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直到生病才意识到其重要性。许多人对身体不适的初期症状视而不见,直到病情加重才感到后悔。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有潜伏期,若我们能及时关注这些微小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有可能避免疾病的发生。正如《皇帝内经》所言,“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

因此,及时识别身体信号,预防潜在风险,“治未病”才是健康的上策。

“内稳态”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传统健康评估大多依赖常规体检指标,仅能提示你是否“生病”,无法精准判断早期的器官功能和代谢受损情况。

最近,汤臣倍健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作开展的 “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 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科研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发表,在全球率先对内稳态概念的多维度量化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团队开创性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代谢健康量化模型——“健康状况图谱”(Health State Map, HSM),为能够全面反映个体空腹时的健康状况和餐后的代谢稳态恢复能力提供了全新的评估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性化健康干预:精准评估代谢稳态,优化健康管理

传统的健康评估方法主要侧重于疾病的诊断,而忽略了个体健康状态的动态变化。然而,内稳态健康评估体系强调的是“健康弹性”,即身体在面对压力时能否及时恢复平衡。

研究发现,即使空腹状态下代谢健康状况相似的人群,其餐后代谢稳态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即使某些个体在餐后整体恢复稳态的能力相似,他们在糖、脂、蛋白质代谢应答方面也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有助于识别那些特定营养素代谢稳态受损的个体。例如,糖代谢稳态能力较弱的人可能血糖上升速度较快,而恢复速度较慢;而脂代谢稳态能力较弱的人则可能在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幅度较大。这些代谢信息有望为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精确评估代谢稳态状况,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代谢稳态能力,更精准地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帮助优化健康管理。

因此,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让身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平衡,像弹簧一样,张弛有度。不要等到真的“生病 “时才后悔,主动管理健康,才能让身体始终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