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width interse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兜兜转转三十余载,历经四次股权战役,有的股东选择加码民生银行争夺话语权,有的却在悄然谢幕,仓皇离场

近期,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举牌民生银行H股,通过子公司一周内五次增持民生银行,一跃成为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大家人寿刘永好此举也被解读为“再度回归”民生银行。然而,在失去民生银行最大股东位置后,新希望集团就牵头设立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网银行”),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增持民生银行的同时,新希望集团批量转让多家控股参股公司的全部股权

与新希望集团的增持行为形成对比的是,泛海系正在逐步退出民生银行,并与民生银行存在超过百亿规模的金融纠纷。目前,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集团”)已退出民生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且泛海系与民生银行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及金额巨大。民生银行已对泛海系旗下多家公司提起诉讼,并获得了法院的判决支持,但泛海系资不抵债的情况使得民生银行收回借款面临困难。

01

新希望集团跃升至第二大股东

近日,刘永好举牌民生银行H股完成。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集团”)的子公司新希望化工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化工”)一周内增持五次民生银行(01988.HK)H股股票,也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12月16日-23日,新希望化工五次增持民生银行H股股票,合计增持6800万股,增持前,新希望化工不持有民生银行任何股份。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显示,12月16日,新希望化工增持了1761.65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每股均价3.15港元。12月18日-20日,连续增持,每日分别增持504.25万股、745.85万股、1615.2万股,每股均价都在3.18港元左右。12月23日,新希望化工第五次增持了2173.05万股,也是增持最多的一次,每股均价为3.24港元。可见,伴随着新希望化工的多次增持,民生银行的股票也是一路上涨。截至1月3日,民生银行的股价收报于3.38港元/股,上涨0.30%。

通过五次增持后,新希望集团通过南方希望实业、新希望六和投资、新希望化工合计持有民生银行22.4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也从4.96%升至5.12%,成为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

新希望化工的增持计划是有迹可循的。11月19日,民生银行发布《关于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报送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股东核准申请暨主要股东拟增持本行股份的公告》显示,新希望集团看好民生银行长期发展,子公司新希望化工拟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本行股份,增持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截至公告日,南方希望实业、新希望六和投资合计持有民生银行总股份比例4.96%。增持后,新希望化工与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总股份比例将超过5%,相关投资将于核准后实施。

根据《证券法》规定,举牌行为需要公开披露相关信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5%时,必须进行举牌公告。且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显示,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在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后民生银行在股权批复公告中称,12月12日,本行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民生银行变更股权的批复》。监管同意新希望化工自批复之日起六个月内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不超过6800万股股份。增持后,新希望化工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该行不超过22.4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不超过5.12%。

监管批复通过后,新希望化工随即开始对民生银行H股的增持。在12月16日当日,新希望化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民生银行的1761.65万股H股股份,占该行总股本0.04%。由于在增持前,新希望化工及其一致行动人南方希望实业、新希望六和投资持有的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4.96%。加上最新增持的0.04%,占总股本比例为5%,达到举牌线。

随即,民生银行于12月16日晚间披露了《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报告中新希望化工及其一致行动人在未来12个月内无减持计划。

作为民生银行的创始股东且曾经的第一大股东,新希望系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再度回归”。民生银行创始之初,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因大股东身份被选为副董事长,后于2006年董事会上落选,取而代之的是泛海系的卢志强。刘永好在2009年通过增资再度成为民生银行副董事长。2014年12月,新希望系第一大股东的位置让给了安邦系,直至今日,大家人寿仍然是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持有78.1亿股,持股比例为17.84%。而这些年,新希望系却在悄然减持民生银行的股份,持股比例降至5%之内。在让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之后,2016年12月,新希望集团联合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新网银行,新希望集团持股30%,为第一大股东。因此,刘永好此次举牌民生银行,才会受到市场的瞩目,新希望系在金融版图的布局引人遐想。

