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鲨导读:产品主义才是长期主义
作者 | 陈世锋
编辑 | 卢旭成2024年,是预制菜行业艰难的一年。伴随着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出现,经历了消费者的公开声讨,部分餐饮企业宣称抵制,预制菜行业陷入低谷。
即便是在3月份,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预制菜定义和规范,首次在官方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和标准。但前些年前些年风头正盛的预制菜企业们,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公开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顶着“预制菜第一股”名头的味知香第三季度营收1.83亿元,同比下降9.19%;归母净利润2543.54万元,同比下降21.81%。安井、春雪食品、国联水产等预制菜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润下跌。
从各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消费疲软的大环境影响,预制菜供需不均衡、同质化等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然而,在一片悲观的氛围里,部分餐饮品牌企业正在逆势而上。
在抖音2024年第一季度品牌畅销榜中,叮叮懒人菜也以26.44%的市场占比登顶,其在抖音预制菜的市场占比超过第二到第七的六品牌之和。这个押注酸菜鱼的品牌是如何从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突围的?
12月7日,在蓝鲨消费主办的“2024消费产业独角兽峰会”上,叮叮懒人菜联合创始人马小龙以《年营收超10亿的超级大单品是怎么炼成的?》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认为:“没有新渠道,就没有新品牌。从0到1,叮叮懒人菜是通过KOC起盘的。从1到10,叮叮懒人菜是通过品牌自播来做的。只有超级大单品才能超级赚钱,产品主义才是长期主义。”
我们是一个连续创业团队,第一个项目是2014年创办的回家吃饭——一个私厨版的美团外卖,2015年遇到美团外卖、饿了么等巨头大战,我们发现这是一个网络效应极强的赛道,最后是“赢家通吃、一家独大”,无法与其竞争。
第二个项目是叮叮鲜食——一个鲜食供应链平台。彼时,新零售开始崛起,我们觉得新零售需要新的供应链。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做到了一年三四个亿的体量,并且能够盈利,但最后决定停掉它。除了疫情的原因,更核心的是鲜食的保质期很短,决定了其流通半径也很小,而流通半径决定了一个生意的体量和规模,我们觉得(鲜食)这个生意的天花板很低。
第三个项目,就是现在的叮叮懒人菜。为什么要推出叮叮懒人菜这个项目?在做叮叮鲜食后期我们开始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来重新触达用户?应该是电商。什么样的产品适合电商?或许是易于保存和运输的产品。所以,我们开始了叮叮懒人菜的TO C之路。但当时,我们特别心慌,因为市面上还没有人把菜当成一个零售产品在线上售卖。
作为一个新品牌,应该在哪里起盘?天猫可能是新品牌的选择,因为线下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了。我们在天猫做了一年,从0做到了月销150万。接下来我们尝试做抖音,用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月销3000万。所以,一个新品牌的起盘,大概率需要借助渠道红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自罗永浩直播带货后,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凭借直播带货让叮叮懒人菜这个品牌一炮打红?当时,我们投了很多钱找各种人带货,最后发现并没有带来应有的销量,并且销量也极其不稳定。最初,我们认为KOL是个渠道,但本质上KOL只是个广告,不可能带来长期稳定的销售额。
