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财政大会,一年一次,开二天,今年是23-24日,昨天结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议的内容挺多,也刺激,但市场没反应,可能今年刺激的东西太多,有了刺激疲劳,加之每次刺激之后,市场没啥表现,也就在朋友圈没有掀起水花。

但明年如果你还是对股市有期盼,就要看看这次会议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值得看的,只有三条

第一条:提高财政赤字率。 建国以来, 中国赤字率常年保持在3%以下,只有在2016年才首次碰触欧盟所谓“3%的国际警戒线”

如美国,1984-2023 年这 40 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率年均值为3.8%,有 24 个年份超过3%。再如日本,1980-2024 年这 45 年里日本政府财政赤字率均值为 4.3%,有 33 个年份超过 3%。而发达经济体通过债务扩张稳增长是常见之举。比如欧盟,面对 20 世纪90 年代经济下行压力,欧盟 1995、1996 年财政赤字率分别达 7.2%、4.3%

所以,从3%到4%并不意外,如果这样,至少明年的增量资金在1.5万亿。

第二条:增加政府债券的规模:

主要是特殊国债,今年五月开始的超长期国债,一年的总规模在1万亿,明年可能增加到3万亿,也就是今年的二倍,增量资金二万亿,甚至比提高财政赤字带来的规模还要大,是明年的重点。

第三条:增加地方转移支付,增加地方财力:

在土地财政式微之下,地方政府日子不好过,收入抵不上支出,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有了现金流,就包装了30年业务打包获取银行贷款,如政府与城投公司管的路边停车场。山东某地甚至拍卖了30年的低空经营权,被叫停,还有就是最近常说的远洋捕捞问题,这些其实并不是合理的。因此,地方债需要清理、化债。

增加地方财力,具体可能会体现在消费税的下放上。

如果消费税下放,地方有动力推进地方消费,增加税收来源,而消费又恰恰是明年的政策重点,所以这一步可谓一石二鸟,即增加地方收入,同时有效刺激消费,可见明年消费会向上,消费相关主题的投资安全边际较高

在重要措词上,有一个值得关注:

“紧日子”三字消失了

之前的财政会议,少说有五次会议中,提到财政要紧日子,要过长期的紧日子。

2020:五是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作为长期方针政策。

2021: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

2022: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2023: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绩效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政策协同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监督。

受三重因素影响:疫情期间特殊开支、房地产收入大降、地方债清理。这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所以中央与地方经常说要“过紧日子”,就是因为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地方政府都要过紧日子,全社会气氛也会偏紧张。社会上总体不缺钱,三年来每年居民存款增加17万亿。但是投资收缩了,一些人说“只要不投资,怎么吃喝乱花钱都没事”。

所以这次会议中,紧日子,三个关键字,陡然消失。

怎么理解?

不提“过紧日子”了,而是2009以来首次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要发力。这是几年来首次出现根本性的政策变化,个人感觉方向清楚了,接下来会持续发力。可重点观察地方政府资金情况。

即从“紧”向“放”转身,所谓的放,就是前面提到三个要点,提高赤字率,增加国债规模,增加转移支付和消费税下放。

由紧向放的转变,是这次会议中最大的特色,也会对明年经济和股市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这些政策从宏观上,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释放更多的活水,即:

这有利于股市大盘

细节上:

在这些钱的流向,首先会向目前掐脖子项目,其次向高质量发展的,即新质生产力方向流动。

凡是钱流向的地方,均是鲜花与牛奶之地。钱流向哪个行业,股市就会涨哪个行业。钱都在银行,债券特大牛市。银行满手债券。工行持有国债几万亿。

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为中美博弈关键地

新能源、太阳能等,为新质生产力增长点;

上述领域多加关注,或放是这次财政会议事业的方向性意义。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避免失联

点个在看和赞吧你最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