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贵阳贵安坚定不移实施“强城镇”,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让城市更健康、更宜居。系列报道【强省会·这一年】今天播出第四集《贵阳贵安: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幸福家园》。
2024年12月28日中午12点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响起,贵阳轨道交通S1线正式开通运营,加速推进贵阳贵安一体化建设,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更顺畅地流动。
市民:我确实感受到贵阳的发展太快了,从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开始,每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当天我都要参与。
市民:今天坐完贵阳轨道交通S1线,觉得运行非常平稳,颜色也很特别,紫气东来。
坚定不移“强城镇”,2024年,贵阳贵安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修改完善了《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完成《贵阳贵安“一核三心”分区规划》,加快构建“一核三心多组团”城市空间格局,着力优化“强省会”的空间载体。
围绕“一河一道两片”完善重点区域城市设计,推动贵阳甲秀楼街区、贵阳文昌阁街区创建成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2024年,贯城河复涌暨太平路开街和“新印1950”文创街区开园,两个城市“焕新”项目得到住建部认可,初步入选全国城市更新改造示范项目。
市民 杨婷:比之前的变化更大了,很吸引人,灯光、娱乐、餐饮方面都很好。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总规划师 吴晨:从产业功能来说,我们特别关注消费场景的打造。在保护的同时,我们要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生活场景。
作为全新的城市“历史文化展厅”,贵阳城垣步道结合历史地形及交通情况,形成的连接老贵阳“九门四阁”的环线,彰显了贵阳老城的相关文化内容和历史故事。
市民 罗世柳:最大的惊喜是现在呈现出了贵阳的老历史,走在这条路上更有意义了,能看到贵阳市更新的风貌。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一年来,贵阳贵安统筹推进“四房”“四位”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企一策”“一地一策”“一楼一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张俐:2024年7月18日出台了《进一步促进贵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内容涉及居民端和企业端两个方面,共计十二条20项内容,旨在利民、惠民,激发市场活力。与此同时我们还抓紧贵阳市三大方向的房屋建设,一是避暑房,第二是改善房,第三是配套房。
2024年1至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8.8%;城镇新增就业15.91万人;新建、改扩建43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3.1万个;新建充电桩161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2万个。加快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二期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过去一年,贵阳贵安扎实推进乌长高速、沪昆扩容高速等项目建设,启动“汪家大井”水源应急替代工程供水调试运行,切实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内容。2024年以来,贵阳贵安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焕发“新颜值”“改”出新活力。
南明区八里屯安置小区居民 刘贵荣:现在多了坐的地方,老年人玩的地方,还有健身器材,绿化也搞得非常好,我们非常满意。
过去的一年,贵阳贵安巩固提升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成效,城市功能品质更加优化。提升140个“15分钟生活圈”建设成效;完成20个农贸市场数字化改造,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4.2万户;老旧小区改造4.1万户;背街小巷改造100条;改造城镇地下管网803公里,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落地。
突出“精准精细精致”,2024年,贵阳贵安集中力量打通了12条“断头路”,畅通“微循环”。
花溪区石板镇清水城小区居民 毛明波:以前这里是一条小路,我们走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路修好以后特别方便,15分钟就可以达到石板收费站。
2024年,贵阳贵安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400个,生活垃圾治理能力达到每天8350吨,通过有序推进治理11个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点位,优化调整公交线路93条,全市交通态势稳中向好。深入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成效明显。
过去一年,火车站和花果园两大城市商圈快速形成,城市经济支撑更加有力。
南明区商务局副局长 易雷:要继续扩大青云IP影响,辐射周边商圈,带动周边文商旅产业发展;统筹推进街区发展,以打造国家级步行街为最终目标持续发力。
2024年,贵阳贵安围绕总部、楼宇、物流、商圈等方面,推进打造“1+4+N”楼宇经济总部经济融合发展体系,全年新增亿元以上商务楼宇10栋、数字产业楼宇3栋,新增A级物流企业29家。
目前,贵阳贵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保持在80%以上。城镇化率的提升带来经济的高度集聚,也加速了城乡融合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一市三县”经济总量达到769.07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0.6%。通过协同推进农村“五治”,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万户,实施农村保障供水工程11个,新(改)建农村户厕6941户,打造美丽农村路76公里,进一步夯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2024年“强城镇”答卷令人振奋;2025年责任在肩,催人奋进。凝心聚力“强城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要狠抓城市规划、城市承载能力、城市经济、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城乡、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让城市管理更智慧、城市运行更安全、城市生活更美好。
记者/邹健 蒋莎莎 潘家元
编辑/杨倩倩 责编/杨青青 审核/邹岚 终审/曹钦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