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XM5小麦赤霉病,又称烂穗病,是小麦生产中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识别并防控小麦赤霉病,我们需要从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症状识别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在不同生长阶段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体现在穗部。在感病初期,小穗和颖片上会出现淡褐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导致小穗枯黄。若环境湿度较大,病斑上会产生粉红色的胶状霉层,这是赤霉病的一个典型特征。到了后期,病斑上还会密生出黑色的子囊壳。当病害扩散到穗轴时,病部会变得枯褐,被危害处以上的小穗甚至会变成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除了穗部,小麦赤霉病还可能引起苗腐、茎基腐和秆腐等症状。苗腐通常是由种子携带病菌或土壤中的病菌侵染所致,表现为芽变褐、根冠腐烂,严重时会导致幼苗死亡。茎基腐和秆腐则主要发生在小麦的茎基部和穗下的第一、二节,初期症状为水渍状褪绿斑,后期会扩大为淡褐色至红褐色的不规则形斑,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枯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病原菌了解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引起的,其中禾谷镰孢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这些病原菌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病残体、土壤或种子上越冬或越夏,条件适宜时释放子囊孢子,通过气流、风雨等传播方式侵染小麦。

三、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风雨等自然因素进行传播。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花器上接触子囊孢子后,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侵染颖壳,并在颖壳上潜育一段时间后显症。此外,田间病残体和杂草也是病原菌的重要来源。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与气象条件、菌源数量、小麦植株抗病性及相应的生育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连续的降雨、田间湿度大、植株通风性差等条件有利于赤霉病的孢子繁衍和发生。同时,长期的高温环境也会促进病原菌的繁衍和病害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小麦赤霉病的识别需要从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病害的防控工作,保障小麦的健康生长和最终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