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恐怕,从名字就不懂,什么是“破地狱”。
道教或者佛教卷入俗世,生者需要借助法事,通过丧礼科仪,助亡者超度灵魂,脱离地狱的束缚,获得大自由和大解脱。当然,是否确有其效,还是只是精神按摩,都有待旁人臧否。
时至今日,不管是义庄还是这些复杂仪轨,到了21世纪的香港,由于过于陈腐,也面临凋零和衰败。
《破·地狱》这部影片所描述故事背景,就基于这样一个后现代时期的香港。
当下的香港,或者香港人眼中的香港,自特定阶段而来,遭遇疫情和经济的双重冲击,东方之珠已然明珠蒙尘。婚丧嫁娶的共通性,让道生这个男主,在扛不住经济压力,毫无退路之时,能很好地从婚礼经纪转向丧葬经纪。
作为生者对生者的表演,在明眼人看来,葬礼本来就没婚礼什么太大区别:二者都有音响,都有主持,都需要特定的环节,都需要抒发看起来真切动人的情感。运气好的话,甚至都可能看到场上饮食男女流下泪水。
这件事就像油罐车不管是运柴油还是食用油,蒙上眼都不影响你炒菜;网约车不管是臭车还是香车,堵上鼻子都不耽误你赶着上班打卡;殡仪馆不管逝者多么伤心,遗体都可能被拆解倒卖。
人间的冷幽默在于,很多事不是你想不想,愿不愿意混同,而是一直别无选择。
整部电影在丧葬特写里,就夹杂了这份无可奈何的幽默感。当你想笑的时候,它就用一堆腐骨,一具亡者的尸体,一副狰狞的逝者仪容告诉你,千万别拉高气氛,千万别笑出声。
贯穿《破·地狱》全篇的,有情侣关系,有父女关系,有父子关系,有搭档关系,有兄妹关系。当然,生离死别、性别平等、中年失业、生育焦虑、宗教现实、两性冲突,将影片烩成了一锅猪杂粥。
电影里面每个人都痛苦。道生痛苦于负债累累,又面对着女友的生育压力;志斌并不想继承父亲的衣钵,但苦于背负家庭责任;文玥深受传统父权压迫,在男女不对等的环境中长大;不愿意放弃孩子的母亲,困在亲情纠葛中反复挣扎;文哥,一个一生笃信守行的喃呒师傅,看起来地位最高的“舞剑者”,则一辈子困在祖训的规制中。
人间的情愫从来没法做美缝,阡陌交错,像一张巨大的网,用无数亏欠把每个人套在网中。
这也是道生点题所说,不止死人要破地狱,生人都需要破地狱,生人都有好多地狱。
正是他们都挣脱不开命运,所以地狱重叠人间。
就电影扣题而言,整个“破”的过程充满了痛苦:给发尸臭的孩子入殓很痛苦,带着红事班底学做白事很痛苦,还债很痛苦,改行很痛苦,处理家务纠纷,儿女感情,传承祖训也很痛苦。
痛苦与生俱来,可人才是万物的本源。如果只能在传统、在仪式,在各种教条主义和框架里面行走,忽略了人作为生灵本来的意义和价值,忽略了情感的传递和交互,那就注定破不开人间的地狱——既然都是人定下来的规矩,在情爱和生死面前,凭什么不能一破了之?
印象特别深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文哥过世,道生给他一点点入殓,化妆,穿衣,上扣子,然后开始一个人独唱《客途秋恨》。文哥喜欢教父,但是为了职业需要,生前只能套上道袍,死后才有机会穿上西装。他终究用另一种形式在生前想通了一切,破开自己的地狱,坦荡而去。
另一段就是文玥最后的破地狱场景,兄妹二人持剑起舞,逐一击碎火盆旁的瓦片。她在破传统和祖训的地狱,也在破属于自己的那份人生的障碍。她想舞剑对抗世界,却对父亲恨不起来。
从细节来看,她是一个缺爱的女人,在不善于表达爱意的父亲身上找不到慰藉,于是找了个不值当的男人,通过性行为确认自己的卑微和不配。女性主义让她能为月经正确而战斗,能剑拔弩张、张牙舞爪、虚张声势地用力工作,十年一日,却没办法填补内心的孤苦无依。
片尾文玥仗剑越过火盆,这种对于父亲几十年怨念的化解形式,富有浓郁的东亚色彩。
几十年如一日的父女矛盾,因为盘剥、歧视、责任诸如此类的动词和名词交织在一起,最后又因为生命的消逝,有一点由头就能宽宥和体谅,背后恐怕东方传统中儒家思辨深入肌理有关。
道生由黄子华饰演,他上一部电影《毒舌律师》一样大获成功。越过英美法系,在大陆司法框架里,行文标题中的“执转破”指的是在执行判罚程序时,被执行方缺乏清偿能力,案件将被移送至破产审查。
所谓破产,个体往往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穷途末路之时。与其相互亏欠,不如想想办法,死中求活,争取一笔勾销。
亡者已去,生者苟活,当规矩卷入太多情愫而无法正常运转,自然也要学会横刀立马,快刀乱斩,将前敌一破了之。
可惜,这电影名字太过阴郁。在这个连呼吸都要收钱的人间,恐怕更多观众看完片名,基于对生死的忌惮,就已经不愿意走进电影院,去观望遗体入殓,看腐骨下地。
如果凡人不敢直面生死,只求蒙眼而活,人间可不就是地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