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日历已经撕下了最后一页,我们才从饱满的日子里忽然抬起头来,惊觉又是一年。
一年是一天一天过去的,更是一件事接一件事、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过去的。我们虽然抓不住从指尖漏下的时间之沙,却看得见积沙成塔、积水成渊的进步和成果。它们定格为一个个新闻事件,成为时间的回响,留在了我们的共同记忆里。
这一年,我们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工了一批有着深远影响的新项目,也建成投产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基地、项目和装置。我们开创了核能利用的新模式,打开了核技术应用特别是医用同位素产业的新格局,凝聚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我们与全球同行的交流更加紧密,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核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人类社会,也让世界认识一个“核力无限”的中国。
这一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面前,勇气和信心始终相伴,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现场的每一次巡检,在实验室的新一轮试验,在电脑前的反复计算,在车间的凝神操作……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中核人。这一身份给了我们深埋心底的荣耀,更把沉甸甸的责任安放在我们肩头。
党之所指,国之所需,心之所向,行之所往。我们扛起了责任,中国核工业扛起了责任。在“强核强国 造福人类”的道路上,我们矢志不渝、稳健疾行,我们不忘初心、追求卓越。蓦然回首时,压力仍然如影随形,但光阴不负赶路人,实干证明“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回顾和盘点昨天,是为了把握分秒必争的今天,一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明天。迎着新年开工的第一缕阳光,向所有中核人道一声:
“2025,加油!”
2024刚刚与我们告别
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的精彩
铭记那些亮眼的瞬间
选出你心中的中核集团十大新闻
文末参与投票
投票时间:
2025年1月2日至5日
01
中核集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2024年,中核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对全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进行全面部署。各层级党组织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专题宣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5100余次,迅速将精神传达至每一名党员。
中核集团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凝心聚力建设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迎难而上推动产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导入,深入组织开展“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积极构建先进核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市场和项目开发,构建核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强化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走在国资央企前列。
2024年,中核集团以第12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连续第19年获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获评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连续五年入选世界500强,连续六年获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好”的最高等次。
02
中核集团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2024年,中核集团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上下联动,示范引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题导课、专题党课、集中研讨、专题辅导、现场教学,把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纳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把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纪律处分条例与企业合规经营相融合。引导广大党员在深学中提升党性修养,在笃行中树牢言行标尺。全集团累计开展中心组学习600余次,专家解读500余场,党组织书记讲纪律党课4000余次,基层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15000余次,开展各类警示教育630余次,特色做法在国资委党纪学习教育简报和官网刊发5次。
03
中核集团深入组织开展“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是中核集团“整体·协同”年,集团党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开展“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聚焦“十大协同”领域,集团公司层面135项协同任务、二级单位层面1239项协同任务高质量圆满完成,解决了一大批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
专项行动实施以来,集团党组加强组织领导,党组会、总办会定期听取专项行动工作汇报,集团领导牵头领导推进协同任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战略规划部)体系化组织实施,总部各部门牵头负责协同任务,各单位积极协同协作,集团上下整体观念和协同意识明显增强,整体功能显著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满意度超过90%。
通过“整体·协同”年专项行动,核能“三步走”战略加快实施,一体化快堆、可控核聚变等研发攻关取得新突破。重大在建工程建设稳步扎实推进,核电新厂址开发取得新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充分发挥完整核工业体系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走在国资央企前列。集聚利用社会资本支持重大科技研发,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核电“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加大海外铀资源开发力度,开放协同展现了中核集团全面扩大开放合作的积极姿态。
04
中核集团举办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联赛 发布《中核集团核安全责任体系》
2024年12月22日,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联赛总决赛在京举行,会上同期发布《中核集团核安全责任体系》。
