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微医控股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由招银国际独家保荐。这是微医于2021年递表未上市后,时隔三年再次冲击港交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点一:时隔三年 微医转型AI医疗冲击上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从业务层面来看,微医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挂号网阶段。微医在起步初期从事将线下医疗服务在线化。微医从上海起步,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起点,为医院提供就医流程优化服务。将医院的号源移到互联网上,通过线上平台,患者可以预约挂号,改善了就医体验。
第二阶段:互联网医院阶段。2015年,挂号网升级为微医,定位于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在该阶段,微医致力于实现线上线下诊疗一体化,患者通过挂号问诊、图文咨询、电话咨询等在线进行轻问诊。此外,微医还在乌镇成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
第三阶段: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2017年,受AI科技兴起启发,微医成立了AI医疗团队。并于2020年与天津市政府等地方政府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数字健共体”全国示范区。通过建设互联网医院,与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共建数字健共体,逐病种为老百姓开展全程的标准化诊疗及健管服务。
截至目前,微医建立涵盖医疗服务、医药服务、健康管理及医疗费用智能控制的AI驱动型业务体系。
观点二: AI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不断攀升

招股书显示,微医2021年到2023年营收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18.63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18.18亿,同比增长107.4%。
对此,陈礼腾表示,微医收入规模增长的背后,在业务结构上已发生重大转变。2021年到2023年,微医来自AI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6.28亿元以及10.24亿元。2024年上半年,AI医疗服务的收入14.4亿元,占到了总收入的近八成。不难看出,AI业务正在成为其收入主力。
但从风险角度看,陈礼腾表示,数字健康行业依旧处于不成熟阶段,其市场发展进程以及消费者接受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微医目前专注于提供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这一业务的增长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传统医疗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数据隐私的合规性、AI决策过程的不透明等。以上因素或对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能都实现预期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从外部竞争来看,目前上市的数字健康公司已有1药网、平安好医生、新氧、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合纵药易购、智云健康、叮当健康、梅斯健康、药师帮等。此外,还有微脉、春雨医生、七乐康、健海科技、健培科技、卓健科技等一众未上市的公司,都在布局数字健康赛道。这也给微医带来不小的竞争压力。
观点三:亏损收窄明显 上市开启新故事?

陈礼腾表示,随着微医将布局重心转移至AI医疗,公司亏损也在不断收窄。2021年至2023年,微医运营亏损分别为20.92亿元、9.9亿元、6.64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25.71亿元、37.76亿元、14.78亿元。其持续经营业务的经调整亏损率分别为140.8%下降至27.1%。
在成立的十多年里,微医经历多次融资,吸引了红杉、腾讯、启明创投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与背书。此前的持续亏损使得投资者对于其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存在担忧。而随着微医的亏损不断收窄,再次递表冲击港交所,这次带着AI医疗故事的微医或能给自己也给各位股东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