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农求学工作18年
阿里·肖卡特
已将广州视作第二故乡
2020年至今
这位巴基斯坦籍的“洋”教授
带领团队扎根潮州市凤凰镇开展科研
研发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成为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
近日获人民日报、南方日报、
南方+、GDToday
等媒体专版专题报道
《南方日报》12月23日A07版专版报道
扫描二维码阅读南方+报道
GD Today12月24日报道
18年间
他见证了中国乡村的飞速发展
在埋首茶园的同时
也种下了自己的中国情结
这个故事
要从茶香四溢中开始
点击上方视频,近距离感受!
煮水、净杯、洗茶、冲泡……热气升腾飘渺间,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这道行云流水的工夫茶,并非出自潮汕“家己人”之手,而是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巴基斯坦籍副教授阿里·肖卡特。
从2020年至今,阿里·肖卡特和团队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珍稀古茶树修复复壮项目,茶农对他们团队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面的离不开,他也成为了当地居民口中的茶树“洋医生”。
阿里·肖卡特在实验室做实验
2006年,阿里·肖卡特来华留学,毕业后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留在中国工作。他多次到访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地的村庄,考察和开展农业项目。
“第一次去阳江,一半高速一半国道,走了6个多小时。3年前沈海高速扩建到双向八车道,感觉都可以起降飞机了!去阳江只要2小时。”阿里·肖卡特时常感叹,广东农村的变化一日千里。
从不理解到离不开
10月23日,阿里·肖卡特和团队驱车400多公里,到潮州市凤凰镇茶农柯云英家的茶园回访,一下车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
茶香四溢,浅斟细品,促膝倾谈,意犹未尽……天色渐暗,柯云英特意在亲戚家的一个农庄里安排了晚餐。
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是中国乌龙茶之乡,这里出产的凤凰单丛茶,因独特香气和口感享誉中外,被称为“茶中香水”。凤凰镇也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110个典型镇之一。
阿里·肖卡特和团队刚来到凤凰镇时,可谓“出师不利”。“主要是茶农对我们不信任,后面我们每个月都来,两三年后他们看到了效果,越来越多人开始相信我们。”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团队负责人王兴民说。
时间回到2018年底,凤凰镇的茶农们发现,自家的茶树枝条莫名其妙开始干枯,甚至整棵树枯死,慢慢四周的树也出现类似情况,试了打药等方法都没用,只能干着急。
王兴民和阿里·肖卡特等人来到茶园仔细查看后,怀疑是真菌感染。但植物致病性真菌千千万,要找出“元凶”并不容易。
阿里·肖卡特和团队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茶园考察
于是,阿里·肖卡特和团队不断往返广州和潮州,把生病的茶树带回实验室,对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过两年多的不断试验,他们最终确定是棺孢腔菌属和节孢菌属复合作用的新型病害,并将这种病命名为“枝肿病”,随即开始了系列防治技术的研发。
面对不少茶农不了解、不理解、不信任,团队成员先找年轻的茶农沟通,小范围尝试他们的防治方法。其他茶农看到效果后,开始主动找到他们。
23日当天,69岁的林少辉阿伯听说广州的专家们又来了,立马赶到自己的茶园,希望茶树医生们“救救这些茶树”。阿里·肖卡特对他做了耐心细致的指导。
69岁的林少辉阿伯看到枯萎的茶树枝很是心疼
从一无所知到中国通
2006年,阿里·肖卡特刚来华留学时“一脸茫然”,现在已经是在穗巴基斯坦籍人士里著名的中国通,会熟练使用微信和打车软件。他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华南农业大学的风光照。
18年前,阿里·肖卡特26岁,从巴基斯坦最大的农业大学费萨拉巴德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毕业,拿到硕士的他还想继续读博,当时面临着中国、法国和巴基斯坦几个选择。
“我们几个比较好的同学约好一起读博,都考上了中国的奖学金,于是就打算来中国。”阿里·肖卡特表示,一开始家人朋友大都反对他的选择。他的家乡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也是经济人口第一大省旁遮普省的首府,拥有巴基斯坦顶级教育资源。
“当年很多人对中国不了解,我也没听说过广州,但我们联系上了一个在广州留学的校友,他说‘这里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都很好,你们拿到了offer(指录取通知)就过来’,于是我们就来了。”阿里·肖卡特向记者回忆。
阿里·肖卡特的博士生导师是华南农业大学著名昆虫学家、生物防治专家任顺祥教授。有人和他说导师很严厉,他一度想换导师。“相处下来才发现,任老师只是对工作严谨,对学生很关照。”阿里·肖卡特说。
阿里·肖卡特把这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了下来,带给了他的学生。只要外出,他总是穿着衬衣,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大都颇为严肃。
阿里·肖卡特指导学生做实验
李小铭是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生,她开始接触导师阿里·肖卡特时,也觉得老师非常严厉,“但慢慢发现,老师外表严厉可能是因为文化背景不同,他严谨、负责,表达方式更为直接。”
阿里·肖卡特对学生很关心,“换季时会提醒我们注意风寒感冒,不要太劳累。”李小铭说,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找到老师,他都会尽其所能提供帮助。
书面沟通时,学生们基本是用英语和阿里·肖卡特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外国文献;而日常对话,大家都和阿里·肖卡特说普通话。
