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央为了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决定让越军王牌308师入华受训。作为初生牛犊的越南军人并不了解如何战斗,更不知如何去打歼灭战。当他们听说我军在淮海战役中歼敌55万,更是感到难以置信。那么越南军队能够学会歼灭战吗?他们又是如何在中国顾问的帮助下,赶走法国殖民者的呢?
一、13军密训越军王牌师
抗战结束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迅速控制了越南北部,从日本人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就当越南人民即将摆脱殖民者的枷锁之时,法国帝国主义却卷土重来,试图恢复在越老柬三国的统治。
法军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毫无作战经验的越军节节败退,很快便丢掉了包括河内、谅山、高平在内的大片国土。越盟只好退出城市,进入山林之中打游击。但由于越南军官大多未经战阵,因此无法取得有力的战果,也不能迫使法军退出越南。
新中国成立之后,胡志明欣喜若狂。早在大革命时期,胡志明便与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人成为了战友。解放战争期间,曾有大量越南同志参加了中国革命,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志明当机立断,他翻山越岭偷渡法军布置在中越边境的封锁线,进入了中国,并在我军的重重护卫之下直趋北京,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见了面。面对老战友的增援请求,毛主席大手一挥,确定了抗法援越的方针,其中包括派遣军事顾问团、提供粮食、装备以及帮助越南同志训练军队。
就在毛泽东等同志筹建军事顾问团的同时,还责驻扎在云南的第4兵团第13军负责为越南部队提供装备以及提供训练。
13军,是第二野战军的王牌军,其军长是闻名遐迩的周希汉。在解放战争中,周希汉毙俘国民党少将以上的指挥官达到64人,可谓功勋卓著。在战场上,13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摧枯拉朽。经历了淮海战役后,13军一路从长江边一直打到了中国的南陲,将红旗插在了彩云之南。在毛主席看来,若想加强越南军队的战斗力,周希汉的经验是不可或缺的。
中央军委责成13军,向进入云南的越南军队提供全套最新装备,凡是国民党统治区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全部交给越军,我军一件也不要。我军装备的美式装备,也全部交给越军。给13军的总原则就是:有求必应。
1950年2月,有“先锋军师”之称的越军第308师越过中越边境,到达我云南省砚山县营地。308师是越军早期组建的第一个主力步兵师,是越军最精锐的力量,堪称全军的精华。越军高层领导长征给13军的首长们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表示:“希望中国同志不要客气,把我们的子弟当作你们的子弟。”
信中所表达的诚挚之情,令在场的中国将领也不禁为之动容。
遵照周希汉的命令,设在砚山的13军随营学校数千人于5月初搬迁到滇中的弥勒县,并将腾出来的房子让给了即将开进的308师。
1950年5月7日,308师的两个团终于开进了中国境内。为了保密起见,我军将越军308师命名为“两广纵队”。
一开始,这支两广纵队衣衫褴褛,绝大多数都打着赤脚,连一双草鞋也没有。由于营养不良,每个人都瘦骨嶙峋、面带菜色。
但是一到砚山,全都改变了。我军为了欢迎308师,将设在砚山的13军随营学校搬迁到滇中地区的弥勒县,而空出来的营房则全部提供给越南同志。
越军以班为单位,每12个人一个营房,房内有12个铺位,每一张床都挂着蚊帐。在门边,整齐地放着12支枪,包括10支步枪和2把冲锋枪,还有崭新的军服。很显然,我军完全将308师当成了我军的主力师。
越南官兵们高兴极了,他们纷纷拉着中国军官的手说:
“太好了,这都是毛主席给我们的。我们胡主席和你们毛主席是老朋友。”
整训开始后,周希汉和吴效闵分别为越南干部讲课,越军连以上的军官和战士则主要在练兵场接受战术和技术训练。
二、淮海战役的战果让越南指挥官大惊失色
越军初来乍到,周希汉和吴效闵并不了解他们的战斗力,于是决定先开个交流会,着重介绍本部队打得较好的一个战例。而这一交流,果然发现了大问题。
首先进行交流的,是越军第88团团长泰勇,他是一位在战斗中右臂伤残的战将。他利用图标和照片,向中国的军官们介绍了不久前越军攻打法军据点的一场战斗。在那里法军以一个连据守,越军聚集了足足一个团的兵力进行了围攻。打了三天,最后终于将法军驱逐出据点。这已经是越军近期来组织的一次较大战役了。
听泰勇大体说完,脾气不太好的吴效闵竟然跳了起来。他把原先坐着的一条长凳踢倒在地,四脚朝天。然后双臂一弯,枕着后脑躺在凳腿中间。他问泰勇:
“战斗发起时,你们营、团指挥所设在哪里?”
