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曾是八路军115师的代师长,许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立下赫赫战功。
可是他始终没能从“代师长”转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战友黎玉的一句话揭开了事情的真相。
陈光1905年生于湖南宜章,没有读完小学就辍学了。1927年加入我党,开始革命生涯。他从湘南跟着朱老总起义开始,上井冈山,走长征。
一路走来,以出色的军事能力和勇猛无畏的风格累建奇功,得到了极大的升迁。不过也正是这种勇猛无畏的风格,为他后来的生涯埋下了隐患。
1935年,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陈光临危受命,率红2师4团冒雨在泥泞不堪的小道上,以一天一夜240里的速度向泸定桥快速行军,成功夺取泸定桥,为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同年8月,红军走出草地,来到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通道腊子口。腊子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敌军又非常顽抗。
陈光经过侦察发现,腊子口左边的峭壁可以绕到敌后后面,配合正面进攻。于是陈光分兵进击,用奇兵取得奇效,成功拿下腊子口。又一次打开了北上通道。
就是这样一次次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陈光以他勇猛无畏的战斗风格给红军做急先锋,打开北上的道路,立下赫赫战功。
抗战时期,陈光任115师343旅旅长,在平型关,他率部伏击日军,歼灭板垣师团1000多人,这是全面抗战后第一个大胜利。然后,他又在广阳伏击战击毙1000多日军,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当时是联合抗日,八路军的驻地在山西阎锡山的地盘上。两军互相配合,互不侵犯打扰。
可是就在1938年初的时候,有一次115师师长林总,穿着缴获来的日军军官大衣,骑在高头大马上,经过阎锡山的防区。结果被阎锡山的部队以为是日军,打了冷枪。最后林总因伤被送去苏联治疗。这种情况下,陈光被任命为115师代师长。
这个职位也成了他军事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1938年底,因为战争形势需要,陈光作为115师代师长,率部被派往山东发展根据地。
在山东战场上,尽管勇猛的军事风格是陈光的优势,但他的军事短板也逐渐显现出来,他喜欢硬碰硬的打法。
每次战斗他都习惯通过正面冲锋来解决问题。这种风格对于基层官兵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但是对于陈光这种高级指挥员却是大忌。他的风格和林总谨慎的风格正好相反,这种方式常常带来不必要的伤亡。
此时,作为山东本地武装的重要负责人黎玉,对陈光的作战方式表示了不满。黎玉直言不讳地指出:“陈光不讲战术,经常死打硬拼。”
黎玉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他是经过许多次共同的战斗,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这样说的。比如在甲子山战斗中,陈光为了消灭叛军孙焕彩,命令部队强攻,结果部队伤亡惨重。
在陆房战斗中,陈光更是亲自上阵战斗,6个多小时离开指挥部,跑到2营去前线指挥。导致无人全面指挥,尽管部队突围成功,但伤亡率却奇高。
结果,陈光过于强调勇猛,忽视战术运用的风格,在115师内部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陈光的性格刚烈倔强,不太容易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当时他是山东的一把手,黎玉和罗荣桓等人辅助。针对他的莽撞战术,黎玉和罗荣桓等人许多次向他提出意见,但陈光却听不进去,仍然坚持自己的打法,他认为只有硬碰硬才能取得胜利。
结果,在后面的几次重要战斗中都没有打好,他逐渐失去了部队从上到下的信任和支持。
再后来,中央命令由罗荣桓继续在山东的发展。陈光被调回了延安,离开了115师代师长的位置,失去了转正的机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