“阿里老师的中文说得很好,甚至有点北方口音。”在学生们看来,“阿里老师”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也热爱中国文化,关心乡村发展。
从离开乡村到扎根乡村
阿里·肖卡特到中国读博士之后的第一次出差,就是和老师一起去阳江乡村,查看一种小众柑橘品种,“一行人坐着面包车,中午12点从学校出发,天都黑了才到阳江。”这两年再去阳江时,他对扩建后双向八车道的沈海高速赞叹不已。
在他看来,过去10多年,中国农业农村不少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越来越漂亮,道路越来越完善,产业快速发展,农村持续焕发新活力。”
“印象最深的是,我去了那么多省份,不管多陡的山区,只要有人住的地方,都修了柏油路,通了水电。”令阿里·肖卡特印象深刻的是,之前很多人不愿意留在乡村,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回流乡村,“这一方面和中国重视乡村人才培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政府持续推动专业人员服务乡村也高度相关。”
《人民日报》9月29日03版要闻报道
今年9月,广东印发了《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助力“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广东计划新增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2225名以上,精准对接县域粮食主产区、优势特色产业区覆盖的第二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构建“农业科技特派员对接乡村需求、轻骑兵和乡土专家小分队组团服务”的“1+N”联动服务模式。
阿里·肖卡特所在团队成员王兴民和桑文老师,正是第二批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他们都是从乡村走出,如今又扎根乡村,工作与乡村振兴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在阿里·肖卡特看来,“中国政府鼓励经济发达地区专业人才服务乡村,为农村提供产业急需的管理经验和产业关键技术,可以帮助农村实现快速发展。”
王兴民在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察看古茶树生长状况
除了枝肿病的防治外,阿里·肖卡特和团队成员还在凤凰镇持续开展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珍稀古茶树修复复壮工作。针对茶树病虫害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他们在当地大力推广太阳能茶树害虫专用杀虫灯等防控新技术,促进茶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地近60棵濒危古茶树,在他们的努力修复下也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广东乡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他们找到了病虫害防治方法,挽回了茶农损失,也避免了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潮州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李桂斌表示,他们的研究填补了一些国内的技术空白,茶树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也成为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
从异乡到第二故乡
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工作18年,中国通阿里·肖卡特在国际合作中起到“桥梁”作用。学院里的国际合作项目,不少都由他出面进行沟通对接。
在阿里·肖卡特推动下,2017年11月,经双方协商,华南农业大学与巴基斯坦萨果达大学联合组建了“中巴柑橘病虫害综合治理联合研究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中心的成立,促进了中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交流,促进了学校先进的农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理念、技术在国际上推广应用,巩固和深化了中巴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2021年11月,广州市与阿里·肖卡特的家乡拉合尔市结为国际友好合作交流城市,这一消息令他颇为振奋。广州至拉合尔直飞航线正式开通,让他回家的航程缩短到了6个小时,这也是中国民航开通的首条广州直飞巴基斯坦的航线。
去年12月,阿里·肖卡特拿到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他惊喜地发现,证件背面印着万里长城图案,“跟班上中国学生的身份证看起来很像!”
有时候,阿里·肖卡特觉得自己也像茶一样,在不同的地方成长和发挥作用。在华18年,从求学到工作,广州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在他看来,自己在广州完成了又一次成人礼。
茶园里
阿里·肖卡特的故事还在继续
期待未来有更多成果
在服务“百千万”中绽放
跳转南方+报道
▲ 十大新闻,邀你投票!
▲ 放假!不调休!
▲ “谢谢你们,给我勇敢尝试的底气!”
来源 | 人民日报 南方日报 南方+(策划:黄灿,统筹:罗彦军、曹斯、胡念飞、王海军,采写:南方+记者 贺达源、杨琼、伍青,拍摄:南方+记者 董天健,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海报:谭唯,运营:尤立川)
微信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张韫婕
初审 | 费思迎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点赞↓ 分享↓ 在看↓
茶香弥漫华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