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2023年11月6日,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力股份)深交所IPO提交注册,并于2024年9月27日更新了注册稿,但此后再无新进展发布。

《笔尖网》注意到,此次IPO,通力股份计划募集资金10.2亿元,其中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该公司的四位高管的薪酬合计近2400万元。通力股份的业绩含金量不高,且其对单一客户依赖严重。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通力股份的发明专利数量垫底,且该公司的专利风险准备金引起交易所的关注。

四位高管薪酬合计近2400万元 还要2亿募资补流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通力股份计划募集资金10.2亿元,其中4.1亿元用于智能产品的精密制造技术改造升级项目,2.6亿元将用于总部技术创新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元用于电声产品的产能扩张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此次IPO,通力股份将用近两成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进行了大额现金分红。尽管在最近两年通力股份没有进行现金分红,但该公司在2021年一次性现金分红5.8亿元。此外,该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现金分红2.9亿元和1.2亿元。有业内人士质疑通力股份在IPO前进行“清仓式”现金分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现金分红大部分落入了通力股份的实控人和大股东的腰包中。招股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除实际控制人李东生先生外,通力股份存在其他直接或间接持股 5%以上的自然人,比如:该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宋永红先生直接持有公司0.86%的股权,同时作为通瑞智达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间接控制公司 7.25%的股权,合计控制公司8.11%的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巨额现金分红的同时,通力股份的董高监等高管们还拿着不菲的薪酬。从2021年至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份(以下简称报告期),该公司的薪酬总额分别为2054.71万元、2556.98万元、2763.42万元和605.41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77%、6.4%、4.91%和1.72%。

具体而言,通力股份的总经理、董事于广辉的薪酬为1288.94万元,副总经理、董事、其他核心人员宋永红的薪酬为559.31万元,财务负责人、董事任学农的薪酬为418.93万元,董事会秘书王晋的薪酬为130.15万元。这四位高管的薪酬均超过百万,合计为2397.3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通力股份给高管们的薪酬情况来看,该公司似乎并不缺钱。报告期内各期末,通力股份的货币资金分别为6.0亿元、5.1亿元、14亿元和14.7亿元,占当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13.77%、12.12%、33.5%和26.9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通力股份似乎并不缺钱。截至2024年6月30日,该公司手握14.6亿元,却又要募集资金10.2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且该公司的四位高管合计拿着近2400万元的薪酬。通力股份到底缺不缺钱?

业绩含金量不高 对单一客户依赖严重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通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75,389.93万元、1,003,120.12万元、888,761.29万元和493,479.92 万元,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8,455.04万元、37,189.94万元、51,238.04万元和32,714.49万元。可见,在报告期内,通力股份的营业收入出现过波动,而净利润在持续上涨。

但值得注意是,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业绩“含金量”似乎并不高。报告期各期末,通力股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0,294.32万元、229,817.65万元、190,513.28万元和267,555.87万元,占报告期各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9.11%、38.64%、32.61%和37.73%,占比相对较高。

此外,在通力股份的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余额的占比最高。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1.29%、54.55%、45.45%和45.09%,基本保持在5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应收账款余额的占比居高不下可以看出通力股份的业绩含金量并不高。报告期各期末,该公司的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8.73%、23.22%、21.70%和27.39%。对此,通力股份的解释是,2022 年末,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及占比较高,主要原因为第一大客户Harman 根据内部付款安排将本应于 2022 年 12 月支付的货款短暂推迟至 2023 年支付完毕。2024 年 6 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及占比较高,主要系公司第二季度实现收入金额较大,部分应收账款尚在信用期内未支付。

但值得注意的是,通力股份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也出现了相应增加,报告期内,分别为2414.21万元、3111.51万元、2385.74万元和2769.4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通力股份对Harman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30,790.65万元、399,137.05万元、406,072.75万元和235,147.12万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4.26%、40.39%、46.48%和48.35%。该公司对Samsung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5,497.32万元、93,010.74万元、69,144.48万元和34,067.72万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89%、9.41%、7.91%和7.00%。Harman于 2017 年被Samsung 收购,报告期内,两者合并计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426,287.97万元、492,147.79万元、475,217.24万元和269,214.84万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4.15%、49.80%、54.40%和55.35%。

值得注意的是,通力股份的收入集中程度越来越高。报告期内,通力股份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70.03%、74.38%、81.35%和84.02%。

随着收入集中度的持续上升,通力股份来自应收账款账款收不回的风险在持续增加。报告期内,通力股份来自Harman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35.03%、58.84%、54.36%和58.37%,同期来自Harman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额分别为320.05万元、685.28万元、524.35万元和789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拟上市公司对单一客户依赖严重是存在风险。一旦这些主要客户因市场竞争加剧、自身战略调整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而减少订单,拟上市公司的营收将遭受重创。未来,如果Harman或Samsung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抢占,或者它们调整了供应链策略,减少对通力股份的采购,通力股份可能面临产能过剩、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发明专利数量垫底 专利风险准备金引关注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通力股份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51,412.66万元、53,171.14万元、46,323.05万元和27,767.0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7%、5.3%、5.21%和5.6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力股份的研发费用率并不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4.8%、5.27%、5.18%和5.9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4年6月30日,通力股份拥有研发人员1515人,占同期员工总数的12.74%。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通力股份的发明专利明显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几乎处于垫底状态。截至2023年12月31日,通力股份共拥有80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3项,软件著作权177项。

通力股份在招股书中列举了四家其认可的同行可比业公司,分别为歌尔股份、华勤技术、佳禾智能、国光电器。

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歌尔股份取得的发明专利数量高达6809项;华勤技术则拥有专利2392项(含国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60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369项;佳禾智能拥有专利867项,其中发明专利94项;而国光电器截止2023年9月12日,拥有授权专利397项,其中发明专利122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通力股份仅有93项发明专利,其数量几乎在同行可比公司中垫底。作为一家成立20多年的公司,通力股份表示,公司一直将技术研发和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原动力,但远不及同行的这种发明专利数量能否支持其所谓的技术优势。

业内人士指出,发明专利数量最能直接体现一家企业研发实力的指标,如果拟IPO企业对外宣称具备行业技术的领先性和创新性,而发明专利数量却远低于同行,其是否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令人怀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通力股份自述为防范潜在专利纠纷和损失计提了专利风险准备金的事宜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报告期各期末,该公司的专利风险金余额为13,440.10万元、13,359.96万元、13,000.47万元及12,622.91万元。

通力股份要求发行人:(1)结合同行业公司均未计提专利风险准备金等因素,说明计提专利风险准备金的背景、必要性、合理性;各类专利风险准备金的计提及回拨标准、是否所有产品均计提了专利风险准备金、报告期内支出情况,包括支出金额、支出对象、所涉专利名称、产品名称及销售金额等。(2)说明发行人与客户或第三方之间是否存在关于知识产权付费使用相关约定、或未经他人允许使用其专利技术的情形;报告期内,发行人与客户或第三方之间是否存在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如有,说明具体情况及对生产经营的影响。(3)说明销售返利款会计处理方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报告期内销售返利款金额波动较大且最近一年及一期计提金额不断降低的原因;计提金额与销售收入的匹配性、计提充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