对方回答:“在营指挥所设在距离敌军800米处,团指挥所距离敌2000米,重机枪阵地设在营指挥所前面一点。”
吴效闵听完,竟气不打一处来,脱口而出:“什么战术!完全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这句话说完,越南干部们满室默然。原来越军的军事干部多为知识分子,不少人都去法国喝过洋墨水,与越军基层战士无法打成一片,没法同甘共苦,更没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的习惯。
而我军指挥官则强调官兵一体,靠前指挥。只有靠近前线,才能更好地把握前方的情况;只有靠近前线,才能激励一线部队,让他们奋勇作战。如果指挥官都不以身作则,又如何激发战友的斗志呢?
一个团至少3000人,攻打法军一个连的据点竟然还需要三天时间。
越军交流完毕后,吴效闵手执教鞭,为越军军官讲解了13军在淮海战役中沈庄战斗的案例。吴效闵是一个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名能征惯战的名将,而且还是此次战役的亲历者,因此讲得绘声绘色。听完吴效闵的讲解,越南军官都大惊失色:
“歼敌55万,这不可能吧!”
后来陈赓亲自去了越南才得知,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到来之前,越军连歼敌一个连的胜仗都没打过。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歼敌55万就像是天文数字,根本无法相信。
交流会结束后,越南的军官们都感到受益匪浅。不过事后,越军指挥官高文庆来到周希汉的屋子里,提意见说,昨天有一位同志批评我们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这不妥当,我们都是共产党人,希望不分彼此,有什么意见就告诉我们,我们确实缺乏经验。
正巧吴效闵也在屋子里,高文庆不认识他,闯进来就直率而言,把吴效闵弄了个大红脸。
既然是交流就自然有冲突,这段小插曲也并没有影响中越同志间的友谊。而且这场交流会,也让我军对越军的战斗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的战斗力确实不强,确实没有经验。
为了让越军学会歼灭战的打法,周希汉和吴效闵决定手把手去教。因此周希汉从13军中抽出一部分连、营干部着重训练越军的战斗技能,特别是班、排、连、营规模的战术训练,单兵技能、战术训练,还有爆破、扫雷以及用汽油桶射击炸药包的技术(俗称“没良心炮”)。
越军对技术简单、威力巨大的“没良心炮”很感兴趣,认为特别适合在越南战场广泛使用。毕竟只需一个汽油桶加上一些炸药就可以制成,但其威力则可用震天动地来形容。后来308师果然广泛使用此战法,使它成为摧毁敌军机场飞机和一些永久性工事的常用战法,炸得法军以及后来的美军哭爹喊娘。
不仅如此,我军还教会了越军抵近射击、连续爆破的方法。一位凝神观看的越南军官兴奋地说道:“只要我们有这样的炮火,这样的爆破技术,法国人是挡不住我们的。”
在我军演示之后,越军也按照计划进行了实兵演练,中国顾问担任连长、排长,越军排级官兵当战士向模拟的法军阵地实施攻击。通过这种实战性的训练,越军战斗力上升很快。
三个月的整训接近结束,13军为308师装备了全副美式轻武器,还提供了12门山炮以及充足的弹药。不仅如此,我军还将拉炮的骡马一起交给了越军。这些骡马都是从北方转战千里来到云南边疆的。在交付骡马的那天早上,王砚泉正好从一旁经过,他们看到好几个马夫抱着骡马流泪,一边把黑豆往骡马的口里塞——他们和这些无言战友从此就要分手了,再也没法见面了。
到了最后,越军308师的装备已经超过了解放军,他们从我军手中获取了10门57式无后坐力炮,这是解放战争后期重庆兵工厂的最新产品,我军都没来得及使用就先装备了越军。越军没见过无后坐力炮,因此让我军顾问教他们施放。结果我军顾问和他们一样,也不懂如何开炮,闹了个大笑话。
武元甲后来深情地回忆13军对越军的帮助:
“几个主力团冲锋时用的梭镖现在不用了,这还是第一次。过去几年,战士们只希望手里有一支枪。现在不是有了枪,而且弹药也相当充裕。我军步兵团的火力和以前相比已大为不同了。”
装备上去了,训练也上去了,现在就等着实战了。那么308师进入抗法战场后,真能像周希汉希冀的那样,对法军展开歼灭战吗?
