个称号在后来关羽脱离曹操效忠刘备之时,他所带的“汉寿亭侯”封号实际上是个关键的转折点。
当他决心离开曹操时,这个封号并未因此废弃,回到刘备麾下,关羽依然称自己为“汉寿亭侯”,不仅是他个人奋斗的凭证,也是对刘备的坚守和忠诚的体现。
在此意义之下,这个封号没有因为他离开曹操而染上“私投曹操”的负面色彩,反而成为他继续战斗的信念。
在刘备的阵营中,关羽的汉寿亭侯封号成为一种心理优势。汉献帝授予的爵位使得他更有分量,他的名号就是口号,吸引更多崇尚汉室之义的士卒。
这点也被刘备利用,不忘在后来的谋划书中屡次提及,以敦促更多士卒效忠。
在关羽死后,汉寿亭侯的称号成为评价其忠勇生平的重要提点,后世评家凭此称颂关羽,将生死置于外的忠义精神,成为关羽给予后世最浓烈的印记之一。
很多信徒视此为神圣象征,使得关羽无论在庙堂或战场上都成为无敌的战神,作为关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寿亭侯承载了他忠义无双的美誉,生前帮助其协调战力,生后继续鼓舞人心,成永恒的流传。
关羽这位“义绝”,始终屹立在汉寿亭侯的金字塔上,如一座丰碑,任岁月冲刷而不倒。
对于关羽的这个称号,你是怎么看的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