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春晚,毛阿敏以独特的嗓音和优美的旋律为观众演唱了一首《思念》,这首歌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毛阿敏也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著名歌星。在八九十年代时,她的很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她在华语乐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92年她唱了一首《马兰谣》,却有人称,这首歌把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兰谣》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歌曲,第一段歌词以优美的词汇赞美了马兰花的美丽和顽强的生命力,第二段歌词则深情地描绘了马兰基地的官兵和科学家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防事业的无限忠诚。整首歌曲以物喻人,将马兰花美丽而又顽强生命力与科研人员和官兵们的品质相映衬,展现了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无畏艰险、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歌曲的寓意是美好的,表达的精神是令人颂扬的,然而马兰是我国绝密军事基地,就这样通过歌曲向世界广而告之,难免会有泄密之嫌,但事实真的这样吗?事实上“马兰”早就刻印在70后、80后的童年记忆里,童年时期曾朗朗上口的歌谣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童谣里已经暴露了秘密:“小皮球”意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其外形与球相似,因创作的是童谣里便用“小皮球”来寓意;“架脚踢”是指试验场上的爆破高塔;“马兰”就是马兰基地,“开花”则形容原子弹爆炸的情景;“二十一”代表第21基地研究所;而后面的“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是指保密基地唯一对外联系的两个信箱编号。看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七八十年代时就已经拥有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暗号”,也是很多人独属的童年回忆,在那时就已经向世界宣扬中国人的喜悦之情。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的建设任务,为了保卫祖国安全和推动国家发展,许多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远赴大西北,投身于国防事业的建设中。大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干燥,交通不便,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精英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和优越工作机会,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大西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简陋,不是帐篷就是土坯房,冬天不保暖、夏天不隔热,里面的设施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床铺和桌椅。冬天寒风刺骨,气温常常降到零下几十度,他们只能穿着单薄的棉衣,忍受着刺骨的寒冷;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他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工作。

他们喝的是苦涩的井水,吃的是粗粮和干菜,很难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长期下来很多人都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在这样艰苦而又简陋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丝毫的抱怨和退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在那里建设起重要的国防工程和军事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中国技术落后,官兵们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用最原始的夯土办法修建核试验基地,在试验室中,科技人员用算盘计算出一条条数据,他们通宵达旦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相互分享食物和衣物,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用实际行动诠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些人是为国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驱者,他们有的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有的是技术熟练的工人,还有的是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著名科学家,等等,他们带着忠贞的信仰和必胜的信念研制核试验,当马兰上空飘起第一朵蘑菇云时,意味着这些科研工作者的胜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马兰”的故事已经成为过去,但它被铭刻在史册里、留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儿时的童谣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毛阿敏唱的《马兰谣》不是泄密,而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克服困难、不断突破之后取得的胜利,更是颂扬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那些前辈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