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27日,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陈梦先后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宣布退出WTT世界排名。两位奥运冠军退出世界排名的表态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不少球迷在查阅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新规中的罚款细则,指责WTT不参赛就罚款的新规是“霸王条款”。

对此,WTT世界乒联发布回应。两位奥运冠军退出世界排名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退出世界排名,对于运动员意味着什么?若要像网球一样实现商业化,比赛的赛历与运动员的体力如何平衡?

WTT发文回应樊振东陈梦退出排名

对比樊振东和陈梦的声明,不难看出,一是因为奥运周期后身体心理状态的消耗尚未恢复,其二就是退赛罚款新规。

樊振东:近日WTT颁布了不参赛就罚款的新规,个人实在无力承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梦:近期WTT最新出台的退赛罚款新规定,因身体无法负荷每一次高强度赛事……最终做出退出世界排名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WTT回应表示,樊振东和陈梦提到的规则并非新规,自四年前WTT成立以来一直沿用至今,而罚款是为确保选手参赛。两位奥运冠军到底为什么退出世界排名?

两位奥运冠军退出世界排名 原因是什么?

总台央广记者 张闻:两位运动员在各自的声明当中,已经非常坦诚表达了退出世界排名的原因。

WTT目前的规定,单打选手在入围WTT系列赛后,如果因受伤、生育之外的个人原因弃赛,将受到罚款处罚,且罚金会随着世界排名提高,具体罚金为:

世界排名前10名罚款5000美元、11至20名罚款2500美元、21至50名罚款1000美元、51名及之后罚款250美元。

对于WTT而言,无疑是希望通过这些处罚措施,避免乒乓球选手尤其是顶尖选手退出系列赛,导致赛事的商业价值和关注度受损。但对于已经功成名就又在奥运会上分别拿到了男女单打冠军的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心都需要更长时间恢复。

事实上,在巴黎奥运会后樊振东和陈梦已经相继退出了WTT中国大满贯、WTT澳门冠军赛、WTT福冈总决赛,2025年如果他们继续退赛无疑会产生罚金。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运动员选择了退出世界排名。

退出世界排名 是否意味着告别下届奥运会?

对于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的声明,樊振东表示,他“确定此前从未被官方告知过退赛要罚款”,“处罚不参赛球员的相关内容具体何时首次出现,并不确定”。而对于WTT的声明,多位外国乒乓球运动员发声表示,“不接受声明。”乒乓球世界排名到底重不重要?退出WTT世界排名,对于运动员意味着什么?

总台央广记者 张闻:我们在这里主要聊对于中国运动员的影响。一般而言,国家队组队参加世界大赛,世界排名会是一个重要的标尺。以巴黎奥运会为例,2023年中国乒协公示了《乒乓球项目2024巴黎奥运会参赛选拔办法》,根据公示,混双人选是要以今年5月7日的世界排名确定,单打人选根据截至2024年5月7日的世界排名积分与大赛成绩奖励积分确定。排名最高的男女各2人获得单打资格且自动入选团体阵容。如果中国乒乓球队在洛杉矶周期组队,继续沿用巴黎周期的方式。那么退出世界排名,就意味着参加世界大赛比如世乒赛、奥运会比较困难了。

当然理论上世界排名可以恢复,但需要从头打起,这对老将来说也比较有挑战,包括WTT的赛事,理论上也可以通过外卡、邀请等方式绕开世界排名参赛。

WTT中国大满贯门票收入近6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WTT中国大满贯2024开幕式

值得注意的是,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的历史并不悠久,与成立于1926年的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国际乒联,ITTF)不同,WTT成立于2020年,它的主要目标就是提升乒乓球运动的商业价值。事实上,今年国庆期间,WTT中国大满贯在北京举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门票收入就接近6000万元。

效仿网球商业化?赛历与体力如何平衡?

不难看出,WTT是想以网球项目为蓝本,致力于让乒乓球运动走向更加商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不过就算是在网球领域,此前也存在赛事管理者与球员因为赛事密集各执一词的纷争。那么,乒乓球若要像网球一样实现商业化,如何在比赛的赛历与运动员的体力之间平衡?

总台央广记者 张闻:网球的确是一个值得比较的案例。首先,在职业化程度更高的网球赛场也有很多强制赛事。比如,除非伤病原因,ATP1000级别赛事强制排名前列的球星参赛,否则有罚款、有罚分。可能很多人会问,今年同样拿到巴黎奥运会冠军的德约科维奇不是下半年也缺席了好几项重大比赛吗?他不会被罚款吗?

不会。因为ATP给老将们设立了豁免权,年龄、职业年限、生涯比赛场次,每一条达到一定数量就能自动少打一站强制赛,三条全满,那就完全不受强制赛限制。此外,职业网球赛事,不只有罚还有奖,还是大奖。排名世界前30的球员如果全勤参赛,将会参与一个总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奖金池分配。今年参赛最多的辛纳和兹维列夫都拿到了超过250万美元的巨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各种体育组织,都希望增加比赛场次,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世界杯、欧洲杯都在扩军。近几年还诞生了欧国联、世俱杯的各种新赛制。过去,顶尖的职业足球运动员一年大概参加40多场比赛,现在有的人一年要踢上70场比赛,翻了近一倍,所以足球运动员近年来也对越来越拥挤的赛历提出了异议。

说到底,商业比赛的盈利,依赖于赛事本身的精彩。运动员如果疲于奔命,即使是参加了比赛,但状态一般,比赛不精彩,恐怕长远来看也会影响商业赛事的关注度。如何实现平衡? 我想借用一句国际奥委会的口号,叫作“以运动员为中心”,这既是对运动员的保护,也是对赛事品牌的珍惜。

编辑 李忆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