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数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时已,不再执着于“战术性”忽视积极的一面,

而是开始对我国不吝赞美之词,甚至不惜以贬低自己来把我们捧上“高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信大家在看待西方媒体对我国态度“转性”这件事上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一丝阴谋的气息,只是报道我们的正面新闻总归不算是一个坏消息。

明明都已经不加掩饰的把我们视作所谓“挑战秩序”的对手,西方媒体对我们的宣传口风为何会发生转变?这里面又潜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呢?

一、西方媒体对华口风转变

说到“西方滤镜”,想必大多数关注国际新闻的朋友都会有所耳闻,前段时间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爆火的“法新社镜头下的解放军”,算是让国人见识到了西方媒体恶意抹黑中国的手段,至于所谓“BBC滤镜”更是成为人们日常调侃的对象。

有意思的是,过去这些以抹黑中国见长的西方官媒却纷纷转变口风,开始给我国塑造“大国崛起”的形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刊载了一篇题目为《2025年的中国和人工智能:若想保持领先,全球高管必须知道的事情》的文章。

文章里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予以高度评价,就好像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AI行业的领导者一样。

英国《卫报》在12月初发表的一篇有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报道中,同样将我国描述成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脚还不惜裹挟欧洲盟友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对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后脚却又在媒体宣传上对我国相关产业大加褒扬,甚至不惜“添油加醋”,这到底玩的是什么套路?

事实上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在美欧国家内部甚嚣尘上就能看出,西方媒体这明摆着就是在为西方国家层出不穷的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做着欲抑先扬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国的相关产业发展无法威胁到美欧国家的产业优势,那么它们又有什么理由来对我们施加制裁呢?我们也可以把西方媒体的“转性”理解为‘制造焦虑’。

当然就算西方媒体报道我国正面新闻或者把我们包装成一个强大对手的目的是为下一步施加经济制裁做铺垫,也总比天天对我们搞恶意抹黑要好得多。

社会舆论的转变往往会带动应对措施的变化,与其被西方媒体刻意抹黑成无关痛痒的‘路人甲’,还不如变成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NP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尊重现实还是转变打法?

在看明白西方媒体对华报道“转性”的用心后,我们也没必要为此妄自菲薄,搞得过于谦虚谨慎,毕竟咱们也是先取得了成绩,人家才能有材料进行报道。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试图搞“信息茧房”,闭塞消息、控制舆论的做法则显然是落后时代的产物,尽早尊重现实远比掩盖真相的代价要低得多,更何况你还是想维护领先地位的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俄乌冲突还没结束,巴以危机还在外溢,而美国总统已然易主,全球发展形势在不断地变化,我国今年同样也在多个领域迎来了全新的高光时刻。

“嫦娥六号”带回月背月壤、歼-35A战机亮相中国航展、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通车等等,这些发展成就都是靠我们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取得的,这也无需去获得谁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便西方媒体在报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时的风向变了,但其维护自身经济优势,并遏制和打压我国发展的‘基础原则’却没变。你会发现我们在西方媒体报道中的“正面形象”变多了,但在现实基础上扭曲事实、恶意造谣的“真相”也变多了,比如所谓“中国援俄论”就是赤裸裸地在对我们泼脏水。

以正面新闻为蓝本,通过歪曲事实、添油加醋等手段炮制出带有舆论倾向性的“真相”,西方媒体这么做其实就是一种“高级黑”的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捧杀远比抹黑更“致命”

“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彻底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难觅对手!”,相信很多人在看过类似这样标题的文章后都觉得我们真的实现“登顶全球”了,足见这种无脑捧杀远比展开直接对抗的危害更甚。

如今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的我国到底算不算发达国家?你可能想象不到,美欧国家到底有多想把我国列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有关美国政府计划取消我国最惠国待遇的消息在国际社会引发高度关注,你可能会认为老美为此提出的理由是“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外贸大国之一,无需再享受最惠国待遇”

可实际上所谓的“最惠国待遇”其实就是,获得外贸一般平等待遇的权利,而取消我国的最惠国待遇可能会成为特朗普上台后发起“中美贸易战2.0”的重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不了解“最惠国待遇”的基础概念,那么你就很容易会陷入到一个带有骄傲自满情绪的错误认知中。

其实不管我国究竟发展了到什么地步,在看到“取消待遇”这样的字眼时就应该保持警惕,并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利。

在现实中,别看现在美欧国家的媒体对我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如数家珍并大加赞扬,可偏偏就数现在其与我们之间的产业博弈最具白热化,而且还是围绕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话语权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单纯拼“硬实力”我们自然是来者不拒,可就怕西方国家拿“糖衣炮弹”来弱化我们的精神依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意的捧杀远比简单直接的抹黑更加“致命”。

四、认清现实、对内予求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目前我国所掌握的产业技术还无法与美欧国家组成的“行业联盟”相提并论,至少在硬件设备上我们与西方国家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全球半导体市场选择的影响下,我国也在一步步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以自己的节奏找到适合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如西方媒体所言,我们确实正在多个关键领域内加速崛起。

面对外部环境的严苛限制,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对内予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并发掘潜力,不过这种对内予求并非要以“高度内卷”为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媒体过分宣传的负面效应往往会引发行业聚集,进而导致行业加速内卷的现象,而这也是为何我们要警惕西方媒体对我们“高唱赞歌”的原因所在。

既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已相对成熟,且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话语权,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放弃掉燃油车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能看到一些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知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大力唱衰燃油车,他们在字里行间里传递着这样一个观点:即燃油车已被时代的发展所彻底淘汰。

相信有很多人都持有与这些行业内知名人士相同的观点,不过既然国产新能源汽车这么厉害,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几家国产新能源车企能实现稳定盈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新能源汽车都能在国际市场上一骑绝尘了,怎么连小小的燃油车都拿捏不了?难道是这些造车新势力们不屑于造燃油车?还是他们压根就造不出来有竞争力的产品。

调侃归调侃,事实归事实,不可否认的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确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

这一点相信放眼世界也自有公论,但也请千万不要忘记全球汽车产业的变革远不止把发动机换成动力电池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媒体报道我国的风向看似是变了,但真相却是在自知直面对抗难有成效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迂回策略”,这些报道对我们来说是“糖衣炮弹”,而对美欧国家的民众而言则是“焦虑炮弹”

有时候刻意的捧杀远比采取直接对抗的方式要更加“致命”,毕竟再坚固的堡垒也能从内部被瓦解。

如今我们确实正在部分关键领域内加速崛起,不过我们并不需要去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可,而是要“我觉得”我们正在进步。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美媒:中国足以重塑全球AI格局》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363104458394719&wfr=spider&for=pc 环球网2024-12-25 《嫦娥六号取回的月背月壤样品首次亮相中国航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401471055722103&wfr=spider&for=pc 光明网2024-11-11 《取消最惠国待遇,影响有多大?——“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贸易挑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734117141368577&wfr=spider&for=pc 金融界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