答案自然是不行,毕竟训练和实战有着很大的差距。当时法军以高平、谅山为基地,隔绝了新中国和越盟的联系,因此越军首要的任务便是打赢边界战役,和新中国连为一体。而308师之所以在中国受整训,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三、陈赓大将让越南军官心服口服
意识到这一点后,毛主席决定派一员大将前往越南指挥作战,而这个人便是闻名遐迩的陈赓。
陈赓,是云南军区和第四兵团的司令员,同时也是13军周希汉、吴效闵等人的老首长,和胡志明是老相识,让他去指导越军作战是再好不过的。
在奔赴越南之前,陈赓首先便听取了周希汉和吴效闽等人的汇报。周希汉表示,越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炮兵射击、爆破和机枪使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周希汉又话锋一转,坦率地说:
“我军总地来说和越南部队相处不错。但是,越南连以上军官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比中国顾问高,看不起我吗的顾问,认为我们土气,打国民党行,打法国人不行。”
当时我军还未入朝,越军军官对我军的实力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更希望的,是来自苏联的洋顾问,而非中国的土顾问。对于我军那些官兵一体、靠前指挥的理念,他们依然不认同。
听了周希汉的汇报,陈赓感到这个问题十分棘手。他决定利用这场边境战役,展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强大力量,打好这场边界战役,要让越南军官们心服口服。毕竟308师只是硬件得到了提升,而软件却依然在原地踏步。
边界战斗刚要开始,陈赓便与越南军官们进行了争论。一些越南军官认为,理应趁法军立足未稳的时候,攻下高平这座大城市;然而陈赓却认为,我军作战不讲究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注重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高平城防坚固,有2000多守军,不宜攻打。
因此应该攻打高平周边的七溪高地,那里只有400守军,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进行歼灭,同时还能将高平的敌军从坚城之中吸引出来。
对于陈赓的作战计划,越军的军官甚为不解:如果先打东溪、七溪,敌人就会增加高平的工事和兵力,再打不久困难了吗?
而陈赓则认为,高平三面环江,背靠大山,工事坚固。进攻高平要渡江作战,而且只能从一面进攻,既要打敌纵深,还要准备打增援的伞兵,困难很多。如果先打东溪和七溪,城内法军必然动摇;我军屡战屡胜,战斗经验多了,胜利信心更足了,那时候再打高平,就不会更加困难,而是更加容易了。
其后,越南指挥官又提出,我们没有连续作战的经验,体力也不好,这样连续打仗,恐怕无法坚持。
陈赓则笑着说:“既然如此就更不应该先啃硬骨头,而是应该打敌军较弱的据点。先弱后强,强的也变弱了。至于部队没有连续作战经验、体力差,解决办法一是改善伙食,二是在战斗中取得经验。”
在4个小时的交流会中,陈赓侃侃而谈,总算把越南指挥官们说服了。于是越军308师立即开拔,准备以8000兵力去对付法军400人防守的东溪据点。陈赓作为一个带领20万大军的兵团司令员,歼灭过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大将,对于攻打一个数百人防守的小据点,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讲了那么多话,在陈赓这些年的经历中是少见的。
但是战斗打响后,却又出现了无数的岔子。虽然越军无论从火力还是兵力上,都对法军具有绝对优势。但越军发动多轮进攻,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
经过调查后,陈赓发现,攻击东溪之所以不能得手,其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越军指挥官上。一是各部队不遵守攻击时间;二是越军的老毛病,指挥官不敢靠前,也就不能掌握部队;其三,干部们欺上瞒下,欺骗上级,谎报军情。
陈赓只好亲自调整部署,要求在黄昏再进行进攻。同时陈赓告诫越军指挥官,必须靠前指挥,改一面进攻为四面进攻,把重点放在北面和南面。
战斗重新打响,越军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全歼法军。这是越军前所未有的胜利,要知道在此之前,越军连法军的一个连都拿不下,如今却直接全灭了法军一个营,可谓是一场大胜。
东溪被攻克后,法军的防线被拦腰斩断。法军再也无法忍受,于是纠集3000多兵力,由勒热巴将军带领,浩浩荡荡向东溪杀来。而这一点,正中陈赓的下怀。围点打援,野外歼敌,可是我军的拿手好戏。
随后陈赓指示308师在敌必经之路上布下了天罗地网,并全歼了这股主力军,指挥官勒热巴兵败被俘。被俘时,勒热巴还满不服气,气呼呼地说:“你们没有武器,是中国给的。”他万万也没想到,这场漂亮仗,还是中国人指挥的。而击败他的,是比他强了不知多少倍的大人物。
勒热巴兵团覆灭后,高平、谅山之敌犹如惊弓之鸟,纷纷弃城而逃,越盟与新中国终于连成了一片。此战越军歼敌8000多人,收复5座城市,战果远远超过预想。这一次,越南指挥官们是真服了,原来中国来的“土顾问”真能打败那些啃洋面包的法国人。从此之后,越军干部与中国顾问的关系从整体上改善了、融洽了。
陈赓奉调回国后,有的越军干部甚至向中国顾问询问:“像陈赓大将(越南人当时陈赓的尊称,那时陈赓还未授衔)这样的将领,中国还有几个?能不能让他留在越南打仗?”
陈赓大将虽然离开了越南,但以韦国清上将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却留了下来。这些中国顾问与越南同志融洽相处、倾囊相授,越军的指挥官们虚心学习,逐渐掌握了我军作战的精髓,并运用运动战,打得法军疲于奔命、节节败退。1954年,越军将法军主力包围于奠边府,并一战俘获1.6万法军。而此战越军的主力,正是曾经在中国受训的308师。越军终于学会了打大歼灭战,同时也打断了法军的脊梁。此战后,法军在印支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