02

泛海系与民生银行百亿债务纠纷

与新希望系的前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深深卷入民生银行股权战役的泛海系,正从民生银行中渐渐淡出。此外,泛海系与民生银行的金融纠纷仍在进行,经《局市》梳理计算,泛海系与民生银行的金融借款纠纷金额已超过百亿规模

同花顺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报显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退出民生银行前十大流通股东。根据上季度数据显示,泛海集团持股数量为18.03亿股,占比4.12%,彼时仅次于新希望六和的4.18%。

根据民生银行去年11月29日发布的《关于诉讼事项进展的公告》,泛海系与民生银行的金融借款纠纷仅显露出“冰山一角”。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与泛海系的纠纷可追溯到2023年1月。1月21日,民生银行发布诉讼事项公告称,北京分行于近日收到《受理案件通知书》,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武汉中心大厦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中心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中央公司”)、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控股”)及卢志强向北京金融法院提起诉讼,涉案的金额为借款本金分别为39.72亿元和30.46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以及至实际清偿之日止的利息、罚息,实现债权和担保权利的全部费用。具体来看,2018年6月,武汉中心公司与北京分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金额40亿元,尚欠本金39.72亿元;2020年3月,武汉中央公司与北京分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30.66亿元,尚欠本金30.46亿元

武汉中央公司方面,2023年10月7日,民生银行收到北京金融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武汉中央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贷款本金30.46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复利。由于武汉中央公司对一审判决部分内容不服,遂提起上诉。2024年8月30日,民生银行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二审判决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终审判决下来了,武汉中央公司迟迟未履行给付义务,北京分行于2024年9月14日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内容包括被执行人武汉中央公司、泛海控股、卢志强立即偿还申请执行人贷款本金30.46亿元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和复利。北京金融法院认为申请执行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决定立案执行

武汉中心公司方面,2023年11月3日,北京金融法院的《民事判决书》显示,武汉中心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北京分行偿还贷款本金39.72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逾期罚息和复利。同样的,武汉中心公司不服一审判决部分内容,提起上诉。2024年3月27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显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武汉中心公司自然也无法履行给予义务,北京分行向北京金融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2024年4月26日,北京金融法院决定立案执行

泛海系与民生银行另外一起金融纠纷则发生在2024年5月。当月11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北京分行于近日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北京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对泛海集团、泛海控股、通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海控股”)、泛海不动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不动产投资”)、泛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股权投资”)、北京星火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星火房地产”)、武汉中央公司、泛海建设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建设青 岛”)、武汉中心公司、深圳市泛海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泛海置业”)、卢志强等向北京金融法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涉案金额包括与泛海集团相关的合计42.66亿元本金和与泛海控股相关的合计12亿元本金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和复利,实现债权和担保权利的全部费用。

泛海集团分别于2019年3月、2019年9月、2020年7月,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借款12亿元、31亿元、17.8亿元,尚未归还本金分别为8亿元、30.71亿元、3.95亿元,共计42.66亿元。泛海控股分别于2019年9月、2019年12月、2019年12月、2020年10月,向北京分行借款17.8亿元、11.6亿元、11.6亿元、27亿元,未归还本金3亿元、3亿元、3亿元、3亿元,共计12亿元。

2024年10月31日,民生银行披露了一审判决内容,泛海集团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向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偿还欠款本金8亿元、30.71亿元,共计38.71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复利泛海控股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北京分行偿还欠款本金3亿元、3亿元、3亿元,共计9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复利

泛海控股因对一审判决部分内容不服,提起上诉,后民生银行于2024年11月29日的公告披露了诉讼事项进展,11月27日,民生银行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按照泛海系资不抵债的情况,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想收回借款,还是相当困难的。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民生银行的资产总额为7.70万亿元,较年初微幅增长0.30%;不良贷款率为1.48%,与2024年初持平

本文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如对稿件存在疑问或需要沟通,请联系 微信:jzjh2025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