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核安全观提出10周年,同时也是中核集团的“整体·协同”年和核安全文化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为加强集团各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学习交流互鉴,展示核安全文化提升三年行动的成果,打造具有中核特色的安全文化品牌,中核集团举办了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以“品牌引领·文化协同”为主题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联赛。
在中国核工业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核集团始终把核安全摆在最高优先级。2022年以来,中核集团按照“启动落实”“深化推动”“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推动核安全文化提升三年行动。回首三年历程,中核集团坚持“整体·协同”,全面系统统筹,从核安全文化提升的方法提炼、概念导入,到理念深化、落地实践,再到融会贯通、巩固创新,总结形成可视化的核安全文化成果,中核特色核安全文化持续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核安全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中核集团将坚持“绝对责任、最高标准、体系运行、经验反馈”要求,持续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勇毅奋进中核特色安全文化品牌建设新征程。
05
中核集团大力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 一体化快堆创新联合体成立
2024年7月10日,以“坚持创新引领 谱写未来能源新篇章”为主题的核能“三步走”院士论坛在京举办,深入探讨我国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未来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凝聚行业共识,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加快推进核强国建设。2024年8月27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中核集团在原子能院举办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创新联合体成立大会。2024年11月28日,中核集团捐赠“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实物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核能“三步走”是国家战略。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是集团公司党组关于“第二步”走实快堆研究确定的战略性牵引项目,可大幅提升铀资源利用率,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与生态安全,构建先进核燃料闭式循环体系,支撑国家能源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核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联合体的成立有利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一体化快堆研发攻关和产业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个作用”,推动核能“三步走”战略加快实施的重要举措。
06
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中核集团核电项目积极安全有序推进
核能作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上指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13亿千瓦,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2024年,中核集团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核电25台运行核电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在建工程六大控制稳妥受控。漳州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徐大堡核电3、4号机组全部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漳州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建设全面铺开。田湾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突破4500亿千瓦时,福清核电基地累计安全发电超3000亿千瓦时。
2024年8月19日,“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技术耦合示范项目——江苏徐圩一期工程核电项目获国家核准,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创新采用“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协同运行模式,以工业供热为主、兼顾电力供应的核动力厂,建成后将为连云港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大规模供应高品质低碳工业蒸汽,对加快能源、化工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07
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建成投产
2024年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项目在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田湾核电基地正式建成投产。“和气一号”核能供汽项目作为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具有“绿色安全、稳定高效”的特点。每年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将源源不断地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为石化基地每年节省碳排放指标70多万吨。
核能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开展综合利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键能源品种,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单一发电到居民供暖,再到工业供汽、生产同位素,核能正在综合利用领域逐步扩展丰富,从“单一型选手”向“全方位服务”升级发展。
08
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开工 中核新能源产业奋进提速高质量发展
中核集团主动服务“双碳”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风光水网热储充”多能耦合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构建绿色能源生态圈。2024年,中核汇能/新华发电新能源在运装机规模、抽水蓄能核准装机规模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全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开工,这也是全国首个“核热光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中核集团首个海外风电项目——中核汇能哈萨克斯坦Abai1-100MW和Abai2-50MW风电项目完成股权交割,实现集团公司海外风电项目“零”的突破;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项目、国内首个“光热储能+光伏+风电”项目、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配套项目——中核集团首个“光热+”示范项目玉门1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全球超高海拔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位于大别山里的“中核首蓄”河南五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顺利投产发电,为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09
