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成就。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建筑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建筑企业却面临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且国有建筑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多,这些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虽然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在面对当今多元化、复杂化的风险因素时,其风险管理体系的效用仍显不足。因此,如何优化国有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帮助国有建筑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助力国有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成为国有建筑企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国有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潜在风险的识别不够全面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国有建筑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潜在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包括了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财务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等,而这些风险因素的出现大都是因为国有建筑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有些是客观不可避免的,有些是主观行为带来的,如建筑行业市场需求的波动,建筑技术的更新与迭代,国家,地区或行业政策与法规的调整,国有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财务状况等。
而由于国有建筑企业的项目规模往往较大,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众多,项目周期也较长,进而导致了国有建筑企业各类经营与发展风险的来源多样化及风险种类的多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有建筑企业全面识别潜在风险的难度。
当前很多国有建筑企业在对风险进行识别时,普遍关注如市场需求变动,相关政策变动等这些显而易见的风险,而对于一些隐蔽性较高,发生概率较低的技术更新风险、社会责任风险等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
▌2.风险评估与分析方式不科学
风险评估与分析指的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掌握的企业风险统计数据或文本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估算和衡量各类风险的强度,为企业风控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在风险评估与分析方面,国有建筑企业表现出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健全,风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充分,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应用不足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首先,许多国有建筑企业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框架和方法,国有建筑企业在对风险评估时常常依赖于以往的经验和直觉,缺乏标准化和系统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
其次,国有建筑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尤其是历史业务、管理等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不够深入。
第三,现代风险评估方法如定量分析法、场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等在国有建筑企业风险评估与分析中的应用还不够普遍。国有建筑企业往往依赖于传统的定性评估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忽视了定量评估技术在风险评估中的科学性应用。
最后,即使国有建筑企业进行了风险评估,但评估结果并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和应用,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和风险应对措施。
▌3.风险的控制应对机制不健全
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国有建筑企业即使能识别出风险并进行相关的评估,但在制定和实施具体应对措施时,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最常见的现象是应对措施的单一性和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很多国有建筑企业在应对市场波动、政策变动等外部风险时,往往依赖传统的成本控制、资源投入等手段,而没有深入分析市场环境,缺乏科学的市场预测和调研。这样一来,国有建筑企业的应对措施显得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取得良好效果。
此外,风险控制的组织与制度建设滞后,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国有建筑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管理职能往往被分散在不同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和指挥。这样的组织架构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风险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风险控制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同时,国有建筑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也相对滞后,许多制度流于形式,执行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闭环。
▌4.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不足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有建筑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管理机制,对于当前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显得尤为不足。
国有建筑企业大都缺乏对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也未能建立起高效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这也是国有建筑企业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的重要短板。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缺乏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就会影响国有建筑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判断,国有建筑企业就不能及时地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业务策略、财务策略、人才策略、技术更新等方面的调整,进而影响到国有建筑企业在市场上的业务占有率和竞争力。
同时由于国有建筑企业内部决策流程复杂、层级多,导致决策效率较为低下。在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决策的滞后就意味着失去市场先机。此外,组织与管理机制的僵化也制约了国有建筑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国有建筑企业传统的,僵化的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5.缺乏系统化的内控管理机制
国有建筑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特别是缺乏系统化的内控管理机制。
首先,内控体系的建设不完善是国有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一些国有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内控体系的构建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内控体系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等多个环节,然而,许多国有建筑企业在这些环节上存在明显的短板,未能形成一个闭环的内控管理体系。
其次,国有建筑企业高层和员工普遍对内控管理缺乏深刻地认识和重视,认为内控只是管理的一部分,更有甚者认为内控是企业管理的负担,而未能将其视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这种意识上的不足,导致国有建筑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忽视内控的重要作用,导致内控工作难以发挥实效。
最后,许多国有建筑企业缺乏定期的内控评估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中的问题和不足。即使发现问题,也缺乏有效的整改措施和跟踪机制,导致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难以实现内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国有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
▌1.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是国有建筑企业完善自身风险管控体系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应定期开展风险识别工作,确保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及时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初期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预测,还涵盖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实时监测和反馈机制的建立。
通过系统性的风险识别,国有建筑企业能够建立一个详尽的风险数据库,将以往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风险类型、发生原因、应对措施和最终结果记录在案,为后续相关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宝贵的参考和预警。
其次在全面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国有建筑企业所面临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潜在的影响程度,这类方法包括概率风险分析模型、数值评估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定性分析方法则为国有建筑企业风险评估与分析提供更为丰富专业的经验和判断,这类方法包括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访谈法、观察法等。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为国有建筑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各类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指导国有建筑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最后,国有建筑企业需要明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反馈机制,构建系统科学合理的风险管控体系机制。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跨部门交流协作
优化国有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加强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国有建筑企业跨部门交流与协作。
第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国有建筑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管理流程和业务规范运行的基础。健全完善的国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清晰的法人治理体系、明确的部门职责和权限、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等。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于内控管理体系的执行和监督反馈力度,标准化和规范化地执行国有建筑企业经营规程,保障国有建筑企业在合法合规等的基础上稳健运行,减少国有建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第二,国有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某个单一部门或者某一个单一个人的职责,而是需要企业全员协同参与的整体性管理行为,因而国有建筑企业需要强化企业内部跨部门沟通交流与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风险识别、风险诊断评估交流等会议,相互总结分享风险管理经验,形成国有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文化与氛围,避免因信息孤岛或部门壁垒导致的风险盲区。
第三,提高国有建筑企业全员风险管理能力是确保国有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专业保障。国有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持续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流程程序,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等风险管理专业培训和教育,使国有建筑企业全员熟悉企业的风险管理规程,掌握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全面提升国有建筑企业人员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国有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极大地增强国有建筑企业对风险的实时监控和分析能力。国有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起数据化、信息化的智能风险管理系统。国有建筑企业通过这个智能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处理和分析海量的有关国有建筑企业经营和发展相关的业务、管理、市场、政策等数据,为国有建筑企业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预测国有建筑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事件且自动分析和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从而为国有建筑企业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智能风险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国有建筑企业经营和发展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还能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有效降低风险对国有建筑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影响。
其次,国有建筑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的相关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进而发现某些风险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概率较高,从而可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国有建筑企业通过对经营执行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快速做出响应决策。此外,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国有建筑企业进行绩效评估,找出国有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而不断优化国有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流程,提升其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
▌4.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力
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力是现代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企业在动态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重要策略。
首先,国有建筑企业应制定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包括风险识别、应对措施、责任分配和资源配置等关键内容。风险应急预案应根据国有建筑企业特点,针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市场波动等,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其次,国有建筑企业应加强对政策、市场、技术等外部环境的监测和分析,建立一套系统的外部环境监测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监测团队,定期收集和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例如,在政策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动向,及时了解和解读相关政策对国有建筑企业经营的影响;在市场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应跟踪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动态,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在技术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应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最后需要不断强化国有建筑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和适应能力。一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扁平化的管理减少层级,通过跨部门协作机制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进而实现国有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国有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灵活的项目管理方法,优化供应链管理等实现国有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国有建筑企业业务流程的坑风险能力和适应性。
结语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背景下,国有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管理挑战日益突出。
优化国有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多个方面入手,结合现代技术手段,构建动态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以提高国有建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国有建筑企业的稳健高质量发展。
益企联科技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为施工企业排忧解难,欢迎您选择益企联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官网:https://www.17elian.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