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贝勃定律。
原本20块的外卖,免费配送。
当配送费突然变成5块的时候,你一定觉得没办法接受,但是当配送费从5块变成6块的时候,你的反应就小多了。
这是因为,当人第一次经历某种强烈的刺激后,情绪会波动很大;再受到类似的刺激时,情绪反应往往要小很多,因为第一次的刺激已经冲淡了第二次刺激的感受。
2、登门槛效应。
你:能借支笔给我用下吗?
学霸:哦,给。
你:打扰了,顺便问一下,这道题怎么解?
学霸:这个简单,这样...
想让别人答应你一个较为困难的请求,不妨先让他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后再告之真实请求。为使自己保有前后一致的印象,且帮人帮到底,他们答应帮忙的概率会更大。
3、吊桥效应。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的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电影里英雄救美后,美女都会爱上那个救她的英雄的原因。
所以,要想吸引一个人,约会的时候可以尽量选择那些刺激的游戏,或者看恐怖的电影。
4、沉没成本心理。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
它描述的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如时间、金钱和精力等。在决策过程中,沉没成本效应可能导致决策者因为过去的投入而继续坚持,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举几个例子:
去餐馆吃饭,食物并不好吃,但是觉得已经付过钱了不能浪费就还是勉强吃完;
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半小时发现是部烂片,却还硬着头皮看;
去热门景点旅行,到了一看人多景色差,依然会走完全程。

5、三明治效应。
把批评的内容夹在表扬之中,更能让人接受,而且对批评的印象更深刻。
比如:
今天这个汤真好喝!(表扬)
就是有点咸!(批评)
要是下次清淡点,我能喝三碗!(表扬)
6、聚光灯效应。
“聚光灯效应”又叫做“焦点效应”,指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
这类人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
比如说,上台演讲的时候嘴瓢了,自己就一直耿耿于怀,担心别人心里怎么想你,是不是在看你笑话。以至于,后面变得越来越害怕与窘迫。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事实上,除了你没有人会一直记得这件事。
7、鳄鱼效应。
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有点类似虎怒决蹯。
8、破窗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叫破窗效应,就是当一扇窗户打破了,就会有人来去破坏更多的窗户。这说明,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到:
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当地人的迷信。他们相信将塔里的砖放在自己家中,就可以起到遇事平安如意,逢凶化吉的作用。于是这个拿一块,那个拿一块,久而久之,雷峰塔就倒了。
正是因为有第一个人拿了,就有第二第三个人去拿。大家都想着,他都拿了,我干嘛不能拿,于是到最后大家都拿了,所以最后塔就倒了。这就是破窗效应的一个例子。
看到有帮助的文章,要随手标记一下。比如看到这篇回答,就随手点个赞,以后想看的时候,就不怕找不到啦~

9、野马效应。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它们依靠吸食动物的血生存,不管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就是拿这个“小家化”没办法,它们可以从容的吸饱再离开,而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死。
然而,动物学家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是自身的暴怒和狂奔。
这就是著名的“野马效应”,野马效应是指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的现象。
10、锚点效应。
把一个汉堡定价16块,包含这个汉堡在内的套餐定价为20块,这时你就不大可能会去选择汉堡,而是会选择套餐。这背后就有一个叫「锚点效应」的原理在。
汉堡的16块定价就是锚点,你一看到它,就把它作为参照点,而以它作为参照点,套餐20块当然很便宜。也就是说,人家给汉堡定价16块,也许就是为了让我们买套餐的。
11、安慰剂效应。
信则灵,不管这药有没有效果,只要能起到安慰心理的作用,人体的自愈力,就会让病情自然而然的好转。
12、飞轮效应。
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的时候需要很大的力气,当飞轮转得越来越快,到达某一个临界点的时候。这时候你不用再花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的转动。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做一件事很困难,但再坚持一下,过了临界点就会变得很轻松。这个临界点也可以理解成量变产生质变的发生点。
大火把水烧开后,只需要很小的火苗,水就可以一直保持沸腾的状态。

13、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每个人都是依靠各种技能在社会上生存的,而这些技能就是我们的木板,我们的发展取决于短板,应该时刻注意取长补短。
14、空船效应。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有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但是前面的船没有回应。见状这个人十分生气,开始破口大骂前方船上的人。
后来他发现撞上来的竟然是一架空船,于是刚刚怒气冲冲的人怒火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反映出其实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的情绪10%取决于这件事情,而90%取决于你的心态。
15、乌鸦定律。
面对问题时,一个人如果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一直抱怨,不改变自己的缺点,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自己,事情还会加速朝他抱怨的方向发展。
学会把“这件事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的怨念,转变成“这件事是为了教会我什么"。
16、拆屋效应。
商家:这件衣服200,你诚心要,算你180。
你:50,能拿我就拿了。
商家:50我本都回不了,那怎么行呢!你:(佯装要走)那就80,不能再多了!
商家:行吧行吧,就当亏本给你了。
当我们提出的要求别人很难接受时,我们不妨提出更难接受的,那么对方的底线也会不自觉地降低,更容易接受我们自己的心理预期,最后成功的概率也会更大。
逛百度逛累了,可以用手指点两下屏幕,不仅能锻炼手指灵活性,还能使百度等级蹭蹭向上涨哦