中核集团牵头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聚力攻关 参与ITER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4年12月27日,由中核集团牵头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2024年度工作会在京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回顾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分析研判当前核聚变发展形势,并发布第二批12项任务清单,共同凝聚可控核聚变未来产业发展“强磁场”。2023年12月,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目前,成员单位已发展至33家,各单位服务国家战略、协同攻关,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为实现核聚变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中国智慧”。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0日,重量达400吨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环向场磁体线圈TF08成功吊装至真空室模块1号预组装工具,标志着ITER国际大科学工程主机安装关键路径的重要环节——真空室预组装(SMSA)项目又一重大里程碑节点的实现。至此,SMSA三大重要部件(真空室模块、环向场磁体线圈,真空室冷屏)相继就位,为SMSA顺利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2月6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正式确认将托卡马克核心安装标段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授予中核工程联合体。真空室模块组装是目前ITER项目最重要设备在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对整个ITER项目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中标此项工作后,中核工程联合体已成为ITER项目主机安装的唯一承包商,将极大提高中方团队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11月4日,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了真空室模块坑内组装(SMPA)合同,这是中核工程联合体与ITER组织签署的第三份重大合同。
ITER项目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之一,承载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美好愿景。中核工程联合体参与其中并取得重大突破,生动展现了中国核能企业在国际科学合作、工程建设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10
中核集团勇当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链长” 共同开启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新篇章
2024年11月6日,中核集团在四川省成都市发起并主办首届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共同开启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新篇章,为核技术赋能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安全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中核集团在会上提出,愿勇当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链长”,充分发挥在核技术应用领域的产业和技术优势,继续与行业同仁一道,在上级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产业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核技术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引领和带动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技术合作与核科学应用部长级会议期间,以“核美家园”为主题的中国边会同期举办。会上,中核集团面向全球正式发布以核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辐照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的核技术应用“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核医疗、辐照应用、医用同位素、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核技术应用领域的经验与成果。会议期间,中国同辐还与巴西核与能源研究院签署核技术应用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4年6月,中国同辐在与多国对手竞争中以“中核方案”赢得认可,成功中标孟加拉核农业研究院设计装源量百万居里伽马辐照站项目,这是落地的首个海外政府机构辐照站及首个海外EPC项目。2024年7月,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新智能安检系统,助力香港国际机场成为全球首个全面采用智能保安检查系统的机场,突显了同方股份在民航领域的卓越创新能力和民航“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水平。
11
命名国铀一号!我国规模最大天然铀产能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7月12日,中核集团“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十四五”核工业发展规划项目,关键技术指标位于世界前列,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代表国家天然铀产业发展水平和形象的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天然铀生产基地,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天然铀保障能力、天然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12
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关键一步
2024年11月,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牵头,与中国核电、中国原子能协同研制的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完成了两个长循环辐照运行考验并顺利出堆,共在反应堆中运行三年,至此,我国完成ATF耐事故特征化燃料组件全周期商用堆运行考验。这标志着我国ATF燃料组件自主研发迈出了关键一步,达成我国自主化核燃料研发保持与国际核燃料前沿技术并跑这一重要里程碑节点,也实现了中核集团核燃料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方向的重要突破。
