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腾讯视频《解释鸿沟》

*本文节选自《做教师真难,真好》钱理群/著(华东师大出版社),有删改。为方便阅读,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的这个题目是从深圳龙城中学英语老师郭礼喜先生那里“抄”来的。他在一份问卷调查表上写道:做教师真难!现在我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短短的两句话,使我说不出话。稍稍平静下来,不知如何说好,却又觉得有许多话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型的困扰

“我越来越不会教书了”

“做教师真难!”看着老师们真诚而又无奈的倾诉,我深感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里,存在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

最感困惑的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与教学效果的矛盾,学校教育评价和教育实践的不一致,这样就难免不“穿新鞋走老路”,课改与考试两张皮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我们要如何应对评价的短时效应和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矛盾?

素质教育的效应,要在学生成才后需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体现出来,如何评价?而应试教育只需要几次考试成绩,就能体现出考试素质来。在教育评价功利化的时代,素质教育之路到底有多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pexels

如果孩子没有了求知的渴望,没有了求知的热情,是孩子们本身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真的出了问题?教育制度与社会现实脱节,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如何把学生纳入正确的轨道?

感受最深的还有自身的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和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充实的问题。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获取的知识相当广泛而且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老师们面对着如此繁多、如此复杂的问题: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自身,从教育体制到具体教学,可以说,与社会转型相应的教育转型所遇到的很多问题、矛盾,都集中到了第一线的普通教师身上。

而他们直接面对的是教育的对象——处在人生发展的起点的学生,而所有的教育上的矛盾、问题,所产生的后果,都会在学生这里得到直接的反应,而且是这些第一线的老师所无法回避的。

于是,他们要承受教育的压力,要为各种教育专家的合理的、不合理的,可行的、不可行的,名目繁多的观念、举措,承担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pexels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真的很难!有的老师仰天长叹:我越来越不会教书了,这是无奈的自嘲。

老师们没有时间读书与思考,最感到困惑的是:怎样才能静下心来,较为充分地看点书,做点事。这一两年我在中学上了一点课,就亲眼目睹了中学老师的忙累。

但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老师们自己不会提及,学生们甚至毫无感觉。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有一个学生直到大学毕业工作多年以后,回到母校,才突然醒悟到,当年老师常常是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硬撑着和自己谈话的。

我注意到郭礼喜老师在说了“做老师真难”之后,还讲了一句话:需要宽松环境,少一点人为干扰。这又是一个发自肺腑的呼声:第一线的老师感到的是身、心两个方面的疲惫。我们诚然要为学生减负,但为什么不首先为教师减负呢?

我们能不能少搞一点考试、检查、评比,少开一点会,减少一点名目繁多的教研活动?一句话,少一点人为干扰,让我们的教师喘一口气,有一点时间,安安静静地读一点书,想一些问题。

唯有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生存条件,提供较为宽松的精神空间,才有可能使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其实也是关乎立校的根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师应有的四个境界

这里,我想特别推荐莫越秀老师《以古典的心情对待教学》一文。莫老师说,这是他沉思中的感悟: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激情澎湃地融入其中,持有一种执著的情结,重视创新与合作。

同时,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古典的精神:善于等待,善于宽容,善于分享,善于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pexels

善于等待: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善于宽容: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宽厚、宽松、宽容的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善于分享: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引领,而不是灌输;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强制,我欣赏我的学生,欣赏他人成为分享的一种境界。

善于选择: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暗礁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我们应该持有这样一个评价自我教学文明程度的尺度,每一节课中我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为学生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即多种选择性。

真正的教学正是人们深层次的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使学生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又要通过教学活动愉悦自身的精神,真正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相长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 | pexels

在生活的浮躁中,倘还能保持一些古典的心情,一些虽经污染却还能以沉静的心情去对待教学,那才是做教师的一种最高境界。

这样的真知灼见:善于等待,善于宽容,善于分享,善于选择。可以说是道破了教育的真谛,而由此达到的沉静、从容的境界,如莫老师所说,确是做教师的最高境界,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绝难达到的,但虽不能至,也要心向往之:

有,还是没有这样的向往,境界也大不一样。而且追求最高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它可能是不合时宜的,却又因此而难能可贵。

*本文内容源自校长传媒,守望新教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荐读

世外教育集团总裁徐俭:“双新”背景下,高质量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每个孩子都有天分,传统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能力评定有限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转轨国际教育赛道的中产家庭,还是逃不过“内卷”?

上海籽奥高中总校长吴子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平和总校长万玮:面对高敏感孩子,家长做好这几点,孩子前途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