我们是怎么起盘的呢?KOC是我们在抖音上起盘的核心渠道。最初,一个实习生发现KOC也能够带货,我们尝试了一下,然后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月销突破1000万之后,我们觉得这可能是叮叮懒人菜能够起盘最大的机会,然后停掉了叮叮鲜食,所有人ALL IN叮叮懒人菜。当年年货节,我们60个人的团队做了3000万的营业额,这是我们的第一波起盘。当你发现一个机会点,一定要投入足够的力量进行饱和攻击,“10倍力量才有可能二倍速”。从0到1,叮叮懒人菜是通过KOC起盘的。从1到10,叮叮懒人菜是通过品牌自播来做的。抖音生态怎么理解?抖音官方给出了一张大图来解释:抖音就是FACT+中心场+营销场,里面有品牌自营、达人矩阵、主题活动、头部大V。我们把它看成了另外一个模型,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经典4P模型。
第一,产品。抖音首先是推荐逻辑,推荐逻辑的核心是产品要有非常可视化的卖点,或者卖点是可视化的产品。抖音是单品逻辑,不是店铺逻辑,在抖音上只能打单品。
第二,渠道。其实抖音不是一个单一的渠道,抖音里面的渠道是分层的:自播好比自营;代播好比品牌专营店;KOC类似于经销商。
第三,营销。星途达人、投放,就相当于明星+广告;平台大促就是营销活动。
最后,定价。众所周知,定价定货盘、定价定生死。因为不同的渠道,货盘不一样。而且,不同产品的组合和价格段,对应了不同的客户群体。
叮叮懒人菜做抖音渠道,早期做KOC,后面靠自播。为什么要做自播?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抖音自播是一个体量更大、天花板更高的渠道。没有品牌自播,很难维持品牌的体量。
我们把抖音电商称为内容电商。内容电商,顾名思义,如果品牌不懂做内容,是做不了内容电商的。对于做抖音电商的品牌来说,要有两个产品:一个是交付给消费者的实物产品,另一个是内容产品,内容力就是产品力。综合来看,叮叮懒人菜起盘的路径大概是这样:先通过KOC完成了销售和曝光,完成了5A人群的积累;接下来做品牌自播,公司设立了投放部和短视频部;但内容不够用的时候,公司设立了市场部,做星途达人、KOL,最后把他们沉淀在了我们的抖音商城里面。市场竞争
10年时间,我们做了三个项目,但都始终没有逃离“吃”这个赛道。换句话说,我们关注用户未来吃饭方式的变化。从日韩、欧美等成熟市场来看,很难看到一个家庭会从原材料开始烹饪,厨房里各种各样的电器,是用来专门烹饪预制菜的。如今的中国也正在发生这些变化:1、家庭小型化;2、没有时间做饭;3、会做饭的人越来越少。现在的预制菜不管遭遇多大的舆论风波,但都改变不了这个大趋势。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如今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是5万亿,未来预制菜的规模可能有1万亿,其中30%-40%在C端市场,并且持续增长,这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市场。我们认为它是未来新的城市菜篮子工程。
综合来看,我们对预制菜赛道的理解:1、行业规模:万亿规模,必将产生千亿公司。2、发展阶段:初期做大品类(而非竞争)是主旋律,有“同行无竞对”。3、竞争格局:类似于餐饮行业,竞争充分但不激烈,有巨大无寡头,不会出现“一家独大、赢家通吃”。4、竞争阶段:前期竞争靠产品和渠道能力,后期竞争靠供应链和品牌能力。5、竞争终局:全国性头部品牌形成“多个超过50%市占率的核心大单品+BC全产业链全渠道覆盖”的布局。
未来的思考
给大家看一张图,图中的公司有这样几个共性:第一个共性:这些食品饮料公司的净利润率都很高。我最羡慕的是涪陵榨菜,一家年营收255亿的公司,净利润高达35%。第二个共性,这些公司至少有一个10亿级的大单品。我们认为,只有超级大单品才能超级赚钱,因为其资源的利用效率极高。对于叮叮懒人菜来说,什么是我们的超级大单品?可能是酸菜鱼。我们调研了两个数据:第一,酸菜鱼在餐饮端有300-400亿的体量,在预制菜端有200亿的体量。第二,在方便面赛道中,老坛酸菜牛肉面是一个超级爆品,在600-700亿的方便面市场中占了20%,也就是100多亿的体量。我们认为这两个数据会给与我们佐证:酸菜鱼会是中国预制菜的第一个百亿单品。产品主义就是长期主义接下来,讲一下我们对于产品、价格、渠道、品牌的理解。
