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2024年,《资产洞见》在此梳理一年来不良资产领域有影响的大事,以“十大”方式呈现。一隅之选,不一定准确,只望能聊补记忆、回味这一年的风云流变。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发布
2024年11月11日,不良资产行业迎来重磅文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堪称年度行业头条。
《管理办法》给了不良资产业务以明确与专业的解释,以合规性、审慎性、公开性、合理性四原则要求,推进相关企业经营的专业化、规范化。由此,不良资产相关企业有章可循,便于规范经营;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便于监管、裁定。
有关负责人以答记者问方式表示,《管理办法》旨在“围绕化解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风险等方面发挥专业特长,有效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可以看出,不良资产行业不仅得到高度重视,且在未来经济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2.地方债迎来强力化债
2024年地方债化债走入深水。
按照2018年至2028年的“10年化债计划”,至2024年已计划过半。2027年6月末,所有城投企业都将退出地方融资平台名单,即隐性债务清零。未来3年,将进入化解隐性债务的收尾阶段。
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连续5年增加总计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不必提前偿还。
预计以上措施实施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
此外,2025年,中央财政将通过增加普通国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额度以及提高赤字率,来支持地方化债和稳增长。普通国债发行额度约为4.14万亿~4.73万亿元,特别国债发行额度为2万亿元。
3.重整股市,并购风起
2024年上半年,某创投人一句“一级市场死了”,引发市场化资本对股市IPO收紧后创投现状的喟叹。与之相比,国资系、政府系背景资金,包括地方政府、央企、地方引导基金等,出手力道越来越强。这正是2024年调控、重塑股市所带来的新变化。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其目标是以强监管推动A股市场的高质量转型。
到了9月政治局会议,又有多项政策举措出台,如创设新型货币工具、促进并购重组、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给A股市场的良性方向定下基调。
股市的重塑,包含多重经济意义,而不适应企业的退市,则带来大把重整机会。在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背景下,以上市公司为目标的并购,在2024年初启,未来一年必将是市场热点。
4.房地产企业突围渡劫
按照官方观察及市场实际表现,2024年10月之后,房地产市场正在完成筑底。而2024年的房企,也在困境中使尽浑身解数突围。
比如,华夏幸福推出名为“置换带”的化债方式,将政府支持、资产项目盘活、新资金注入等与化债合而为一,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与之相比,融创的一举一动因舆论过度消费,演变为各种夸张的解读。其背后包含着对房地产走向、房地产脱困模式、融创及融创项目未来的各种关切。当融创成立而今资本,进军不良资产市场,各方也都纷纷热读,关注度甚至超越了融创辛辛苦苦达成的债务重组。
金科则是在破产重组中突围。按照重整计划,重整后的金科将获得超33亿元的流动资金注入。其主要业务将布局“投资管理、开发服务、运营管理、特殊资产”四大板块。通过投资经营特殊资产、运营开发中高端住宅、做精做强不动产服务、创新发展产业机会,实施“汰旧、取新、强链补链”转型路径,由此实现新的增长曲线。
5.银行与消金公司疯狂甩包
按照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前3季度在银登挂牌不良资产为1627.1亿元,与去年同期800亿元相比,翻了一倍还多。第4季度是不良资产挂牌高峰,所以,2024年的最终数字,增长应会更高。
2024年前3季度,银登中心挂牌的不良资产四大来源——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交777.5亿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成交169.8亿元,消费金融公司成交164.5亿元,城市商业银行成交130.1亿元。银行、消金甩卖不良资产包成为一道风景,大包、急售、低折扣、攀升幅度大等均有体现。
大包——
如渤海银行,7月22日公告拟转让不良资产,本息合计289.65亿元,转让价不低于176.72亿元,按本息计算6.1折。
急售——
如广州农商行,11月13日批准出售总债权资产145.92亿元,转让价100亿元,按本息计算6.9折。值得注意的是,该资产包内3年以上逾期0元;逾期1年以上14.23亿元,占比12%;逾期90天以上38.41亿元,占比32.38%;55%是逾期90天以内的。
低折扣——
如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12月3日挂牌转让不良贷款本息金额71.71亿元,起拍价为1.51亿元,折扣率仅为0.2折。
攀升幅度大——
如中银消费。截止2024年12月,中银消费在银登中心挂牌转让不良资产累计金额超过70亿元,涉及83个个贷资产包,未偿本息124.39亿元,而2023年,中银消费金融仅在银登挂牌4单不良资产项目,涉及逾期本息约6.41亿元。
6.三大AMC并入中投进行时
