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超市、菜场、商场等地,是很多父母头疼的事。
一方面,我们担心孩子在人群拥挤时被陌生人带走;
另一方面,我们担心孩子因为我们的一时疏忽而给门店带来损失。
55岁的刘师傅,就很害怕带自家孙女去购物,某次爷孙俩买水果的经历,让刘师傅历历在目。
之前,刘师傅带着孙女悠悠去游乐园玩。前往游乐园的途中,悠悠看见一家超市,悠悠便和爷爷说自己想吃水果。
刘师傅平时就很节俭,进了超市,也是买苹果、梨子、香蕉等价格实惠的水果。
悠悠自己在一边等爷爷挑水果,可身边较为低矮的货架上,放着几盒夹着乌梅条的白草莓。
悠悠平时就很少吃草莓,更别说是白色且夹着乌梅条的“新奇草莓”了。
出于好奇心和小馋嘴的本性,悠悠踮起脚拿了盒子里的一个草莓吃了起来。
乌梅条的酸夹带着白草莓的甜,酸酸甜甜的味道让悠悠胃口大开,她忍不住又偷拿了一个。
“小朋友,店里的水果不能随便吃!”店员发现了正在偷拿草莓的悠悠,立马对着她大声呵斥。
悠悠一个激灵,迅速地把草莓放了回去。刘师傅见状,赶紧把孙女从货架边上拉到自己身侧,轻声呵斥了孩子一句后,连声向店员道歉,并表示自己会赔偿相应的损失。
可店员却讽刺道:“这是日本白草莓,一颗要70元,上面夹的乌梅条60元一斤,组合一颗我们单卖79.9元。你家孩子还是偷吃,偷一罚十知道吗?”
刘师傅本对孩子擅自吃店里水果的行为感到十分愧疚,但看到店员咄咄逼人的模样,顿时怒火中烧:“那你的意思是,孩子在店里吃了一颗你家的草莓,我们就要赔付你们799元?”
店员双手叉腰,对着刘师傅翻了一记白眼说:“谁让你家孩子手脚不干净,喜欢偷东西。”
刘师傅辩驳说:“她只是新奇这样的草莓,刚刚上托班的孩子,哪里分得清什么行为叫做‘偷’!难道你家孩子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期?还是说你身为大人,也和孩子一样分不清吗?”
“更何况,任何人、任何企业、事业单位都不能自己设立罚款处罚权,你说的偷一罚十,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你无权强制要求我支付赔偿。”
“孩子吃了多少,我愿意按照原价赔偿你们的损失,并赔礼道歉,如果你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你大可以报警,警察怎么判定,我就怎么赔偿,我是不可能给你讹我钱的机会的。”
店员见刘师傅说得头头是道,自己一时毫无反驳的理由。
同时店门口还驻足了几位看热闹的路人,她也不想让自己下不来台,只好憋着一肚子气,示意刘师傅结账。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悠悠爷爷处理事情起来有条不紊,真的太赞了,让人佩服。
听了刘师傅的故事后,宝妈李楠建议,教育孩子规则和边界意识要趁早,因为她家孩子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五岁时,自家儿子和奶奶出门去超市买菜,回到家后,李楠发现孩子手里忽然多了一小卷阿尔卑斯糖。
因为孩子蛀牙问题严重,自己一直对孩子吃糖的行为多有限制,她看见孩子手里的糖,就忍不住数落起婆婆太宠孩子。
可婆婆说,那糖不是她给孩子买的,估计是结账时,孩子从超市前台柜台上拿回来的。
这下李楠更生气了,她一方面埋怨婆婆没有看好孩子,导致孩子犯了错;
另一方面又担心若是没有纠正孩子今天犯下的错误,孩子可能会因此形成不良习惯。
另外,她还非常自责,自己平时没有教育孩子,不能在没有给钱的情况下,直接将商店的东西带回家。
和孩子爸沟通后,她决定带着孩子回到那个超市。李楠先是和店家道歉,表明了自己要再付款的态度,又让宝宝和阿姨承认了错误。宝宝说:“阿姨,我错了。”
店员表示理解,又跟宝宝说:“你没有做错,只是你还小,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做,所以你没有错。”此时,李楠也如释重负。
在此次事件中,李楠很感谢婆婆对她的包容,毕竟老人带娃时,难免有疏忽。
其次,她很感谢店员的理解和对孩子的安慰。
最重要的是,她的孩子很勇敢,能勇敢地承认错误,这是小时候的她不具备的一种品质。
李楠相信,这件事情之后,她也明白了一种基本的社会规则。
相信不少孩子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事,这类事件看似轻微,但背后反映了很多信息,各位父母可自查。
在超市“偷”拿东西的孩子,其背后的心理问题,父母别忽视
●孩子的规则感和边界意识
无规矩,不方圆。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总是大声说话、去游乐园玩耍时不喜欢排队等行为,都是孩子缺乏规则感、没有边界意识的表现。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毫无遵守规则的意识,也没有“边界”的礼仪,这多半是家庭教育缺位的结果。
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每个家庭也应当有各个家庭成员需要遵从的家规以及相应的规则教育。
●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教育孩子时,我们要先做到及时满足,再进行延迟满足。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既不能事事迁就,也不能事事拒绝。
故意制造物质匮乏会让孩子变得自卑,甚至不择手段自我满足。
对于力所能及、合情合理的需要,及时满足;对于超出预期、无理取闹的需要直接拒绝,我们要做到爱与威严并存。
●孩子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注和重视,而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常常忽视孩子。
孩子最初会通过建设性的方式获取父母的关心,此时的孩子懂事、听话。
而当这种懂事总是被父母忽略时,他们就会选择做一些破坏性的事情。
比如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不守规矩、偷东西等等。
结语
有些时候,孩子做错事,我们可以认为这只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但每一件小事、错事的背后,都是孩子能够从中获得成长的机会,我们不能忽视这些事情的发生。
父母是孩子最初开始接触社会的榜样,我们既要做好教育,更要做好引导。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