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叙述在文学创作中,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
各类作品在选择某种表现方法时,虽说往往有所侧重,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般说来,可以不要议论,不要抒情,甚至也可以舍弃描写,可是往往不大离得开叙述,叙事作品自不待说,事件过程、人物活动、场景变化也都有赖于叙述去交代、说明。即使是抒情类作品,因为情总是有所思、有所感而发的,必须有所附着,所以叙述也常常占有一席之地。正因如此,所以说叙述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2)叙述可以说是作品的粘合剂,没有恰当的叙述,作品必然散乱无章,支离破碎
过去写文章讲究起承转合,现在不讲这一套了。但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衔接这些构织作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总是不能不顾的。要运用它们把作品中分散的场景和故事片段贯穿起来,粘合起来,就需要用叙述来表达。
比如过渡,就是一种粘合,如果忽略了它,往往就会使作品脉络断绝,结构松懈,内在联系不清楚。
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叙述了祥林嫂已死之后,再转回来叙述她的一生,中间用了“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来过渡。这里,先是叙述现在的事,为表现需要又追叙过去的事,今昔之间没有这个过渡相联系,作品的脉络就断绝了,读者也就无法摸得清头绪。
再以情节的过渡来讲。情节事件与情节事件之间常常有定的间隔。一个情节事件过渡到另一个情节事件,需要作者用相应的叙述来联系。
茅盾的《子夜》中,“半小时后,刘玉英已经在霞飞路的一所五层‘大厦’里进行她的冒险工作。”就在吴老太爷遗体入殓的那天下午,离开上海二百多里水路的双桥镇上,一所阴沉沉的大房子里,吴荪甫的舅父曾沧海正躺在鸦片烟榻上生气。这样,用这些叙述一交代,就省略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也使一个情节事件与另一个情节事件粘结在一起,让他们发生了一定的联系。
讲叙述,人们常常提到叙述结构这个概念,把叙述与结构联系在一起,这是很有见地的一种提法。叙述中有顺叙倒叙、插叙、分叙等等,其中许多叙述方法涉及一个人们不大注意的问题,就是叙述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在作品中,自有一种粘合作用,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组织,作品的结构。这种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比如《红楼梦》里写林黛玉焚稿、林黛玉之死,同时写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婚。这在叙述方法上来说,是一种平叙,也就是话分两头的写法。把两个同时发生的事,用叙述合在一起,造成一种对比,起到结构作用。
至于顺叙、倒叙更是构织作品的常用笔法,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叙述方法与结构往往是相联系的,总是要呈现出一种粘合力的。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叙事有种种不同,“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古人还讲什么联珠缀玉、草蛇灰线等叙述笔法。这里提出一个叙述线索问题。线索是把作品的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写作中,面对着众多的人物及复杂的人物关系,面对着众多的事物及各种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如果找不到一个可以统领一切的线索,就无从下笔,就像一个珠宝工人,面对零散的粒粒珍珠,没有一条合适的线,就不能穿缀成闪光的项链,只有当作者选定了一条能粘合一切的叙述线索时,他才能通过叙述把各种散乱无端的材料串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写的是,为了抢救中毒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全国各地“八方支授”,有许许多多生动的事例和场面,涉及的面广,参与的人多,但作者提炼出了一条叙述线索——寻药运药,靠了这条叙述线索,就把繁复的材料粘合在一起了。
而孙犁的《山地回忆》是以一双袜子为叙述线索的,《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是以灯光为叙述线索的。叙述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粘合剂的作用。
未完待续……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