2024年3月5日,中核建中成功取得核燃料芯块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该核燃料芯块运输容器由中国原子能牵头、中核七院设计、中核建中制作,是国内首个获批的可与规模化燃料生产相匹配的芯块运输容器。作为保障核燃料元件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关键装备,该容器由中核集团团队跨越4个年度、历经34个月自主研制,采用与生产线无缝对接的芯块上下料盒,以及特殊设计的屏蔽容器、密封容器和保护容器三层结构,能够为核燃料芯块运输途中的安全性提供更有力保障。
13
中国面向全球开放十二个核科研设施
2024年是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40周年。在第68届IAEA大会期间,当地时间2024年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NNC)承办,主题为“开放合作 共享发展”的“核科研设施开放共享”中国边会,在维也纳IAEA总部成功举办,中国面向全球开放十二个核科研设施,与全球同行共同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本次开放的核科研设施和试验平台包括:中国先进研究堆、微型中子源反应堆设施(零功率装置/原型微堆),49-2泳池式反应堆装置,岷江泳池式试验反应堆,中国北山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实验室,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大气、水环境及放射生态学模拟研究平台,北京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热工水力与安全共享试验平台,核级设备鉴定配套试验设备设施,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平台(玄武),安全壳热工水力综合实验装置(盘古)。
40年来,中国始终通过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环境,与全球同行共同推进核技术创新发展,让核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大会期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捐赠中国核科学家钱三强先生铜像。这是由中国政府捐赠并将长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陈列的首个中国科学家铜像;中核集团还与法电集团联合向IAEA捐赠了共同编制的《核能支持低碳发展前瞻性研究》蓝皮书。
14
中核集团数字化转型“一号工程”正式启动 三门核电入选世界“灯塔工厂”
中核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
2024年6月17日,中核集团数字化转型“一号工程”核智枢ERP实验局业务切换正式启动,开创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局面。截至2024年12月,中核集团已实现133家法人单位和核智枢ERP薪酬专项431家法人单位切换上线,项目节点目标圆满达成。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在官方网站宣布最新一批获评“灯塔工厂”企业名单,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投资控股的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在全球上千家候选工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核电行业首个入选企业,同时也是中核集团首家获评“灯塔工厂”称号的企业。
2024年,人工智能(AI)也成为推动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力量。9月21日,华为云与同方知网携手合作的华知大模型5.0重磅发布。华知大模型是面向知识服务与科研行业率先推出的全学科、全领域、跨行业专业知识增强大模型,融合了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可融入各行业生产系统,赋能数智化升级发展。最新的5.0版本适用场景更全面、推理能力更强大、生成内容更可信,并全新上线智能PPT、AI科技查新、华知APP、3D全息交互数字人等应用。2024年3月11日,中核集团中核八所在上海举办“龙抬头 吟天下”龙吟系列新产品发布会,国内首个核领域数字生产力平台“龙吟·万界”以及5类通用的Nu Copilot™系列数字助理在会上全面亮相。
15
我国完全自主化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高放废物处理是确保核能安全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当前妥善处理高放废物的最佳选择就是玻璃固化。2024年7月23日,中核集团中核工程和原子能院联合自主研发的两步法φ650mm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顺利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这是我国冷坩埚技术发展的里程碑节点,标志着我国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向工程化应用迈出坚实的一步,中核集团已经掌握两步法冷坩埚从工艺原理到工程运行的关键技术,将为我国安全、环保处理高放射性废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此次试验共处理模拟废液140立方米,产生模拟玻璃固化体约52吨,玻璃固化体废物包容率为20%-24%。试验运行期间设备状态良好,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我国高放废物玻璃固化另外一条技术路线也实现“零的突破”。2024年12月23日,由中核工程和武汉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陶瓷电熔炉高放废液玻璃固化配方,在位于江苏泰州的我国首座国产化高放废液玻璃固化冷台架上圆满完成了试验验证,并通过验收。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攻克了动力堆高放废液陶瓷电熔炉玻璃固化配方这一世界性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我国陶瓷电熔炉玻璃固化技术国产化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零的突破。
16
携手IAEA!全球首个小堆能力建设执行协议“落户”中核
2024年10月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以下简称“小堆”)及其应用国际会议期间,IAEA与中核集团旗下海南核电有限公司签署全球首个小堆能力建设执行协议,标志着在IAEA框架下全球小堆能力建设将从海南核电起步。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帮助IAEA成员国开展小堆设计、建设以及运行准备等活动。
此次协议的签署,将推动全球小堆产业孵化和发展,树立中国小堆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中核集团将紧抓“玲龙一号”小堆领跑窗口期,为实现“国际核科技发展的引领者”的企业愿景提供坚实保障,充分挖掘“玲龙一号”示范效应和先发优势,推广受国际国内认可、经济性高、运维简单、安全可靠、可标准化批量化建设运营的多功能模块化成熟小堆技术。
2024年2月26日,“玲龙一号”外穹顶吊装成功;同年5月21日,“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大脑”——核电厂主控室正式启动投用;“玲龙一号”采用的是由核动力院自主设计的核蒸汽数字化仪控系统,以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鳞平台(安全级)和龙鳍平台(非安全级)。
17
