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辛卯
金昌野菊花生长于山坡、草地、野生地带。
金昌地处我国西北,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因境内金川区、永昌县合称金昌而得市名,盛产镍被誉为“祖国的镍都”。永昌县有丝路明珠的别称,是人文历史璀璨之地。有古罗马军团的传说、明代的胡执礼为官廉洁清正,在历史上留下的足迹。从古至今,每个地方都有勤劳可爱的人民,每个地方都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出现。
金昌市融媒体中心编辑、作家于菊花就是近年来文学战线上的佼佼者。
我是一株野菊花,即使出生在荒野,也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曾在这个世界存在过。这是于菊花的话。
于菊花说自己是一株野菊花,生长在田野荒漠的野菊花,可能被风吹落,可能被风浇淋。然而我说,这株菊花那么顽强,那么坚韧,那么艳丽,那么芬芳。不是么?近些年,她先后出版的五部文学作品集《人在旅途》《穿过记忆的河》《与爱同行》《蝴蝶飞不过沧海》《萤火虫点亮夜的梦》,还有大批出现在报刊网络的小说、散文、诗歌呈现在你面前,你该怎么想?
于菊花出生在甘肃武威的一个农民家庭,5岁那年,母亲生下小妹,从此她就成了小妹的摇篮,不但要照看妹妹,还要喂鸡、喂猪、拾柴,做各种家务。农村人都有一个封建思想,觉得女孩是外来姓,养大了要嫁人,没几个家长让女儿上学。那时学校虽然离家不远,小菊花却没有上学的机会,不过渴望上学渴望学知识的她就利用打猪草的机会站在教室外面听,用小木棍在地上写。也许是女儿的执着精神感动了父母,父亲终于同意她去读书。有一天父亲从城里打工回来,带回10块钱为她交了学费,圆了小菊花的梦。从此,小菊花一心扑在学习上。冬天里,没有取暖的东西,两只小手冻得像小馒头,裂开一道道口子流出血,有时连笔都握不住。初中毕业,家里实在供应不起她上学了,她只得早早踏入社会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也就在这个时候她起了创作的念头,想把她的童年生活写出来,于是,她不断写些文章投到《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杂志上。但每次投稿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她失望了,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会不会成功?
过了好多年,在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后,她又拿起搁置已久的笔,开始她的网络之路。她发现网络这个平台,就把自己写的诗投过去,后来又把小说散文投过去,很快有了一批爱好文学的粉丝,被邀请下来到江山文学网,在那里施展了自己的才华,也有了小小名气。2015年出版了文集《人在旅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接着,又出版了散文集《穿过记忆的河》,小说集《与爱同行》《蝴蝶飞不过沧海》,诗歌集《萤火虫点亮夜的梦》。因缘际会,她进入了金昌日报社工作,从家庭走入社会,也拓宽了她的眼界和思路,写出的文学作品更有了厚重感。
于菊花的小说散文《土豆香里品生活》《唱给春天的歌》《蒲公英》《梦回故乡》等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那淡淡的笔墨书写平凡生活,浅浅的文字,歌颂人间真情。
于菊花文笔细腻,生动传神,文章写到喜悦处,让人禁不住哑然失笑;写到悲伤处,让人满眼含泪,感同身受。
也就在这时候,我们通过网络认识了。她把她的文集《人在旅途》寄给我,我看了后很是吃惊,想不到她能写出这样有深度的作品,不能不叫人敬佩。她和我一样都是生活在农村底层的人,平时没有多少话语权,借助于写作为底层农民的不平代言,对朴实农民良知的真诚维护,对邪恶腐败的愤懑,对美好生活希冀与向往,借助于艺术形式抒写胸臆,吐心中块垒。我们走的都是漫长遥远的文学之路。
于菊花邀请我去金昌旅游,我没去过祖国的大西北。这年六月,我走了一趟金昌。我们到了金昌公园、金水湖……圆了我走西北的梦。
临别时,菊花说:欢迎你再来。
我笑了,说:有你在,我会再来!
她笑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