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某一类问题,有些人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思考这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却相信自己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如,前些年房价飞涨的时候,很多人相信问题出在房地产商的太无良,于是谴责房地产没有道德的血液。似乎资本家道德起来了,房价的问题就解决了。

比如,最近不少人反映乘坐网约车时,遇到“臭车”的概率越来越高了,这个话题还上了热搜。对此,不少媒体和网民的观点是,网约车应该降低抽成比例,让司机有钱赚,车才不会变臭。骂平台道德,又成了解决方案。

揭批“资本家”唯利是图,向来是一种省力且不费脑子的“解决方案”,然而这样的方案向来解决不了问题。

资本当然不是雷锋,资本当然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而且在资本看来赚钱当然是多多益善的。但这不是资本的原罪。

这些年来,大多数中国的人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基本上都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带来的。

30年前,几乎还没有“无良开发商”,大家的住房条件更好么?那时候的房子跟现在比,简直太便宜,但又有多少人买得起呢?

说到网约车的服务质量下降,就骂资本家黑心过于压榨司机所致,那是不是没有资本家的压榨,我们就有更好的通行服务了?稍微想想就不会这么认为。

我的印象里,在没有网约车平台的时候,寒冬时节的夜晚,在北京想打到一辆出租车是很难的。那时候,站在街上拦车,不知道何时车才能来,好不容易等到一辆,还可能被拒载,因为司机挑活儿,目的地太近的,不愿意去。那时候,在寒风里等公交车,是常有的事儿——当然,也跟穷有关。

那你可能会说,不能这么比,毕竟那时候没有网约车。既然现在有了网约车,我们就有权要求服务质量。这话当然没错,但是司机服务质量下降——尤其是车臭的问题,是平台降低抽成比例能解决的么?我觉得不是。

车臭,显然与司机拉活儿时间太长有关。一天十几个小时在车里,甚至在车里吃饭睡觉;而冬天又很少开窗通风,车里的味道自然不佳。

司机为啥要干那么长的时间呢?因为挣不到钱,挣不到钱恐怕不是平台太黑,而是经济不景气导致太多司机涌入了网约车这个领域。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司机过多,价格下降,客单价低,就运行更长时间。

有人说这就是卷,对,这是中国很多行业的特征。

按道理说,再卷,司机作为服务的一方,也应该提供清洁舒适的服务环境,这是职业素养,也是职业道德。这话没错,但是当一个人一天累十几个小时,养家都困难,你跟他提素养和道德,他大概率会懒得听的。

归根结底还是钱难挣所致,是经济的寒冬与自然界的“寒冬叠加”所致,让臭车的问题加剧。解决臭车问题,骂平台肯定作用不大,寄希望于司机普遍提高素养也不大现实。

我觉得眼下避开臭车最好的办法是,大家多花点钱用专车服务。我好久没有用过专车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专车,我记得七八年前专车刚出现的时候,服务非常好,司机给开车门,还给提供免费的水喝。唯一的毛病就是贵。这么贵的服务,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市场。

如果大家愿意多花钱乘坐服务更好的专车,可能会逼迫普通网约车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以便更好地抢单。我一向觉得,素养和道德虽然与教育有关,但更多是被逼出来的,或者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然而,在这“叠加的寒冬”里,显然没有多少人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乘坐更贵的专车。反正我平常是尽量用便宜车,当然也遇到过味道不佳的车,当然也确实很不爽,但确实没有想过埋怨资本。

乘客、司机、资本,其实都在“寒冬”里。这三方共同参与,才有了网约车市场。一个良好的市场是,司机、资本都挣到合理的利润,乘客得到较好的服务。然而寒冬里的市场,司机和资本都不容易,乘客当然也不容易。

如果继续“不容易”下去,可能连“臭车”都会是奢侈品。

真的,对于20年前的人来说,在寒冷的冬夜能有一辆随叫随到的“臭车”,确实可以称作奢侈品。

或许“臭车”增多,只是服务下降的开始,甚至是逐渐没有服务的开始。或许,冬去春来,才能让服务提升。

如何才能尽快冬去春来呢,不知道。但可以确认的是,骂资本无良不会让春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