积极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中核集团首家子公司落户雄安、葫芦岛基地建设启动
2024年3月19日,中核环保(雄安)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成为中核集团首家正式落户雄安的子公司。11月8日,河北省委雄安新区建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石家庄召开,审议通过中核雄安科技园产业地块设计方案,标志着中核雄安科技园产业园区规划正式落地。落户雄安新区是中核集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中核雄安科技园的建立,有助于雄安新区实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助推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城市。
2024年10月9日,原子能院葫芦岛基地建设启动大会暨核科技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辽宁省葫芦岛兴城市召开。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优化核科技能力布局、支撑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央地合作、企地联袂打造以核科技创新为牵引,助力东北全面振兴的重大示范工程,是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将为我国核能“三步走”战略实施和核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18
中核集团布局两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 切实增强我国同位素国产化生产能力
2024年,中核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扣“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和《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与各方共同推进同位素研发及产业发展,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增强我国同位素国产化生产能力,布局两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均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2月26日,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也同步出堆,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批量化在线辐照生产短半衰期同位素的关键技术,一举打破我国关键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同年4月20日,碳-14靶件从秦山核电重水堆机组中成功抽出,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核电商用堆批量生产碳-14同位素,从此彻底破解了国内碳-14同位素依赖进口的难题,实现碳-14供应全面国产化。
2024年12月30日,我国规模最大医用同位素生产基地正式启用,镥-177、钇-90、镭-223、碘-125、磷-32、铼-188、钬-166、碳-14等8条医用同位素生产线完成全部建设工作,投产后,中核集团核动力院将具备医用同位素产品大规模生产的能力,产能基本满足国内相关医用同位素市场需求,为建立医用同位素自主保障体系发挥重要作用。同一天,由核动力院设计、建造的全球功率最高溶液型医用同位素试验堆也成功封顶。该堆建成后初期解决部分国内紧缺同位素及药物需求,中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实现数种新型医用同位素国产化,长期达到国际领先,彻底解决国内医用同位素紧缺和核医学发展的难题。
今年以来还有多种同位素生产实现巨大突破。核理化院/公司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先进工艺成功生产出高丰度克量级镱-176同位素产品,并通过中物院CMRR堆辐照制备核纯度大于99.9%的无载体镥-177产品;首次制备出克量级丰度超过99%的镍-64同位素。原子能院与秦山核电合作,利用反应堆辐照自主研制的低浓铀靶件,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99%的钼-99样品,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核电站商用堆生产医用裂变钼-99关键技术的国家;利用100MeV回旋加速器,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大于99.9%的放射性同位素锗-68样品;成功打通低温精馏法分离硼-10同位素的全套工艺技术流程,并连续稳定产出丰度达70%的富集硼-10产品,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精馏分离硼-10同位素规模化技术。
19
国际首款X/γ核辐射剂量探测芯片成功量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问题,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国家急迫需要和发展需求出发,2024年10月,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核安全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的国际首款X/γ核辐射剂量探测芯片成功实现量产,实现了从“1”到“100”的产业化突破,打通了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此款芯片身材小巧玲珑,但灵敏度能与常规环境测量用的盖革-弥勒计数管相当;应用前景广阔,只需基于芯片数据手册进行简单二次开发,即可应用于涉核领域放射工作场所、人员、环境等辐射剂量监测场景。同时,芯片采用了标准化接口设计,可作为通用辐射传感器器件,适用于回流焊,能够快速集成于手机平板、智能头盔、无人机等各类智能装备,可用于开发具有辐射探测功能的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团队突破了晶体集成、封装温度、批量化检测等关键技术,完成了从芯片设计、流片到集成封装、检测的全流程开发,实现了芯片批量化生产的技术固化,可在具有相关资质的授权工厂中进行量产。
20
那年今日,横空出世!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7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地传播宣传核工业、核科学,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中核集团策划组织“60·70”系列活动,展示发展成果,弘扬伟大精神,塑造品牌形象,宣传选树典型,擘画未来蓝图。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当天,中核集团正式发布“60·70活动”主题标识,举办“大国底气从核来·探访东方的巨响”品牌活动和“历史的巨响”老同志文艺汇演,为老同志颁发60周年纪念章。
2024年,中核集团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及核工业精神宣讲团全年巡回宣讲27场次,线上线下覆盖观众超千万人次。在全国设置170余个“祖国需要我”打卡点,让所有人跟中核见一面;举办“大国底气从核来·重走核工业路”媒体行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一起重走核工业路,共同探寻核工业的发展脉络,感受前辈们的奋斗激情,同时见证新时代核工业的辉煌成就。多个主题宣传传播量超亿次、微博主话题阅读量超千万。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各单位投稿请通过中核集团融媒体中心投稿系统
责编 | 王宇翔
主编 | 刘洋
审校 | 李春平
喜欢就“”和“在看”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