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任命的山东防卫司令韩复榘竟不战而逃,日寇遂占领山东,并在此地施行惨无人道的践踏。
彼时,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引领抗日武装奋勇抗争。
到抗日战争结束的时候,黎玉已经担任山东军区副政委、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等职位。
罗荣桓于山东地区亦有颇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过,其进入山东的时间实际上较黎玉稍晚。
因此黎玉对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黎玉 左二
可对于山东地区的共产主义发展有着重大贡献的黎玉,却在建国以后变得名声不显。
这一切都与两个人离不开关系,黎玉也在回忆录写道:“此人诬我!”
那么,这两人是谁?当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在山东地区工作
抗日战争后期,黎玉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于山东地区的组织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解放战争爆发以后,中央对山东地区的军事和政治工作作出了新的安排。
那便是新四军北移前往山东,并且把山东分局改组为中共中央华东局。
其中主要的领导职位变动为:饶漱石出任华东局总书记,黎玉担纲副书记之职。
饶漱石到山东工作了没多长时间,中央就让他去北平参加军调工作,然后又去了东北,一直到1947年才再次回到山东。
饶漱石离开以后,中央一系列的工作安排都被黎玉承担了下来。
黎玉
其中就包括很重要的土改工作,这是我党团结民众,改善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饶漱石在工作过程中比较强势,一向有着一言堂的行事风格。
而这一点明显是违反民主集中制这项原则的,因此饶漱石和黎玉之间就存在一定冲突。
饶漱石 左二
饶漱石返回山东之时,惊觉黎玉于华东局影响力颇巨,已然严重威胁到自身地位。
于是便与康生一道,对黎玉的工作成绩展开批判。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罪名,就是黎玉在土改工作中存在富农路线,饶漱石认为这违背了土改政策中的指示精神。
右二饶漱石
这件事的根源,能够追溯到1946年中央制定的《五四指示》。
当时解放战争刚刚爆发,农民群体中除了贫农以外,富农也是团结的一部分。
于是,中央下达指示,规定将减租减息政策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以此让农民获取生存与生产的权利。
在其中对于富农的土地财产有着明确的划分,那就是一般情况下是不动富农土地的,并且对中小地主的生活也给予相当照顾。
这份指示文件作用巨大,于极短时间内凝聚众多民众投身革命。
无论是踊跃参军,还是在后方为战争提供物资供应,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黎玉于工作之际明确领会中央意图,故而未推行“一刀切”政策,对富农予以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而这就成为了康生和饶漱石对黎玉发难的关键所在,饶漱石于1947年回到山东以后,根据黎玉当时的回忆。
康生 右
二、受到指责
饶漱石和康生在抵达山东的时候,并不是不知道中央有关土改的指示精神。
并且康生是后于饶漱石到山东的,在延安还参加了中央有关《五四指示》的相关起草工作。
但就是如此熟悉其中内情的两个人,在抵达山东以后,对着一众干部公开反对其中的指示。
并将问题的矛头逐渐对准了山东地区的土改工作,认为山东的党组织中存在“富农党”。
而这个“富农党”的头头就是黎玉,有关这一点,也涉及到黎玉的出身成分,黎玉出生于1906年的山西崞县。
黎玉的父亲通过起早贪黑的干活,在当地有着七八十亩土地,因此上黎玉属于富农出身,不同于大部分赤贫同志。
有着这份优渥的家境做保证,黎玉小的时候得以接受教育。
后来,五卅运动爆发。黎玉与同学们一道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最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且在21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中共崞县支部书记,后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黎玉因此被捕入狱,经过营救后出狱。
黎玉的父亲害怕这个唯一的儿子因为革命掉了脑袋,就让他去学着做生意,将来安生过日子。
但已经参加革命工作的黎玉对此表示拒绝,最后前往北平去上大学。
到达北平之后,黎玉继续进行革命工作,先后担任过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和唐山市委书记等职务。
在此过程号召工人罢工,团结人民,这些工作成绩都受到过毛主席的表扬。
1936年的时候,北方局派遣黎玉到山东担任省委书记,从此之后,黎玉就在这片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到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成为了党在山东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然而也就是这些经历,让饶漱石认为黎玉在山东的影响力根深蒂固,严重危及自己的身份,串通康生对黎玉的土改工作进行诬陷。
虽然当时在组织内部出身富农,甚至于地主家庭的同志不在少数,但在饶漱石的指责下,黎玉还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徐向前、朱瑞与黎玉人等合影
面对会议上指名道姓的批评,黎玉选择了默默忍受这些,事后黎玉和他培训提拔的一批干部都遭到了处理。
三、最终恢复名誉
对于当时的处境,黎玉身边的许多人都觉得他不必屈从于饶漱石和康生的指责。
因为在土改过程中,黎玉完全就是按照中央指示进行的,可以据理力争。
但黎玉却拒绝了这些建议,也是一直到很多年以后,黎玉才讲明了自己当时的想法。
那就是当时山东的解放战争正值危急时刻,国民党大军即将大举进攻。
如果在这个时候,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组织内部出现分歧和对立关系,就会导致战争的最终失败。
为了革命的成功,自己做出牺牲是理所应当的。
其次就是黎玉觉得自己当时兼管党政工作中的财政、军事等多项工作,从职位的高低上来说,也应该服从于饶漱石的一些命令,保持领导班子的稳定性。
而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交际,黎玉感受到饶漱石和康生是根本不会和自己讲道理的。
黎玉晚年与夫人
如果当时公开反抗,造成的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有关饶漱石的个人性格,黎玉曾经回忆过一件事,那就是饶漱石作为华东解放区最主要的领导,首先就不具备政治上的敏感和胸怀。
在刚返回山东的时候,饶漱石一下车,连任何的调查工作都没有展开,就直接说山东地区的气味不对,自己来到这里就像是进入茅房一样臭气冲天。
饶漱石
这样的言语让当时前来迎接的干部们无言以对,想不明白一个领导,为何能将话说得如此直白。
而根据当时的很多史料记载,饶漱石是极不好相处的,与搭档的许多领导都有过冲突。
至于康生本人,黎玉的评价要更为直接,那就是这个人善施阴谋诡计,是个心术不正的人。
黎玉的格局让人敬佩,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他蒙受的不白之冤让一位有能力的同志被降职。
在饶漱石对黎玉的批评中,特别提到了黎玉因为在山东工作时间过长,导致山头主义严重,已经将自己领导的地区变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黎玉与夫人
山头主义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帽子,黎玉背负着这个罪名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同党龄的同志成为元帅、大将,在中央担任重要工作以后。
黎玉刚开始只是被调任到了上海市委秘书长的职位上,后续在上海工作,也是市政建设委员主任、市委劳动工资处处长这些职位。
黎玉 中
最后黎玉在动荡年代遭人算计,好不容易恢复工作,没几年时间就病逝在了北京,终年八十岁。
1986年是黎玉生命的最后一年,在人生的最后关头,中央指示山东省委,为当年的错误结论进行平反,恢复了黎玉的清白身份。
黎玉从未在解放战争的土改工作中犯有错误,这也算是这位革命功勋离开人世前的一大安慰。
参考资料:
1、黎玉:一位老共产党人的坚守——《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2、黎玉:战火中走出的老兵——《世纪风采》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3、简评中共华东局1947年寿塔寺会议——《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年第2期20-23,共4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