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顺风车作为一种共享出行方式,本应是车主与乘客基于互助原则,共同分摊出行成本、提高车辆利用率的绿色出行选择。然而,近期滴滴顺风车平台上职业司机的大量涌入,却让这一模式变了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业司机借助外挂软件抢单,轻松秒接订单,顺路度70%、80%的订单都能抢到,而真车主使用平台自带的抢单系统却常常落空。他们还通过微信群交换订单、中途互换乘客,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抱团作战”体系。真车主若想从职业司机手中抢单,只能在早上8点前或晚上8点后的非营运时间才有机会。职业司机则主要盯着百里之内的订单,因为跨城跨省的单子不容易凑齐人,回程也容易返空。

滴滴等顺风车平台抽成在10%—30%之间,抽成比例随地域、时段、路程等因素调整。虽然抽成水平不低,但顺风车订单单价低,专职司机通过凑足人头、选用新能源车等方式开源节流.职业司机为最大化收益,通常会接多个乘客,导致绕路严重。如从东营到济南的顺风车,平台显示只需2.5小时,却因司机接人绕路跑了4个多小时。乘客选择“独享”服务,理应只有1名乘客,但职业司机常多平台、跨平台接单,使独享单变拼车单,乘客花了独享的钱却得到拼车的体验。

有乘客在滴滴下单时备注不分摊高速费,上车后仍被司机收取。真车主一般不会计较高速费,但职业司机以赚钱为目的,费用转嫁给乘客。部分职业司机为节省高速费,选择不走高速公路,抄小路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有司机引导乘客绕过平台线下付款,脱离监管.职业司机的涌入,使得真车主抢单难度大大增加,几乎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真车主在顺风车市场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市场被职业司机“卷跑”。

平台逐利的商业逻辑导致其更希望撮合更多订单,职业司机的存在顺应了这一意愿。平台虽能通过司机接单次数、目的地等因素判定是否为专职司机,但强化管束的动力不足.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天津规定每车每日合乘服务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广州、重庆、杭州等地上限为每日4次。但各地规定存在差异,营运车辆能否注册为顺风车也未统一。乘客投诉后,通常能得到约20元的优惠券作为补偿。但这种补偿方式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职业司机“搅局”顺风车市场,不仅损害了乘客的权益,也对真车主造成了冲击,更让顺风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面临挑战。未来,如何在保障乘客利益、维护真车主权益的同时,合理引导职业司机,让顺风车回归其本质,还需平台、监管方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重塑顺风车行业的良性生态。

职业司机这么一 “搅局”,乘客权益受损,真车主受冲击,顺风车行业健康发展也面临挑战。未来,要想保障乘客和真车主权益,合理引导职业司机,让顺风车回归本质,平台、监管方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找出科学合理的办法,重塑顺风车行业的良好生态。不然,这顺风车还能走多远呢?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信息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