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在全球经济遭遇复杂变局、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商界的声音愈加重要,尤其是那些在中美两国均有重大投资的商界领袖们。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看待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如何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又能推动双边商业合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美国商会前主席李碧菁(罗伯塔·利普森)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美国商界领袖,尤其是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桥梁人物”,将继续在两国之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她看来,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高关税政策显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特别是在推动双边合作、加强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的过程中,稳定而务实的经济政策才是最佳选择。
李碧菁的观点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她看来,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特别是中美两国在科技、贸易和投资上的深度交织,让商界领袖们有着巨大的责任与潜力。她认为,像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正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创造就业等方面的跨国合作,体现了中美双方合作的相互价值,特别是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是企业层面的成功,更是两国沟通的桥梁。
然而,在全球经济面临挑战的同时,尤其是随着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李碧菁也提出了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提出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这一威胁甚至在他当选后得到了进一步加码。李碧菁毫不客气地指出,高关税政策“不是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并警告称,这种政策将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严重后果。过去几年里,尽管美国企业在面对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时充满期待,但贸易战中的关税壁垒和不确定性,使得美国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倍感焦虑。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两国在贸易和投资上的冲突,尤其是加征关税的措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这些冲击不仅仅体现在跨国企业的盈利上,更深刻地影响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李碧菁呼吁美国政府优先考虑双边关系的稳定,并强调通过务实的经济政策和促进建设性对话,能够为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一个更加可预测的商业环境。
她还特别提到,中美两国关系中最需要改进的,不仅仅是关税政策,还包括更广泛的贸易政策框架和监管透明度。随着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逐步流入,许多外资企业仍然面临着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和监管一致性等方面。李碧菁强调,能够吸引更多投资的关键,仍然在于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尤其是在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方面,增强外资的信任与信心。
虽然中美贸易摩擦让全球投资者都保持高度警惕,但李碧菁依然看到了中美经济合作的积极信号。她指出,尽管中国面临一定的经济放缓压力,但中国政府始终致力于改革和开放,尤其是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例如,外商独资医院的设立以及基因治疗等技术领域的创新,都是中国市场对外资开放的有力证明。李碧菁认为,这些积极的改革措施,无疑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证明了中国政府在推动市场化、法治化方面的决心。
尽管如此,李碧菁也明确指出,尽管改革逐步推进,但外资仍然面临着政策不确定性和监管不一致的挑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这种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影响其投资决策,还对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李碧菁呼吁,政府和企业之间需要保持更加公开、透明的对话渠道,确保政策的可预见性,进而增强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
在她看来,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无论是从市场规模、增长潜力,还是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来看,都是美国企业无法忽视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仍然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技术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但在这个过程中,李碧菁也强调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外资企业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的环境。虽然中国政府在这些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相较于其他市场,外资企业在中国仍面临不少挑战。而这种挑战,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更深层次的是政策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问题。李碧菁指出,只有通过更加明确的政策指引,才能确保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才能推动中美经济合作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的中美经济关系,李碧菁保持着谨慎而乐观的态度。尽管中美两国在许多领域存在矛盾与挑战,但她依然看到了两国企业和政府之间通过对话与合作创造共同利益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领域,两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为全球带来更大的福祉。李碧菁表示,这些领域将继续成为中美接触的重点,也是未来双边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