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缺铜这个不假,但是缺子弹那点铜就属于搞笑了。1962年,中国铜产量就达到了2.84万吨,2024年更是达到了440万吨,国内铜矿石产量一直不算低。 那么,到底需要多少铜才能造子弹呢?

我们假设一发子弹需要5克铜,即使按照年产9亿发子弹——这可是按照世界大战的标准算的,二战总共才打了17亿发子弹!—— 一年也就消耗不到5000吨铜。这跟动辄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年产量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水龙头都用铜,子弹却不用,这确实有点滑稽。

问题不在于缺铜,而在于苏联的技术援助。苏联的子弹也不使用黄铜,他们发明了覆铜钢弹壳技术,既省钱又好用。 这技术其实是德国人在一战末期,因为缺铜想出来的。苏联学习了这个技术,用在了他们的AK系列步枪上。中国引进了一大批苏联的工业项目,其中就包括56式枪族和配套的覆铜钢子弹生产线。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掌握黄铜子弹的生产技术。

换子弹可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印度人敢这么玩儿。所以,我们一直沿用覆铜钢弹壳,这也没什么奇怪的。中美各自坚持自己的技术路线,本来也没什么。但塑料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一切。塑料弹壳轻便,中美都开始研究。 美国负责做PPT,我们负责出实物,最后中国还真把塑料子弹给搞出来了。

不过,目前塑料子弹的底火还是得用钢材,实用性还有待提高。那些说中国缺铜所以不用黄铜子弹的人,实在是想当然了。大口径火炮药筒以前一直用铜,对越自卫反击战消耗了5000万发子弹和106万发炮弹,炮弹的铜消耗量远大于子弹。 即使后来改用钢壳卷焊技术,也是为了省钱,而不是因为缺铜。 说到底,技术路线的选择,跟经济因素、生产工艺,以及历史传承都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