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女孩子年龄多大,就可以出嫁呢?

根据现代中国的婚姻法规定,女子必须要满20周岁才能领结婚证,这个是国家根据男女双方的身心发展成熟程度、女性的生育时机,以及国情综合考虑后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如果你能够回到古代,你会发现女子的出嫁年龄要比这个早得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女子通常在13、14 岁就要嫁人了,这个年纪放到现在,就相当于初中生的年纪。

如果要问为什么这么早就出嫁,其实也和当时的国情有关

无论是哪个朝代,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人口那都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大事,保障人口的数量,是国家繁荣昌盛、巩固统治根基的关键所在。

先不说冷兵器时代,不管是抵御外敌入侵,还是开疆拓土,都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去当兵打仗,要是战争频繁对于人口的需求量更是成指数倍增加。

就是不打仗要发展农业生产,开垦荒地、修建水利,修建各自宫殿或者大型设施,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基本都是靠人肩抗手抬的,靠人力来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哪都要人,没有人手怎么行?鼓励百姓生呗,统治者们就想出了各种方法来提高人口,其中一种便是鼓励早婚多育。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女性结婚年龄越来越低的现象。

在周朝时,根据《礼记・内则》载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意思是女子十五岁成年,一般二十岁结婚,如有特殊情况可推迟到二十三岁。

这个时候还算正常的,但到了春秋时期,女子二十结婚现象就打破了。

越国被吴国差点被揍的亡国,勾践为了找吴国复仇,于是开始卧薪尝胆,想方设法的提高国力,便将结婚年龄给降低到男二十、女十七,而且到了年龄必须结婚,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以此来补充战争中失去的男丁,提高生育率‌。

越国此举很快就被列国效仿,使得女子结婚年龄越来越低,逐渐就到了十三四岁的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如果不结婚的,会受到各种惩罚,比如汉代法定结婚年龄是十三岁‌,汉惠帝时期明文规定,女子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嫁人,家里就要多交好几倍的赋税。

晋武帝司马炎诏令女子到十七岁没嫁出去,地方官府就有权利强制为那些未婚的女性分配丈夫。还有什么“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等等……

总之古代女子到十五岁若还没有嫁人,会有各种各样的惩罚,有钱有势的可以避免掉。

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可是件大事,因此逼得家长们赶紧把女儿嫁出去,为国家添丁进口,为权贵阶层做牛做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家庭方面来看,古代的生产水平有限,很多家庭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收成也就够勉强糊口,日子实在太艰难了。

要是家里孩子多,几张小嘴嗷嗷待哺,父母的压力就如山般沉重。这时把女儿早早嫁出去,就像是给家庭卸下了一个重担。

一方面少了一张吃饭的嘴,家里的粮食能多撑些日子;另一方面,女儿嫁入夫家,运气好的话,夫家还能帮衬一把娘家,送点粮食、布料啥的,让娘家的日子好过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古代的人均寿命也是个大问题,古代的医疗和现在来比简直太落后啦。

一场小小的感冒发烧,在没有抗生素、先进退烧药的情况下,都可能发展成要命的大病。更别说那些传染性强的疫病,一旦爆发就像凶猛的野兽,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人们的平均寿命相对很短,可能三四十岁就走到了生命尽头,并且新生儿成活率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延续家族香火,就得抓紧时间结婚生育,尽快进入生育周期让血脉传承下去。

女孩子 13、14 岁,虽说身体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但在当时的观念里,已经算是具备生育能力了,家里就赶紧安排婚事,生怕晚了来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就像一条沉重的铁链,紧紧锁住了女性的命运,她们的婚姻大事,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到了 13、14 岁,家长就会按照习俗,给女儿找个婆家,不管女子自己愿不愿意,都得乖乖嫁过去相夫教子。

这便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普遍存在的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