一、产品。1、产品主义就是长期主义。我们搬到杭州的时候,看到很多做品牌的公司,他们今年在做这个品,明年已经换了一个品,后年又换了一个产品。过了十年,这些公司还在原地打转。我们认为,产品主义才是长期主义,当你选对一个产品和渠道的时候,要长期持有它,追风口最后可能什么都追不到。2、差异化,一定不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一定是用户需求下的差异化大家在谈论预制菜时,很多人说预制菜不安全、不健康,但本质上是在讲两件事情:1、食材到底好不好;2、是不是科技与狠活。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以后做了几个事情:第一,我们发现了一些供应链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痛点,于是做了“活鱼鲜”。在4年时间内,“活鱼鲜”升级了3代。今天,你买的每一袋叮叮酸菜鱼,我敢百分之百保证是活鱼现切的。并且,一扫码还可以知道这一袋鱼是来自于哪个鱼塘的、鱼塘的水质检测报告和原料的检测报告、加工记录等等,这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第二,零添加。这个事情实际上挺难的,因为酸菜鱼里面有酸菜、底料包,仅食材就有几十种,我们做了一年时间才成功。3、供应链能力。去年我们在广东原料产地建了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是国内黑鱼加工规模最大、也是最先进的。现在,一些头部的餐饮企业已经找我们定制化生产。经常会有人问我:酸菜鱼之后,你们的下一个大单品是什么?我不知道。我觉得酸菜鱼还没有做透,我们是一家不上新的公司,平均每年上新品大约两个,并且,我们的上新基本是围绕着鱼来的,非常克制,不太追求规模,我们觉得规模这件事本质上没这么重要。
二、品牌我们对品牌的理解是:品在先,牌在后品牌是个长期的事情,一定不是打广告打出来的。品在先,所以叮叮懒人菜的核心就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把酸菜鱼做好,当用户提到叮叮懒人菜就想到了酸菜鱼,或者用户提到酸菜鱼想到叮叮懒人菜,我认为品牌就做成了。做成第一名很重要,它意味着宣传、推广效率会极高,说服用户买单的效率会极高。三、渠道我们认为,没有新渠道就没有新品,新品牌就是依赖新渠道起来的。如果没有渠道红利,新品牌非常难起盘。对于我们来讲,新渠道是什么?就是内容电商,内容电商就是我们的新渠道。所以我们要坚定地伴随抖音电商的三步成长曲:第一步是做分销,第二步是做自播,第三步是做创始人IP。关于渠道的优先级或者丰富度。我们做了5年时间,到现在才刚刚进入线下,只做了一个线下渠道。我们觉得做渠道这件事情急不来,适合新品类能动销的线下渠道比较少。我们认为,最近的渠道就是手机,它触达了最多的人群,所以我们的核心力量依然是在线上渠道。今年,我们也布局山姆、盒马生鲜等会员店,从目前来看,它们是当前最适合预制菜的线下渠道。我们经常讲渠道为王:十年前,如果一个品牌一定会找传统商超铺货;五年前,品牌会上天猫;今天,新品牌只能在视频电商起盘,或者在山姆起盘。
实际上,渠道一直在变,只有一件事情不变——能够洞察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我们认为,超级大单品不是产品经理选出来的,也不是在线上扒数据扒出来的。我们公司所有产品,基本都是几个合伙人定的,所以超级大单品是一把手工程。用别人的姿势进不了自己的球。在国内做消费品,最核心的一个策略叫做跟随策略。我们基本不做这件事情,而是选了自己的赛道慢慢做。在酸菜鱼上,我们希望能做出竞争壁垒。我们内部总是讲,我们要成为受欢迎的国民品牌,服务三代人,经营50年。当你把时间维度拉长到50年的时候,你会发现决策是不难做的;当你看时间的维度是1年的时候,决策超级难做,似乎怎么做都是错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