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的是哀伤和忧郁,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爱和恨。
爱和恨是我们内心的基本冲突。爱与恨总是体现在同一个对象上的,这是心理体验的统一性所决定的。在精神分析中,我们判断一个人的心智是否成熟,就是要判断他内心对爱与恨的整合程度如何。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整合爱与恨的能力,体现了他的心智发展水平。反过来可以这么说,一个心智发展水平较低的人,他对于爱与恨的处理方式往往是分裂的。他倾向于把事物分为全好或者全坏,全爱或者全恨。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强烈的追求完美、理想化,他们的认知变得僵化、固执、刻板。因为他们只能接受事物的一个面向,不能接受事物的多个面向。比如,菜刀这个食物拥有两个面向,一个是它可以用来切菜,另一个是它很容易伤到自己或者伤到别人。如果你总是害怕被它伤到,那么你就无法用它来切菜了。
我们试着从三元关系理论来讨论爱与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处在一元关系当中,也就是他认为世界只有他自己。后来婴儿意识到这个世界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于是出现了二元关系。在二元关系中,婴儿可能意识到除了他之外还有很多人,或者只是意识到除了他自己还有一个人。这个时候,婴儿只会对他熟悉的人感到安全,对其他人则视为威胁。大一些的孩子,将意识到第三个人的存在,于是三元关系也就开始了。爱与恨的情感体验,出现在个体的二元关系当中。这个时候,婴儿意识到母亲的存在了。婴儿之所以能够意识到母亲的存在,是因为母亲对他的全能支持出现了失误。我们说失误这个词语是带有正向的、积极的含义的。
婴儿发现自己的焦虑不是一下子就被处理掉了,他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可能是五分钟,可能是十分钟。在等待的过程中,婴儿的全能自恋幻想被打破了。他意识到并不能够通过想象来消除内心的焦虑。他发现了一个能够消除自己焦虑的人存在,这就是他的母亲。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