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
地理科普平台
最实时的地理热门话题
例一、(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坂块挤压影响,青藏高原地壳仍整体处于抬升中,但高原内部的抬升并不均匀,高原内部河流地貌的演变也深受其影响。雅鲁藏布江地处青藏高原南部,该流域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向半湿润、湿润气候的过渡区,汛期显著,冬春季节多大风。两岸坡面多分布有沙丘,这些沙丘以江心洲、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雅鲁藏布江有一半的流程是在宽谷与窄谷交替出现的峡谷中,被称为“峡江”,野外考察发现,在雅鲁藏布江干流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峡谷(宽度200米以下)段和宽谷(宽度3000米以上)段相间分布。下图(上)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下图(下)为雅鲁藏布江干流在谢通门以下1000千米河段的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
(1)雅鲁藏布江两岸多沙坡地景观。试说明该景观形成的过程。(8分)(2)根据河谷宽度和沉积物厚度统计图,推测雅鲁藏布江干流宽谷段和峡谷段地壳抬升速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8分)
(3)雅鲁藏布江干流加查以下河段沿岸山体崩塌、滑坡现象多发,产生的大量石块易堆积在河道内形成堰塞体。推测在堰塞体形成后堰塞体上游段河谷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2分)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2分)冬春季节气候干冷,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2分)冬春季节大风侵蚀河漫滩,江心洲泥沙,搬运到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风力下降堆积形成沙坡地。(2分)
(2)差异:峡谷段抬升速度快(或宽谷段抬升速度慢)。(2分)
理由: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或从宽谷段角度进行说明)(4分)
(3)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2分)河床下切速度减缓,堆积作用增强,(2分)河谷拓宽。(2分)试题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落差大,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为丰水期,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中游宽阔河谷后,流速减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江心(沙)洲和河漫滩;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冬春季节气候干冷,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漫滩,江心洲大面积裸露,且干燥松散,冬春季节多大风,强烈的河谷风挟带大量沙尘,在河岸两边遇山地地形阻挡堆积形成沙坡地。
(2)根据右图中信息,峡谷段沉积物厚度小(或峡谷段宽度小),说明河床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下切侵蚀严重,堆积作用微弱,而峡谷段抬升速度快可导致上述结果。根据右图中信息,宽谷段沉积物厚度大,说明河床坡度小,河水流速慢,下蚀较弱,堆积作用明显,而峡谷段抬升速度慢可导致上述结果
(3)堰塞体形成后,河流排水暂时受阻(流速减慢),水位上升,侵蚀能力下降,河床下切速度减缓,堆积作用增强,河谷会拓宽。
例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海岸沙丘广泛发育于不同纬度的砂质海岸带,是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海滩和以风力作用为主的海岸共同构成的复杂动力地貌系统。沿海递移沙丘是指在海滨发育能够顺风向缓慢移动的沙丘,南澳大利亚多沿海递移沙丘发育。研究表明,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递移沙丘的发育规模和移动速度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南澳大利亚沿海递移沙丘向内陆移动速度加快,对周边自然环境带来威胁。下图示意南澳大利亚某典型沿海递移沙丘的剖面。
(1)简述南澳大利亚沿海递移沙丘的形成原因。(4分)
(2)分析海平面上升对南澳大利亚沿海递移沙丘地貌的影响。(4分)
(3)说明沿海递移沙丘移动加快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4分)
参考答案
(1)海浪、海流的堆积作用形成海滩;(2分)向岸风侵蚀、搬运海滩上的细小沙粒;(2分)风力减弱,堆积形成沙丘;(2分)风力强盛,已经形成的沙丘被向下风向搬运移动,形成沿海递移沙丘。(2分)
(2)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沿海递移沙丘发育空间受限,规模缩小;(2分)部分近海的沙丘开始受到涨潮的影响,沙粒变湿,起沙阻力增大,移动性减弱。(2分)
(3)覆盖原有的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影响生物多样性;覆盖原有水源,地表变干,且阻隔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干扰局地小气候,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变干;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差加剧土壤沙化。(2分一点,任两点得6分)
试题分析解
(1)沙丘的形成包括物源角度、动力角度和堆积空间角度。从物源看,递移沙丘外侧是海滩,海滩中的细小沙粒提供沙源,海浪、沿岸流等的堆积作用形成海滩;由于递移沙丘位于高潮位之上,潮水难以到达,主要塑造的动力为向岸风,向岸风将海滩上的细小物质向下风向搬运;风力作用减弱时,所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沙丘;风为向岸风,该地风力强劲,搬运能力较强,已经形成的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向下风向移动,逐渐堆积形成沿岸移动沙丘。
(2)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陆地方向退缩,一方面导致沙丘发育的空间缩窄,沙丘的规模减小;另一方面可能使得沙丘前缘受涨潮影响变湿,沙粒吸水,比重变大,难以起沙,风力起沙的阻力变大,沙丘流动性减弱。
(3)由图可知,沙丘内侧有原生的植被还有水塘,随着沙丘的移动,这些植被和水体会被覆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小,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水体被覆盖之后,地表变干,阻碍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水循环受阻,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恶化;而且植被和水体对小气候的调节减弱,蒸发蒸腾的水汽减少,小气候受干扰大,使得昼夜温差变大,气候变干;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沙化加剧,导致土地退化。
一、例题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革命老区江西南康素有“木匠之乡”的称号。2021年,南康常住人口89万人,其中近4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家具产业。2022年,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515.6亿元,其品牌价值超700亿元,居全国家具产业首位。目前南康已实现家具、家电、家装等产业融合发展,并与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材料二、图1为南康位置图,图2为南康家具产业发展演化阶段图。