2024年新年伊始,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便下调中国四大AMC评级(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华融、中国长城)。惠誉的两个基本支撑点,一为四大AMC的收益大幅下滑,二为判断政府对AMC的支持力度不足。四大AMC经营业绩下滑是事实,调侃“四大”“把自己都做成不良资产了”的梗也有。但是,以目前“四大”的模式与职责,在经济下行周期出现收益下滑是很正常的,同时,其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并未减轻。“四大”需要面对效率减弱的问题,这同很多国企、央企的情况一样,有其诞生、发展的具体历史背景。值得注意的是,与惠誉评级并行的另一个声音,正是中国信达、中国东方和中国长城并至中投公司,以合并促增效。最近的消息是,中投公司对三家AMC的股权划转前期尽职调查已基本完成,参与工作的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已基本完成驻场工作,只待落地那一声了。
7.地方AMC强势崛起
2024年地方AMC的崛起,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地方AMC密集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自2021年广西联合资管成为全国首家获批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地方AMC之后。2024年10月18日,吉林盛融宣布,成为全国第19家获批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地方AMC。此种密接,体现了地方AMC全国业务开展的提速。
第二,自2021年1月开始,地方AMC批量受让个人不良贷款不受区域限制。地方AMC在全国不良贷款转让中解锁。在此背景下,截至2024年3季度,不良贷款成交规模,五大AMC为295.5亿元,而地方AMC为980.8亿元。地方AMC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角。
此外,全国最强的地方AMC——山东金资从中央汇金手中,接过了恒丰银行的控股,也体现了地方AMC的重要性与话语权。
8.新技术下场,助力不良资产处置
2024年,AI场景的广泛应用,令世界变得精彩纷呈。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技术应用,也呈现出突破之势。
临近岁末,中国信达竞标拿下11.19亿元“微业贷”不良资产包,被认为是中国信达首次进军大额不良个贷资产包。而之所以敢于拿包,在于其今年9月上线了不良贷款业务系统,获得了技术上的支持。
同样,海德股份在年报中也提及,大数据+AI新技术的应用,为其业务拓展带来重大突破。
在传统AMC领域之外,新势力的崛起同样令人瞩目。
山哩不仅通过拿包处置,在AMC领域快速崛起,且开发了“E法通”软件,直连律所与资产包处置,开辟了全新的处置模式。智品堂则设计了以地址找人为出发点“函必达”,大大提升了律师函的到达率,直击行业痛点。
“E法通”也好,“函必达”也好,只是整个不良资产行业技术应用新革命的两个点。未来的不良资产处置,也将不可避免地进入技术竞争的层面。
9.低效盘活助推,不良资产处置冲在最前沿
2024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面临着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的双重考验。地方政府力推新旧动能转化,盘活低效资产,也为不良资产处置助推经济提供了舞台。
比如说,中信金融——
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集团各金融子公司在津投融资规模超6000亿元。中信金融连续投入大型国企重组等资产处置及盘活。12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信金融、长城资产、东方资产、信达资产、工银金融、建信金融、交银金融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内推动总计1100亿元项目在津落地,推动存量资产盘活、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收购等领域发展。
中信金融广东分公司通过不良资产收购超60亿元债权,成为广州首例直接涉及“一带一路”的实质合并重组;
中信金融重点纾困融创董家渡项目,化解地方重点风险,使得该项目入市6个月即清盘,销售额58.82亿元……
及至岁末,9大金融巨头(AIC+AMC)齐聚青岛的大消息再次传来,显示盘活与经济提速不仅密切相关,且地方经济发展将不良资产处置推向了最前沿。
10.汽车市场狂卷,行业剧变
2024年,汽车行业深度调整。一些企业暴雷、重整,一些企业则徘徊在破产边上,如履薄冰。其中,高合、大运破产预重整、极越、哪吒陷入流动性危机。
汽车市场的调整还传导到了销售领域,4S店频现闭店、跑路风波,行内预计全年将有4000家4S店退出市场。中国最大的经销商广汇汽车,也在股市摘牌。
随之发生的热议,则是车企负债。
按照2024年已公布的数据——
汽车企业负债额
负债率
恒大汽车 743.5亿元 454.22% 赛力斯 816.47亿元 89.20% 蔚来汽车 879.2亿元 84.5% 广汽集团 1010亿元 45.28% 北汽蓝谷 1000亿元 92.31% 长安汽车 1090亿元 59.36% 长城汽车 1270.31亿元 62.16% 吉利汽车 1170亿元 54.23% 极氪汽车 419亿元 128% 比亚迪 5954.57亿元 77.91% 上汽集团 6050.06亿元 63.33%
国内部分车企负债情况表
高负债需要高流动来支撑,也意味着高竞争,车企压力不言而喻。
同时,国际市场也在给中国车企施压。欧盟对中国车企加税完成最终裁决:比亚迪17.0%、吉利18.8%、上汽集团35.3%、其他合作公司20.7%、所有其他不合作的公司35.3%。
及至岁末,日产、本田传来合并消息,显示作为汽车制造大国的日本,也在直面全球车市剧变。
2024年就这样过去了,该走的总会走,而2025年,该来的也一定会来。
值班编委:李红梅
编辑:韩涧明
审读:戴士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