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36 开的第 682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262 字,读完大概需要 3 分钟
大家好呀
敢问最近又养了几匹马呀?
上网看视频
经常能看到洋洋洒洒地飘过
诸如「先码再看」之类的弹幕
而正所谓
「收藏从不停止
学习从未开始」
当代网友的日常是
拍照姿势教学攒了 500 个
面对镜头还是只会剪刀手
再想想你那些
在收藏夹或浮窗里的深度好文
马了就等于做了的健身视频
「想看」已经标记了几年
都还没看的电影
不少想着「以后可能用得上」
而放进收藏夹里的内容
其实只是换了个地方吃灰
在房价高昂的今天
不少人选择在赛博世界里
建起专属自己的虚拟仓库
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
搜刮着、囤积着
原来大家的本体都是仓鼠
有学者将这种
赛博养马场逐渐扩大的现象
称为「数字囤积」
(digital hoarding)
也称「电子囤积」
很多用户对自己数字内容的囤积量
可以说毫无概念
而随手囤积的习惯
像是游戏里 npc 的条件反射
同时,学者也将其视为一种
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
新型囤积行为障碍
对于严重患者来说
在互联网世界的过度囤积
甚至会导致压力和混乱
而为什么当代年轻人
这么热爱赛博囤积呢?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自然是一大助力
还有人将原因归咎为
错失恐惧症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这个概念由风险投资家兼作家
派崔克·麦金克斯
(Parick J. McGinnis)
于 2000 年初提出
FOMO 也称社群恐慌症
主要是指由于担心
由于自己的不在场
而错过讯息
所产生的不安
与持续性焦虑
患者总感到自己不在时
可能会有什么非常有意义的大事发生
所以每一条疑似重要的信息
每一个感觉重要的学习知识
都不想错过
同时,在赛博世界里
数字化的囤积成本实在是低
(毕竟不需要真正的房子)
也就导致收藏夹里的东西
越堆越多…
顺便来讲讲成本更高的
现实生活中的
「囤积症」
我们通常都以为「囤积症」
只是爱疯狂剁手买买买(过度获取)
但很多同学不知道的是
如果家里的东西堆太多扔不掉
其实也是个问题(不能丢弃)
在《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中
(DSM-5)
「囤积症」被确定为一种心理障碍
和有点脏乱差的懒人相比
一个合格的囤积症患者
还有下面这些表现:
1、有收集癖好
需要大量购买或者无法抛弃
在别人看来甚至是废物的东西
并且对这些东西有着
极端的情感依恋
2、居住的环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积
导致妨碍到空间原本的功能
但也不能把囤积
简单地等同于脏乱差哦
3、囤积行为
对正常生活形成压力或干扰
有研究发现
与强迫症患者和正常被试者相比
有囤积症的人
经历过更多的创伤性事件
囤积行为也常常和他们
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同时出现
很多热爱囤积的人
也常常有各种健康问题
包括身体残疾、肥胖症
抑郁症等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
老人比小孩的囤积更普遍
男性比女性的囤积更普遍
2018 年
央广网也曾有调查和交互分析发现
在双十一大家开启剁手模式时
男性用户囤货的比例(88.1%)
也略高于女性(84.8%)
但不同性别在囤积行为特征上
也有着不同的偏好
女性囤积者比男性囤积者
有更频繁的过度购买行为
但男性囤积者比女性囤积者
有更多的过度获取免费物品的行为
其实,除了后天的环境
一个人是否容易有囤积习惯
和遗传也有点儿关系
来康康你的报告叭!
顺便在评论区聊聊
你上一次「先马再看」
是什么时候?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给 36 加鸡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