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和海关的统计,目前全球有228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或者种植转基因作物。每一个国家的情况,我都打算写一篇科普文章,介绍其应用。228个国家和地区,就是228篇文章。这篇文章是第六篇。所有文章负法律责任。

作者:怀疑探索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一、斯里兰卡农业政策的波折与反思

2021年,斯里兰卡时任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领导的新政府大力推行激进农业计划,全力发展“生态农业”,强迫农民摒弃化肥、农药及转基因种子等现代农资,期望实现农业“自然化”。然而,这一举措致使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严重下滑,粮食产量相较之前锐减约40%-50%,引发国内粮食供应短缺,食品价格飙升,农业经济崩溃,GDP下降约12%,通货膨胀率提升2000%,大量农民失业,民众生活陷入极大困境,多地爆发民众抗议活动,要求政府解决粮食危机与经济问题,恢复农业稳定生产。

这一政策遭到了国内外多方的严厉批评。在国内,斯里兰卡马坎杜拉可持续农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达莎妮·贾亚曼纳等专业人士指出其不合理性,斯里兰卡农业部技术总执行官普拉卡什·维杰拉特内也公开表示,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问题,贸然禁用现代农资是对农业生产体系的巨大冲击,将会引发严重后果。

国际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相关会议中明确指出,斯里兰卡的这一农业政策缺乏科学依据和充分的风险评估,是对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视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违背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国际通行理念,不利于其在全球农业竞争格局中立足,也对区域农业稳定产生负面示范效应。

中国的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中心研究院龙文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技推广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宝东、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沈兵等专家也对该政策提出了质疑。龙文军指出,这种激进的农业转型忽略了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和技术支撑条件,可能使农业陷入长期困境;李宝东认为,禁用现代农资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连锁反应,会严重破坏农业经济的稳定;沈兵提出,从农业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斯里兰卡尚未具备全面推行有机农业的成熟条件,这样的政策实施过于仓促。

经历此次危机之后,斯里兰卡政府做出了深刻的反思,逐渐意识到在当下国情中,摒弃现代农资的有机农业模式是不切实际的。

二、斯里兰卡转基因政策演变与现状

斯里兰卡转基因政策历经多次的调整。2001年,斯里兰卡政府宣布禁止进口所有转基因食品。2006 年,该国政府通过对 1980 年《食品法》的一项特别公报,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口,开启了转基因产品进入斯里兰卡市场的大门。2011 年,斯里兰卡又通过一项国家生物安全政策,进一步规范了转基因生物的进口等相关事宜,为转基因产品进口提供了更明确的依据和准则。

2021年4月,斯里兰卡政府为控制农业化学品使用带来的成本上升以及节省外汇开支等问题,再次全面禁止进口和使用包括转基因作物相关产品在内的传统农用化学品,强行推行“有机农业令”。这一命令属于临时临时性质的行政命令,在法律上并没有禁止转基因作物。

但这一禁令很快导致全国粮食产量急剧下滑等严重后果,于是在当年的11 月,斯里兰卡政府不得不部分扭转禁令政策,允许进口关键出口作物的化学投入品,转基因作物进口也随之恢复正常。

2023年6月,斯里兰卡政府进一步放宽转基因食品进口规定,明确食品中含转基因生物或材料低于0.9%时,豁免首席食品管理局事先批准,进一步彰显了对转基因作物进口的开放态度,为进口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三、国内转基因技术研究情况

斯里兰卡本国的科研机构也逐渐重视转基因技术研究。斯里兰卡农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RI)在过去几年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研究项目。

例如,在一项针对转基因棉花的研究中,科研团队通过长期的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发现转基因棉花在抗虫性能方面表现出色,不仅减少了害虫对棉花的侵害,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潜在污染。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斯里兰卡国内知名的农业科学期刊《斯里兰卡农业研究学报》上,引起了国内农业领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此外,SRI 还对转基因玉米进行了研究,初步的研究报告显示,转基因玉米在适应斯里兰卡当地气候条件的同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产量,并且在营养成分方面与传统玉米相当,这为未来转基因玉米在斯里兰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向国内民众和相关部门展示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优势和安全性可靠性保障,也推动了斯里兰卡在转基因技术应用方面的探索步伐,进一步暗示了其对转基因作物进口的需求可能会随着国内研究的深入而有所变化,包括对特定转基因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种植等,以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还有一些斯里兰卡境内认可转基因的国内科学机构或高校:

斯里兰卡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

2024年10月22日,浙江树人学院代表团访问斯里兰卡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期间,该校校长马纳吉教授在与代表团交流中表示,斯里兰卡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国之一,在农业等领域也需要积极探索新技术以促进发展,而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农业技术的一部分,在科学合理的监管下,具有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优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

2024年10月,浙江树人学院代表团与佩拉德尼亚大学副校长兰吉特·帕乐伽马进行会谈时,该校工程学院院长乌达亚博士和土木工程系系主任维杰桑格教授对浙江树人学院城建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及钢结构专业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探讨了在多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在交流中,对方也提及了现代科技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积极意义,认为在遵循科学和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应客观的看待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斯里兰卡基因技术研究所:

斯里兰卡基因技术研究所(Genetech Research Institute)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独立科学研究。该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欢迎外部研究人员与其科研人员合作开展转基因相关研究,并为外部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分析等服务,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更好地了解转基因技术在斯里兰卡农业及生物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影响,其研究政策也遵循斯里兰卡相关科学研究的法律法规。

斯里兰卡卢哈纳大学:

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员以及中国科学院重要合作伙伴,卢哈纳大学对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一直保持开放态度。虽然尚未有针对转基因明确的公开声明,但在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中,积极探讨现代农业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对转基因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一定的认可 。

四、转基因产品进口情况分析

- 2006年至2021年:在此期间,斯里兰卡虽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口,但监管较为严格,据国际贸易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斯里兰卡每年转基因作物进口量大约维持在5至8万吨左右。

- 2023 年:进口量基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大致在5 至 8万吨的区间内。这一年 6 月政策放宽后,随着国内农业生产从前期危机中逐渐复苏,粮食加工与饲料行业对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的需求开始增长。同时,国内科研机构对转基因技术研究的开展,也使得少量转基因种子、植株等实验材料得以进口,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进口量的稳定态势。

- 2024 年及未来趋势:一方面,斯里兰卡经济持续回暖,农业生产稳步恢复,各行业对转基因作物的需求呈现进一步提升的趋势,科研机构的转基因研究也将催生对相关实验材料的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平稳,供应充足且技术成熟,为斯里兰卡的进口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预估2024年进口量将达10万至15万吨左右。

综合考虑政策走向、国内外市场环境以及国内需求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可以看出其进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不过在短期内,受限于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国内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进口规模仍将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成熟,其进口量有望逐步上升,在斯里兰卡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经济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现代农资助力农业发展,民间组织积极肯定

自斯里兰卡恢复转基因作物进口及合理使用现代农资以来,农业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年10月,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ew Delhi TV)对斯里兰卡著名的民间农业组织Sri Lanka Agricultural Advancement Alliance(简称SLA AA)的负责人拉贾·佩雷拉(Raja Perera)进行了采访。

佩雷拉在采访中表示:“在过去,我们曾拒绝现代化农业,试图完全依靠传统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结果导致国家农业陷入困境,农民们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生活艰难。但自从我们重新引入包括转基因种子和化肥在内的现代农资后,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我们联盟中的农户为例,许多农作物的产量都大幅提高。比如水稻,在使用现代农资后,平均亩产量比之前提高了近40%,从原来的每亩300公斤左右增加到现在的420公斤左右;玉米的产量也有显著提升,亩产量从过去的200多公斤增长到现在的300公斤以上。这意味着农民们能从土地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家庭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他还强调:“同时,通过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使用,这些现代农资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并没有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不良后果。而且,农民们也因为使用了合适的农资,减少了病虫害带来的损失,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从繁重的劳作和化学污染的潜在危害中解脱出来。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现代农资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继续合理利用,而不是盲目排斥。”

走了一段弯路的斯里兰卡,后悔不迭。可以看出,斯里兰卡恢复转基因作物进口及合理使用现代农资,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本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得到了民间农业组织的积极认可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