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中医类培训机构遭学员集体投诉,再次将培训行业乱象推至公众视野。学员们满怀对中医知识与技能的渴望,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换来的却是教学质量低下、虚假宣传等问题,其合法权益严重受损。究竟谁该为学员权益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类培训本应是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部分不良机构却将利益置于首位。该被投诉机构宣称拥有“中医界泰斗”授课,课程能让学员迅速掌握中医精髓,在短期内具备独立行医能力。可实际情况是,授课教师资质存疑,教学内容东拼西凑,毫无系统性可言。学员们不仅未能学到真本事,还可能因错误引导,对中医产生误解。

从监管层面看,相关部门对该类机构的监管存在漏洞。中医培训涉及专业知识与技能,需严格审核机构资质、师资力量及教学内容。但现实中,一些机构仅凭简单手续便获办学许可,后续监管也流于形式。监管部门应反思并加强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违规机构严肃处理,从源头上保障学员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构自身也应承担起责任。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秉持诚信与专业原则,尊重学员权益。精心打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邀请真正有资质、有经验的中医专家授课,如实宣传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口碑,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员自身也需增强意识。报名前,应多方面考察机构,查看资质、了解口碑、试听课程。签订合同时,仔细研读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遭遇侵权,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同时,媒体也应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不良机构,形成舆论压力,促使行业规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员权益的守护,需要监管部门、培训机构、学员及媒体等多方协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健康有序的中医培训市场环境,让学员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再忧心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