(1)简述南康家具产业起步阶段的区位优势条件。
(2)说出南康家具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特点。
(3)说明家具产业的发展对南康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参考答案
(1)劳动力丰富廉价;木工技术水平高;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
(2)由点到面;规模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聚;由区域内到区域间(区际间)。
(3)推动特色小镇的形成,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内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更加密切。
三、试题分析
本题以江西省南康家具产业发展相关材料为地理情境,共设置3道小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产业空间格局变化、工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教材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迁移与调动能力,试题体现综合思维能力考查,区域认知考查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总体难度偏中低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第(1)题
审题注意是”简述”,南康家具产业起步阶段的区位优势条件主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南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丰富廉价;原料、地价、劳动力廉价→家具产业发展成本较低;家俱带带传统工艺特点→江西南康素有“木匠之乡”的称号,发展历史悠久→木工工艺技术水平高,知名度高;水系、国道、铁路分布→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多,消费者多→消费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有助于家具产业发展。
此类区位分析题一般是送分题,答题一定要仔细,抓主要因素作答,学会图文转化,提取必要信息作答。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第(2)题
审题注意“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要答出演变的特点,产业分布分析可从人分布规模变化、分布形态变化、沿变化因素产生的空间格局变化来回答。根据图示信息,在南康家具产业发展演化阶段图看出,家具产业主要从小作坊、前店后厂逐渐发展为特色小镇、产业园。空间格局变化呈现出由点(前店后厂)到面(特色小镇),家具产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聚,空间从乡镇发展为国际陆港,由区域内到区域间(区际间)。
第(3)题
家具产业的发展对南康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从区域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等角度分析。随着家具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增加二三产业占比,推动特色小镇的形成,增加城镇人口占比,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内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道路、建筑等,促进与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与国际合作交流更加密切,加强国际联系。
三、教学分析模型的建立
1、人文地理事物发展变化描述的思路
从时间变化及空间变化两方面去描述;再描述其变化幅度或变化速率;变化时间空间的极值。
(1)时间变化
包括数值的上升、下降、增大、减小,最大小值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幅度、变化率、增长速度。
(2)空间变化
包括范围、面积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方向等。考虑水平上的变化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及随空间变化的幅度和空间变化的极值分布。
2、产业经济地理现象变化的总体思路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是起初是以政策因素为背景而产生的变化;以劳动力、地租、市场因素变化为直接因素;以技术因素为支撑和动力;从而加速土地商品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由此引发产业结构变化,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并向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业态变化。进而影响就业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区域联系形式变化,生活方式及地理景观的变化。
3、影响产业企业的经营战略的主导因素
从利润和效益角度看,要紧扣产业链各环节即研发→生产→物流→销售去分析。
从成本看除了考虑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生产外,地价、运费、劳动力工资、税收政策、基础设施投入、原料成本、其它交易成本、治污费用等都对产业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4、从土地利用角度分析问题
要从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的面积空间,地形特点、开发成本包含地价、土地未来的规划优势及开发潜力等角度去分析或评价。
5、乡村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思路
①保护耕地资源,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守住耕地红线,保证耕地规模和耕地质量,藏粮于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②土地利用按因地制宜原则,合理规划农业用地,改良利用废弃土地,经营模式达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智能化,生态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③走生态农业模式,利用农业科技,改良耕地,兴修水利,减灾防灾,培育良种,防止耕地污染,减少土地的水蚀和风蚀,节约用地,防止丢荒弃耕。改造废弃旧房用地,增加耕地面积。
④采用先进农业耕作方式,保持耕地生产力。
6、产业经济地理现象变化的总体思路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是起初是以政策因素为背景而产生的变化;以劳动力、地租、市场因素变化为直接因素;以技术因素为支撑和动力;从而加速土地商品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由此引发产业结构变化,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并向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新业态变化。进而影响就业结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区域联系形式变化,生活方式及地理景观的变化。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更多备考资源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搜索地理关键词
顺手点击文末四连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