17、二八定律。
世界上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八定律,是由19世纪末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的。
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20%,而其余的80%都是次要的。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是接受80%的平庸,还是争取20%的成功,其实早就写在了我们的行为方式里。
18、杯子效应。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试着把自己的杯子放在对方的杯子较近的地方,如果对方不抗拒我们的进一步行为,不会和我们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就说明在对方心中,是对你有好感的。
好比在饭桌上,如果你将杯子靠近另一个人的杯子,对方下意识挪开自己的杯子,说明对方内心充满警惕,也可以说好感度不高。
19、潘多拉效应。
又称禁果效应,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在起作用。源于古希腊神话,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一个魔盒,释放出了人间所有邪恶一一贪婪、虚伪、诽谤、嫉妒、痛苦等。
潘多拉被宙斯赋予了一个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灾难和邪恶。被告诫不要打开盒子,但好奇心最终战胜了理智打开了盒子,释放了其中所有灾难,只剩下希望留在盒子底部。
故事象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
20、同质效应。
人天生就是自恋的,我们总是喜欢那些跟自己相似度很高的人,相似的人也更容易相互吸引。
我们喜欢自己,相当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了解自己,对自己很熟悉。所以我们会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或者是那些我们想象着可能和我们有某些共同特性的人,这样的人会让我们感觉到熟悉和安全。
所以,想要吸引一个人,请尽量多的展示你与对方的相似点,比如吃她爱吃的东西,听她喜欢的音乐,做她曾做过的事情,让对方感受到你懂他,你跟他是那么合拍,这样会更加吸引对方靠近你。

21、富兰克林效应。
富兰克林效应源自一段轶事:富兰克林想获得敌对政治团体的支持,于是巧妙地借阅了一位成员的罕见书籍,并在归还时附上了感谢信。这举动改变了成员的态度,最终使其成为富兰克林的坚定支持者。
富兰克林效应的本质是:
那些帮助过你一次的人,往往会再次帮助你;
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那就适当麻烦对方做一些小事。
22、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常常会相信那些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即使这些描述实际上非常模糊和普遍,人们仍会觉得它们反映了自己的个性。
比如说,“你有时候很外向,善于交际,但有时也会享受独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感觉好像在说自己呢?实际上,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但这其实是因为这种描述非常宽泛,适用于大多数人。
23、损失厌恶心理效应。
面对同一目标对象,失去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的快乐程度。比如说,与捡到一个女朋友相比,失去一个女朋友会让你痛不欲生,没有10瓶二锅头走不出来。
很多商家也利用消费者厌恶损失的原理,变相逼迫你下单,因为不买就觉得损失了。
“最后10份,售完即止”。
“10年前你错过了淘宝,5年前你错过了公众号,3年前你错过了抖音,现在你再错过xxx,等待你的是一辈子的平庸”。

24、滑梯效应。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拖延的问题吧,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解一下滑梯效应。
在一个滑梯里,只要你坐上滑梯并开始往下滑时,你就会发现,你只能一滑到底,就算你中间抓住扶手,也只会稍微减缓下滑的速度,但最后你还是会滑倒地上。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着不去做的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你开始五分钟,你就会继续做下去,因为人的心理上会趋于把事做完,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
25、强迫选择原则。
想让一个人顺从你,别给他多个选择,而是在一个选项里选。
比如周末想约妹子出去玩,不要问“周末有时间吗”,而要说,“周末去看电影还是游乐园?”
把选项限定在「出去玩」里面,而不是「要不要出去」,从而增加约会的成功率。
26、契可尼效应。
这是由心理学家契可尼发现的,指人们对未完成的‘事情会比对已经完成的事情更加印象深刻。就是那句经典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也就是在看到这里时,你心里想着的那个人。
27、鸡尾酒会效应。
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比如酒会,我们的大脑会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判断,选择性地倾听重要的声音,而忽略不重要的声音。所以当有人喊我们名字的时候,我们总能立刻注意到。与人交谈时,特别是两个人在约会中,经常喊对方的名字或昵称,这会让对方更加喜欢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